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上海一段“红梅”情(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 06:14 解放军报
上海一段“红梅”情(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上海一段“红梅”情(图)
印连康老人(左)与杨月林团长留影文军摄

  荣获全国全军诸多文艺大奖的大型现代舞剧《红梅赞》,在全国各地演出百余场,每次都赢得当地观众如潮的掌声、赞语、感言。2005年中秋前夕,空政文工团《红梅赞》剧组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五场之际,一位上海普通老人馈赠的珍贵礼物,更是令全体演职员回味绵长、备受激励……

  9月13日,《红梅赞》剧组抵达上海后,全体演职员立即投入了紧张有序的演出准备工作。在后台,杨月林团长忽然收到了一封大剧院工作人员转来的信件,牛皮纸信封上赫然标注着“上海大剧院转《红梅赞
》剧组领导收”,落款是上海市大渡河路某弄某号某室印连康。杨团长满腹疑惑拆开来信,疾速浏览,顿时觉得一股热流直涌心头。

  原来,写信的主人公是上海某单位的一位退休老人。他在信中深情写到:“江姐等无数烈士的献身精神,经岁月流逝显得弥足珍贵,鼓舞了当代人,教育了下一代。歌剧《江姐》从上演至今已有40余年,几乎在同时间我也请到了一尊江姐全身的瓷像(高21厘米),形象生动而庄严,虽经几次搬家乔迁,但对江姐瓷像精心保护有加。我想,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无数烈士牺牲,就没有国家强大,人民富有。饮水不忘掘井人……但是,我也有一件烦心事,本人年事已高,已经75岁的人,随着岁月的增长,唯一愿望就是想把我的收藏品无偿地赠送有关单位,不传后人,使它们有个好的归宿……”

  杨月林团长阅信后,当即与本团同志商议决定,按老人信中留下的地址与电话号码跟其联系,并为老人购买两张座位好的观摩票。

  9月17日上午,杨月林团长等人如约来到印连康老人家。早早迎候家门口的老夫妇,看到亲人解放军的到来喜出望外。印连康老人引领着来客入得家门,在摆放着诸多瓷像的玻璃柜前,指着那尊最显眼的江姐立姿瓷像,说了句:“她在我家已经呆了37年”时,突然老泪纵横,哽咽失声……杨团长等人马上安抚老人坐下,端详着那尊人们熟悉的江姐右手抚发的标志性动作的瓷像,开始静听老人的娓娓倾述……

  印连康老人出生在上海嘉定一户贫寒的农民家庭,17岁时到城里一家益丰纸张商店当学徒。解放后,成为国营上海市文化用品公司的正式职工,从事纸张批发工作。因工作勤勉认真,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职工,1991年光荣退休。老人在工作之余,还有个收藏的爱好。1967年他37岁那年,因公去福建出差,在商店里见到这尊江姐瓷像,甚是喜爱,当即购回。此后,他又相继购回了白求恩、向秀丽、焦裕禄等英雄模范的半身塑像摆放家中玻璃柜中。同时,他还收藏了一些其他有价值的物品。几十寒暑过去,印连康虽迁居四次,但对收藏品甚是爱护,鲜有破损,尤其是那尊江姐立姿瓷像,历经37载依然光洁润滑,江姐那纤如牙签般的抚发五指,没有一丁点儿损坏。

  朴实而诚挚的印连康老人,为了向空政文工团的同志们证实其淳朴的人品和他无偿捐赠江姐瓷像的真实动机,向来客展示了他近年因向上海银行博物馆无偿捐赠其他收藏品而得到的鉴定证书及可以免费参观该馆的证件。当印连康老人将珍藏的江姐瓷像递到杨月林团长手中时,心情非常激动,他感情真挚地比喻道:“你们是‘灵’,江姐瓷像是‘魂’,今天‘灵’和‘魂’终于结合了。说句心里话,看到江姐瓷像能如愿找到归宿,让她跟随你们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对我是最大的安慰!”

  印连康老人一席感人肺腑的话语,令杨月林团长等人颇为动情。杨团长向老人介绍了本团创作演出《江姐》、《红梅赞》的光荣历史后,拉着老人的手郑重表示:“冲着您的这份情,我们即使不来上海演出,也会专程从北京赶来看望您。感谢您对空政文工团工作的支持和对《红梅赞》剧组的勉励!”边说,杨团长边把空政文工团接受瓷像捐赠的大红证书和舞剧《红梅赞》的观摩票送到老人手中。

  当晚,印连康老人在家人陪伴下早早来到大剧院观赏舞剧《红梅赞》,并接受了一套空政文工团赠送他的该剧的光盘。演出结束后,老人对剧目演出赞不绝口,并高兴地与剧中主要演员合了影。

  翌日晚,一轮皓月照耀下的列车驶离上海。与《红梅赞》全体演职员欢聚在列车上的杨月林团长,用手机给印连康老人家中打了个电话,他祝老人中秋愉快,并告知江姐瓷像明晨将安抵北京新“家”,让老人一万个放心!(来源:解放军报第8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