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血与火的画卷(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 03:58 解放军报
血与火的画卷(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血与火的画卷(图)
油画《浴血刘老庄》

  看眼前这幅油画,我震惊了!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我许久不愿离开,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这么强烈地吸引着我?那一刻,我的情绪浓缩在油画《浴血刘老庄》之中……

  不久前,有几位著名的部队油画家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创作了一批巨幅油画作品。这批特定的馆藏作品的产生,实际上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一定的学术范围内,围绕关于新时期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发展,关于这类创作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探索、作品的精神气质和美学品格等问题进行新的尝试、实验,以期待不断实现艺术上
的自我超越。用新的眼光去审视历史,去挖掘新的内容,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实现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新的突破。今天当我看到大型油画《浴血刘老庄》时,想到了许多……

  部队画家怎样表现时代精神?我想,其职责决定了我们的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必然区别于其它的美术创作。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实际上是以战争和战争准备为前提的严格意义上的战争文艺。应该把弘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作为创作的主调。

  纵观东西方国家有关军事题材的美术作品,都为各国的统治集团所重视。因为这是人类在向文明进程中所书写的历史。所以作为部队的画家应该对人类、对国家、对文化、对历史有热切的关注,用激情、热情、真情去创作有思想、有内涵、有格调、有品位、有更高艺术含量的作品。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主流,应是现实主义的创作,这种写实样式的绘画创作是要有精神力量去支撑的。那就是画家的社会理想、审美理想、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我不反对个人用绘画的形式对军事、战争的各种历史的、现代的诠释,应该提倡画家创作观念和表现风格的多样化。但我同样主张,画家应当多创作经典性的军事题材作品,在军事历史上留下一笔。

  比如,孙浩的《平型关大捷》以娴熟的油画技巧,从新的视角创作出宏大惨烈的战争场面。亚川的《血战台儿庄》的色调从阴暗沉稳中透出战争的严酷,表现手法中融入了带有表现性成分的构成,渗透着作者对于战争题材艺术表现形式个性化的把握和追求。

  秦文清与张庆涛的《浴血刘老庄》试图尽可能地以合乎历史逻辑的构思、构图,凝重、强烈的色调,激荡、运动的笔触,刻画新四军战士与日寇的最后搏杀,展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我知道,秦文清和张庆涛创作《浴血刘老庄》的甘苦。他们不仅仅翻阅了大量关于新四军的史料,而且长期深入到江苏淮阴刘老庄的战场遗址。他们寻找着那个年代留下的实物,在那一片曾经被战火烧红的土地上,他们认真地端详着、回味着。不知道多少回,他们面对四周广阔的苏北平原,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战争的场面。于是,画面渐渐清晰起来……一群经过一天战斗的疲惫的新四军战士在强大的敌人包围上来时,奋力进行最后的搏杀。构思确定后,便有了一个带根本性转折的构图:它像一团“刺猬”(指残缺的枪支、枪托、枪刺),内力向外膨胀的外形和日寇包围态势的外力向里挤压的矛盾,于是,一个关于战场的构思便在刘老庄外的田野里确定下来了。他们回京以后,在构图定格于哪一个瞬间,有关动与静的把握,从整个画面的构成,到具体人物的安排、动作的设计,整个画面视点的导引线,像犁地似的反复了多少遍,特别是战场的透视,从仰视到俯视的决定性的变动,加深了刘老庄战斗的惨烈程度和战场的深度。作品凝聚在:黄昏的残阳俯视着刘老庄战场,在被日寇炮火炸塌的交通沟里,新四军战士经历了极端紧张、残酷、饥饿、悲壮的12小时,面对四面包围上来的日寇,拖着负伤的身躯举起残缺的枪刺,踏着烈士的血迹与敌人的尸体,同一千多敌寇,奋力进行最后的搏杀,展现中华儿女面对强敌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据史料记载,当陈毅得知刘老庄战斗的过程时,写过这么一段话:“……我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第四连全部,连长白思才、副连长石学富、政指李云鹏、文教孙尊明、排长尉庆忠、蒋员连、刘登甫等以下计82人,无一投降者,无一生还者,……当地人民于战后3日内,即将忠骸举行公葬,题为新四军抗战82烈士之墓。”

  观看作品者无不热泪盈眶,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将永远垂范后世。

  时空把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在刘老庄对日战斗的那壮烈的一幕,定格在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使我联想到许多许多……

  那血与火的燃烧,那一张张奋勇杀敌呐喊的脸,那带着血与肉焦味的硝烟,还有那一片苏北的土地等等,都在秦文清、张庆涛创作的大型油画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作品那巨大的冲击力和宏大的题旨,这就是精神,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不屈不挠的精神!(来源:解放军报第7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