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现代军事评论:论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 19:45 解放军报

  封伟书

  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是个寓意深刻、内容丰富、针对性很强的浓重话题。它既代表了一种军事战略思想,又反映了政治、经济、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对抗基点;既体现了我军的革命精神,也反映了我军以弱胜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在新的形势下,正确认识和理解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思想,努力提高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能力,对于扎扎实实做
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刻认识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重要意义

  从新军事变革的长远目标看,创新军事技术,发展武器装备是军事变革的应有之义。就部队进行军事斗争准备来说,则必须坚定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告诉我们,战争的胜负是由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外交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武器装备是打赢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对于以劣胜优,“观之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而益信”。

  我军的作战史就是一部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历史。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战争,我军的武器装备都落后于敌人,但我军以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总结我军以弱胜强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比如: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不和敌人打堂堂之阵,坚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内线中争取外线作战,在防御中争进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按照自己的“游戏规则”主导战场,等等。

  当今,我们所处的环境虽然发生了深刻变化,战争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但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思想,仍是激励广大官兵训练热情、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思想武器。只要我们注意结合不断变化的新情况,重视研究和汲取历史经验,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新战法,新的作战原则。

  其实,世界上无论多么富有的国家,其军队所拥有的武器装备也不可能全部是最先进、最新式的,都有一个新老装备搭配的问题。新型装备固然性能先进、作战效能强,但相对于老旧的装备,也并非没有任何缺陷。特别是在军事变革的过程中,一个国家军队装备的更替,只能是逐步的,于是始终存在着新旧相济、新老搭配的状况。武器装备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技术性能的先进与否,是相对于一定的时间阶段的。当时看来很先进的装备,用不了多久,可能由于更先进的装备出现,或者因出现有效对付它的新装备,使其先进性失去光泽。总之,装备的先进与落后永远是相对的,技术发展变化是永不停息的,也是永无止境的。在战争问题上,我们历来既反对“唯武器论”,又反对“唯意志论”。

  武器装备是衡量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打赢现代战争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先进的武器装备对于我们有效把握战争进程、减少取得胜利的代价具有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国家和军队一向非常重视武器装备建设,即使是在经济十分困难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党中央还是果断决策,集中力量搞出了“两弹一星”等高精尖武器装备。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逐步加大对装备建设的投入力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军武器装备体系结构已经有了重大变化,现代化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军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大幅提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我们国力有限,科技水平特别是高新科技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军武器装备要全面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军队的水平,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因此,立足现有装备谋打赢才是应对之策。

  大力提高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能力

  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不是一个消极的口号,而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指导原则。要在研究和探索现代战争指导规律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全体官兵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能力。

  提高现有装备的运用能力。能否把装备运用好,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合理编配,二是熟练使用。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增强立足于现有装备克敌制胜的信心。信心从哪里来?归根到底是要通过训练提高战术、技术水平,找到对付高技术对手的方法。”因此,加强装备训练,熟练掌握和运用现有武器装备,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是提高打赢能力的关键。在当前,应紧密结合作战任务和现有装备实际,练操作、练使用、练技术、练战术、练合成,努力发挥现有装备的最大作战效能。应紧紧围绕战时快速反应、快速机动、快速保障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装备训练编组,研究摸索行之有效的组训方法,完善配套训练保障设施和手段,适时组织带实战背景的伴随保障、战场抢修、应急支援等训练和演练,确保战时能够随时执行装备保障任务。

  提高现有装备的管理能力。管理出效益、出质量、出战斗力。下大力把手中武器装备管理好,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战术性能,是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重要基础。应坚持以正规化建设为目标,从严依法管装治装。狠抓《武器装备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切实增强官兵的条令条例意识和装备机关依法办事观念,进一步加大依法管理、依法指导、依法检查的力度。深入开展装备“三化”管理达标创优活动,努力使部队装备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提高现有装备的保障能力。军事斗争准备,对装备保障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重点建设部队的装备调配保障,新建、改建部队装备调整补充等,应当突出抓好。与此同时,加强新型和引进装备修理能力建设,包括建立装备抢救抢修、器材筹供和技术支援网络等,部队装备维修保障规范化建设等,已经提上日程。研究我军的实践和外军的经验,提高现有装备保障能力,也要以作战需求为牵引,着力提高“应急机动、快速反应、野战抢修、综合保障、组织指挥、安全防卫”能力,加快建立军民兼容、三军联合、战略战役战术一体、前后方衔接、固定与机动相结合的装备保障体系。

  提高现有装备的整合能力。整合能力,即集成能力。整合的关键在于系统配套。现代战争是系统对抗,我军在现代化建设中,新装备往往是单种类进入部队的,经过一段时间,进行科学整合,才能构成系统。整合的主线是配套建设,在配套中进行优化,在配套中实现信息化改造,建成反应灵敏的装备保障指挥体系。部队在转型过程中,装备的配套建设,应纳入国防体制的调整改革之中。构建战略战役相结合、各军兵种相衔接、科研生产与使用贯通的全系统、全寿命、全效益装备管理体制。

  努力创造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条件

  立足现有装备谋打赢,既要在现有装备上做文章,又要以发展的眼光为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创造条件。

  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思想,不能静止的、一成不变地去理解。我军今天的现有装备,已不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所能比,更不能和革命战争时期同日而语。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推进,军队的装备还要有新发展。到那时,我们讲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与今天相比又有新的含义。因此,部队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必须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创造制胜的条件。

  首先,根据现有装备的发展,适时创新战法,变革作战方式。武器装备的发展决定作战方式的变革。反过来说,武器装备发展了,如果作战方式不变革,那就不可能打胜仗。第二次

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所拥有的飞机、坦克,从数量到质量都不亚于德国,甚至超过了德国。他们都是立足现有装备,但德国在大战之前完成了军事变革,实现了军事体制的转型,创造了新的作战方式,以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几乎席卷欧洲。相反,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军队,虽然现有装备发展了,但作战思想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以至在战争中吃了败仗,才被迫变革,有了挽回败局、争得胜利的条件。在今天的新军事变革大潮中,现有装备的变化很快,重要的是军人的现有思想能否跟上现有装备的发展。

  如前文所说,我军在革命战争时期,之所以能立足那时的现有装备打胜仗,是因为毛主席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创造了别具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没有这种创造,不可能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所以,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指导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去积极创新、积极变革,在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其次,现有装备在发展中,需要以作战需求为牵引。需求在哪里?怎样认识需求、了解需求?我们只能从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中去寻找,去探索。就是说,在立足现有装备进行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发现需求,为改进现有装备,乃至创新军事技术指示方向和目标。美军把他们正在进行的新军事变革,简而言之为军事采办革命,其含意就在于进一步强调了作战部队对改进武器装备、乃至发展新装备的主导作用。武器装备生产公司要更多地听取和接受作战部队的意见和要求,也就是扩大了作战需求的牵引功能。

  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部队需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适应”观念。即你生产什么,我只能装备什么,使用装备的作战部队对生产装备的企业和公司没有制约,只能接装、适应,没有反馈。随着军队的改革,我们需要在部队——科研——生产之间,建立起协调机制,让使用现有装备的部队参与装备的研制与改进。

  另外,装备人才培养需要有超前意识。近年来,我军新型武器装备比重越来越大,装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操作使用和保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必须人才先行。因此,在军事人才战略工程中,装备人才建设更需要引起重视。在改革实践中,应建立和完善军事教育与依托国民教育并举、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衔接、院校教育与部队培养互补、军内培养与军外培养结合、总部培养和部队培养并重的装备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部队装备系统广大官兵的科学技术素质,使装备人才建设走在现有装备发展的前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