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阿拉法特——巴勒斯坦人无法忘却的记忆(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15:07 新华网
阿拉法特——巴勒斯坦人无法忘却的记忆(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阿拉法特——巴勒斯坦人无法忘却的记忆(附图)

10月31日,在约旦河西岸拉姆安拉巴勒斯坦总统官邸大院内,几名巴勒斯坦保安人员在阿拉法特陵墓旁执勤。

  新华网拉姆安拉11月10日电(记者 王昊 黄敏)“啪”——一个标准的军礼。在墓室中央的阿拉法特画像前站着一位英武的巴勒斯坦军官,名叫穆尔敏,一脸庄严、崇敬和虔诚。这已是他每日的习惯动作。这一幕实际上也是巴勒斯坦人一年来随时随地向这位已故领袖致敬的一个缩影。

  拉姆安拉总统府大院一隅的阿拉法特墓室简单而朴素。黑色发亮的大理石地面上总
是浮着大大小小的脚印,那是男女老幼巴勒斯坦民众缅怀阿拉法特在这里留下的足迹。

  随着阿拉法特逝世一周年纪念日的来临,在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青年电台的点歌节目中,点播甜美情歌的少了,要求播放阿拉法特讲话的多了。在加沙,艺术家们在街头挥洒丹青,描绘阿拉法特肖像。观画的一名老汉感慨地说:“阿布·阿玛尔(阿拉法特的别名)应该看到这一天。”巴勒斯坦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纪念阿拉法特全国委员会,将在阿拉法特逝世一周年的11月11日举行阿拉法特墓园的奠基仪式,扩建墓室,还要建立一个阿拉法特博物馆和一座清真寺。

  阿拉法特的安息地距离耶路撒冷就隔着一个山头。这是一段具有象征意义的道路,留待身后人去走完。阿巴斯——阿翁的亲密战友继承了领袖的衣钵,走出一条新路,坚定地向着巴以两个民族和两个国家和平共处的目标迈进。阿巴斯逐步开展的“一杆枪、一个政权和一部法律”的新政为推动和平进程铺垫了道路,13个组织派别年初达成的临时停火协议,给“机遇之年”开了好头。

  这一年里,以色列总理沙龙同阿巴斯握手言和,美国国务卿赖斯两度到访,为巴以双方重建信任进行斡旋。入夏,以色列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从占领近40年的加沙地带撤走,给巴勒斯坦人带来了新希望。但不幸的是,重新燃起的希望很快就被新的流血冲突所淹没,巴以双方再度陷入“以暴易暴”的怪圈。

  巴勒斯坦方面批评以色列政府缺乏和平诚意,脆弱的信任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身为巴以冲突主要调解方的美国似乎还在原地踏步,阿巴斯的两次访美只换来空洞的承诺和浮夸的恭维,甚至连布什总统亲口许下的建国承诺也大大缩水。时光的摆针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

  “形势还是很糟,这个时候人们特别想来看看阿布·阿玛尔,”巴总统府新闻秘书阿里说。在巴勒斯坦民族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漫长道路上,奋斗40载的阿拉法特已经幻化为一个符号,一种精神,深深地刻进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是他,创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统一了海内外同根同源的巴勒斯坦人;是他,顺应历史大潮放弃武装暴力,力主和平对话,为巴勒斯坦事业赢得了支持和尊重;是他,顶住如潮的非议和责难,采用大胆而灵活的务实态度,与以色列签订了《奥斯陆协议》;还是他,为流离失所的同胞带来第一个属于巴勒斯坦人自己的政府实体——民族权力机构;更是他,凭借超人的智慧和政治嗅觉纵横捭阖,捍卫民族的最高利益。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巴勒斯坦人为恢复民族权利而奋斗的事业仍然征途漫漫,而毕其一生求索独立和自由的阿拉法特注定是巴勒斯坦人心中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