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内迁到重庆的工厂正在加紧军用物资的生产。
冉庄大槐树上的老钟
从地道中冲出的民兵进攻日军炮楼
民兵从地道转移到房上作战
抗战爆发前,国民党政府有飞机修理厂6个,分别设于南京、南昌、洛阳、广州、杭州和重庆。枪、炮等轻武器制造厂有数十个。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国民党政府的轻武器制造厂经过向内地搬迁、合并,留下了10个兵工厂。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成立军工科研院所研制武器装备。1941年8月在成都成立的中国航空研究院,是中国最早的专设国家航空科研机构。在抗战期间,该院曾研制过研
教-1型、研教-2型教练机和研滑-1型滑翔运输机。另外,该院还用自己研制的层竹板制成1万多个副油箱。在海军武器生产方面,水雷制造所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海军负责水雷制造的临时机构,先后制成50-300磅漂雷和锚雷3万余枚。
交通运输是抗战时期的重大军事工程建设。在8年抗战中,云南是中国与盟国联系的主要门户,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和中印公路等4条运输线分别是抗日战争前期、中期和后期中国的主要国际通道。1942年,日军攻占缅甸,切断了滇缅公路。于是中、美两国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飞越喜马拉雅山到昆明的空中战略运输线——“驼峰”航线。“驼峰”航线险恶异常,从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共损失各型运输机514架,牺牲飞行人员1500人左右。在“驼峰”航线开通期间,中、美航空队共飞行约150万小时,空运各种物资72.5万吨,运送人员33477人。空运物资种类繁多,由印度运往中国的物资主要是进口的航空武器装备、器材、航空油料、陆军武器装备、汽车零件、医疗器械、药品、机器设备、布匹、军服、印刷器材等。这些物资的进口,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来源:解放军报第1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