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活着的“烈士”(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09:02 中国国防报
活着的“烈士”(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活着的“烈士”(图)
王继贵老人向官兵讲述当年打鬼子的经历。

  从江苏省赣榆县城西行30公里,有座全国惟一以“抗日”命名的山——抗日山。在抗日山烈士陵园的石碑上,刻着3576位烈士的英名,“王继贵”的名字就赫然在列。

  由抗日山向东3公里有个王洪爽村,这里也住着一位名叫王继贵的老人。这位现年86岁的老人就是当年被作为烈士刻在石碑上的抗日英雄王继贵。笔者前不久见到了这位老英雄。为什么王继贵会被当成烈士刻在石碑上呢?这得从激战“安东卫”说起。

  1945年5月4日,日军占领了日照安东卫镇,并加紧修堡筑垒,安设据点,妄图控制海岸与沿海交通,以图固守作垂死挣扎。

  5月6日,原山东滨海军区二十三团一营二连接到上级命令:突袭安东卫日寇,配合兄弟部队夺回海岸重镇。当时年仅26岁的王继贵就是二连的一名班长。

  “安东卫这仗打得惨,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回想起当年的战斗情形,王继贵仍记忆犹新。“5月7日清晨,我们还在构筑工事,从安东卫窜出来的1000多名鬼子和伪军,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掩护下,向我连阵地扑来。当敌人距离我们还有几十米时,指导员钟家全命令我们反击,阵地前鬼子伪军被我们打得嗷嗷惨叫。我们连续打退了敌人3次进攻,歼敌100余人。”沉思片刻,王继贵又放低声音接着说:“下午2时许,敌人又向我们发起了疯狂进攻,全连伤亡惨重。我带领全班战士奋力反击,一颗子弹击中我的左肩,穿过锁骨,疼痛难忍,加之饥饿,也不知什么时候,就倒下去了。”

  据赣榆县史料记载,后来由于弹药缺乏,敌人冲进二连的阵地,战士们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日本鬼子就怕这一招,刺刀一见红,便马上退了回去。在这次战斗中,二连先后打退敌人7次冲锋,3次与敌白刃格斗,歼敌360余名,为增援部队夺回安东卫赢得了时间,但全连120多人只有近30人安全撤退。战后,原滨海军区将二连命名为“安东卫连”,授予“顽强制敌”锦旗一面。

  部队转移后,当王继贵从昏迷中醒来时已是深夜,周围死一般寂静。他挣扎着爬了起来,拖着流血下垂的左肩,在黑暗中蹒跚前行……当他再度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老乡的炕上。他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赶快找到部队,但是身上的伤痛让他实在动弹不得。就这样,王继贵在老乡家养伤,这一养就是5个月。

  康复后,王继贵又随部队北上去了东北,部队被编入东北抗日联军。1946年4月,他随部队参加了“四平保卫战”。由于王继贵伤势严重,不能继续参战,便于1947年4月回到了家乡赣榆县王洪爽村。回来后,乡亲们都告诉他,他的名字已被刻在烈士碑上。

  原来战斗结束后,团里清点人数,以为王继贵已经牺牲,便作为“烈士”上报。修建抗日山烈士陵园时,把他的名字刻在了石碑上。笔者采访的那天,王继贵又一次来到烈士碑前,他用双手不停地在烈士碑“王继贵”3个字上摸着,两行热泪滚落到衣襟。

  王继贵也不知来过抗日山烈士陵园多少次。如今抗日山上的300多级台阶,他已无力再攀登,这次还是村长王世龙将他背上山的。但60年前的那段经历,永远留在老人的记忆中。(来源:中国国防报)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