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自豪,我是光荣的“白衣战士”(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 06:00 解放军报
我自豪,我是光荣的“白衣战士”(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我自豪,我是光荣的“白衣战士”(图)
图为申乃清近照。方宏向摄

  人物小传:申乃清,男,1923年9月11日生于山东莒县。1940年1月参加革命,1941年3月入党,抗战中历任文书、卫生员等职,参加了石沟堰战斗、大店镇攻坚战、郯城战斗等10多次战斗,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盛夏时节,笔者来到抗日老战士申乃清的家中,听老人讲述抗战的故事。透过老人的讲述,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抗战中的风采。

  救护

  “你可能不相信,那时我们6个人就组建了1个连。”谈起参加革命时的情景,申乃清老人爽朗地笑着说,“1940年1月,在地下
党员刘子厚的带领下,我表哥申发山、表姑父王春,还有同村的张子夫、耿福春和我共6个人组成了一支队伍,对外称山东纵队1支队1营4连。因为我年龄小又识字,所以当了文书。”

  从申乃清的讲述中我们得知,随后的3个多月里,这支队伍扩充到140多人,主要在日照、莒县进行抗日游击战。当年9月,连队被整编进山东纵队1支队5团。由于他在家跟着开中药铺的表叔学过医,便被安排到团卫生队当卫生员。

  “1940年的农历8月15,我们山东纵队2个团向驻守在莒南县大店镇的敌人发动进攻。”申乃清对自己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记忆犹新。当时,他只参加过上级组织的短期卫生员培训,掌握一些战场背伤员等简单的救护动作。

  战斗打响后,申乃清随团卫生队军医董翰庭来到了战场前沿。“那时什么也不管了,就拼着命地往前冲。子弹在耳边‘嗖嗖’地呼啸而过,我却没有怕的感觉。看见有的同志中弹受伤,我就赶紧跑过去把他背下来。这场战斗中,我一共背回了6个伤员。战斗结束后,组织上给我记了二等功。”申乃清仿佛又回到了过去,音调也高了起来。

  申乃清告诉笔者,他对自己参加过多少次战场救护工作已记不清了,但参加燕子崖战斗救护工作的情景,却让他永远难忘。

  1941年的初春,日军让燕子崖村的群众给他们送去10名妇女和大量粮食。燕子崖村的群众在我党工作队组织下坚决抵制,于是日军出动了300多人来到村庄烧杀抢掠。

  “全村群众拿起菜刀、木棍奋起抵抗。我团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去支援。我和董军医从团部出发,一口气跑了20公里,身上穿的棉衣全都湿透。我们赶到村庄时,战斗已经结束,只见到处都是尸体、伤员。惨不忍睹啊!我一边给受伤的官兵和村民包扎伤口,一边流泪。在包扎中,受伤的村民跟我讲打鬼子的壮举。有两个日本鬼子冲进一户老百姓家后,见屋里只有老太太和儿媳妇两个人,便肆无忌惮地丢了枪,对儿媳妇进行强暴。老太太跑到厨房,拿了菜刀冲了过去,当场就把一个鬼子砍死了。另一名日本鬼子见状,对着老太太肚子上刺了一刀,老太太不顾伤痛拼出全力,把他砍死了。这时,门外一个鬼子拿着枪要冲进来,儿媳妇端起炕边的枪就扣扳机,也把这个鬼子消灭了。”

  人民群众的抗日壮举深深感染了申乃清。他连续工作了6个多小时,共将120多名伤员送到后方医院。

  制药

  “由于敌人封锁,战斗不断,我们的药品供应日益紧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滨海军区后勤部建立了一所制药厂,也就是现在的新华制药厂。”1942年,申乃清被调到制药厂,当起药品收发员。

  “工作中,我经常听部队来领药的同志说,一些官兵有时感到头疼、心慌、精神不振,医生却查不出问题来。同志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啊!我以前在帮表叔照料中药铺时,曾学过一些中医,知道这病实际上与天热、疲劳有关,于是我就想研制一种药,解决这个问题。”申乃清提出这一想法后,当即得到制药厂领导的支持,让他带领两名同志负责研制。

  “我凭着当初在表叔家配药的记忆,再加上对各种药材性能的了解,有针对性的选择、调配药材。为了检验药的疗效,我还把自己当试验品。还不到1个月,试验结果就显示,我用肉桂、薄荷等12种药材配成的药,能有效克服头疼、心慌、精神不振等症状。那时,同志们经常参加战斗,不可能拿着一包包的中药架锅煮药。于是我决定借鉴西药的工艺,将中药材制成中成药。当时我们许多医生是医科大学的学生,我就向他们请教。很快,我就学会了将中药制成药片的方法。药片研制成功后,被送到山东纵队卫生部,经过检测论证,该药获得卫生部认可,很快在驻胶东部队中使用,后来又推广到鲁中、鲁南等地部队。战士们头疼、没精神时,吃一片,立马见效,深受大家喜爱,许多官兵称它为灵丹妙药。”

  申乃清老人说:“实际上,新华丹跟后来的人丹差不多,可我们给它起名时借鉴了当时的‘流行词’——‘新华’二字,称它为‘新华丹’。后来,制药厂因大量生产新华丹供应部队,被官兵们称为新华制药厂。我因为在研制新华丹中有突出贡献,再次荣立二等功。”老人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护药

  1944年秋,日军得知滨海军区有所大型医院,驻扎在山东省莒县坪上镇,便纠集1万余人,突然进攻坪上镇。由于我军只有一个排的兵力保护医院,医生护士带着众多伤病员向山里疏散。敌人的“扫荡”直接威胁到离坪上镇仅5公里的制药厂,于是,申乃清有了一段保护药品的惊险历程。

  申老回忆说,当时制药厂驻扎在莒县下寨村。得知10里外的医院遭袭,大家顿时感到危险随时将至,迅速着手转移隐藏药品。当时,主要是向群众借大水缸,将药品全放进缸里,然后在村里村外挖掘深坑,连缸带药深埋到地底下。抬水缸、挖深坑、埋药品,我们拼着命地干,不到1天时间就将所有药品进行了转移隐藏。

  一切都隐藏好后,厂长、指导员带领全厂四五十人撤离,留下厂里的孙锡均、我和坪上镇的村支部书记负责守护这些药品。我们在村边的麦秆垛一侧扒开一个洞钻进去,然后再往洞口填充麦秆,伪装成原样。白天我们躲在里面睡觉,晚上见机行事,悄悄地出来探听消息。

  鬼子进村的那天,风声很紧,我们都躲在麦秆垛里不敢动。由于村支部书记的老婆、孩子都在坪上镇,他放心不下,也想打听一些消息,就乘着夜黑悄悄地溜回家。没想到,他刚走进镇里就被敌人抓获。村支部书记被捕后表现得很顽强,敌人百般折磨他,要他说出药品埋藏的地方和制药厂人员的去向,他始终没讲一句话。最后,敌人把他活活烧死了。

  穷凶极恶的敌人仍不罢休,牵着军犬到处闻,把家家户户搞得鸡犬不宁。敌人虽然折腾了很久,但只在村外古墓里发现了20箱药品,其余药品都安全地保护了下来。

  采访结束时,申老感慨地说:“回首往事,我为自己是一名‘白衣战士’感到自豪。”(来源:解放军报第3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