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游击队曾一次打下8架苏军武装直升机(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10:50 中国国防报 |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 1979年苏军发动突然袭击侵占阿富汗后,在阿各地部署了300余架飞机和直升机,其中有100多架是米-24直升机。苏军常常将这种直升机用于围剿阿游击队的山地作战,每次出动都给游击队造成重大损失。后来阿游击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认真研究了米-24直升机的战术、技术性能,分析了强点和弱点,准备了一个痛打米-24直升机的方案。 1980年5月12日,苏军侦察到喀布尔北部山区有阿富汗游击队的一个驻地,决定发动 苏军米-24武装直升机性能优良,一段时期内曾在阿富汗上空纵横驰骋,鲜有失手。而在这次喀布尔北部山区作战中,阿游击队仅依靠 火箭筒、无后坐力炮、步枪等轻武器就击落数架米-24直升机,并将苏军打得落荒而逃。个中原因,发人深思。第一,侦察敷衍,盲目冒进。战前,苏军虽然对阿游击队营地进行了例行侦察,但只是敷衍了事,并未查明真实情况。结果,苏军数十架米-24武装直升机大摇大摆地钻进了阿游击队设下的圈套,成了“瓮中之鳖”。现代战争波诡云谲,扑朔迷离,欺骗与反欺骗的对抗贯穿作战全过程。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指出:“任何一次作战都离不开诡诈(即使是很小程度的诡诈)。”拿破仑则将军事实力和军事欺骗比喻为狮子皮和狐狸皮,并指出:“在战争中,狐狸皮和狮子皮同样地需要,因为当实力弱小时,而狡计反能成功。”而当前美军更加重视军事欺骗在战争中的作用,专门制定了联合出版物JP3--58号《军事欺骗联合条令》,并在其中强调:“军事欺骗能误导敌方军事决策者,使之误判我方军事能力、意图和行动,从而造成敌人采取有利于我完成任务的具体行动,是实现信息优势乃至决策优势的有效途径。”军事欺骗已经成为指挥艺术的重要内容,任何一名指挥员在作战中都需要运用谋略欺骗敌方,同时拨开重重迷雾,不为敌方所骗。其中,后者更加不易。它需要周密细致的侦察、去伪存真的客观分析、辩证的决策思维,以及迅速而灵活的行动。 第二,协同不力,指挥混乱。本来按照协同计划,苏军摩托化步兵部队应在直升机对阿游击队营地进行有效毁伤后再发动攻击。如果那样的话,米-24直升机投下毒气弹就不至于对苏军造成那么大的伤亡。但是,苏军步兵指挥员为了抢功,提前发起攻击,结果误伤己方人员。作战协同是保证军队发挥整体作战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苏联著名军事家什捷缅科曾指出:“协同动作组织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局、战役和交战的进程。”现代战争是诸军兵种共同参加的联合作战,参战力量日趋复杂,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作战的精确性要求越来越高,诸军兵种能否发挥最大作战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战协同组织得有效与否。组织有效的协同动作,一是要制定周密精确的协同计划。协同计划必须在力量、时间、空间等方面周密而精确,才能使部队各阶段的协同动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二是灵活地组织协同动作。在作战过程中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因此指挥员组织协同不能死板地拘泥于协同计划,应根据战时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刘成素 颜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