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历经沧桑流落英国 大沽铁钟的百年回归路(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 08:41 人民网
历经沧桑流落英国大沽铁钟的百年回归路(附图)

大沽铁钟回到天津后,人们在核对古钟上的铭文。记者 陈杰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回家了!7月20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历史见证———“漂泊”英国百余年的天津塘沽大沽铁钟终于回到了故土。它被暂时安放在塘沽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市民大厅,等待着7月22日在大沽口炮台为其举行的回归仪式。

  为了大沽铁钟回归曾两度赴英斡旋的塘沽区委副书记荣新海,此刻感到格外欣慰,“这一无价之宝,再也不会离开故土了。”

  饱经风雨

  颠沛流离海外百余年

  血雨腥风的一页终难忘记。1900年6月17日凌晨,八国联军攻打大沽口炮台,当时的清政府守军顽强抵抗,但炮台仍不幸失守。英军占领北炮台后,把上面铸有铭文的一口铁钟运到英国“奥兰多”号船上,掠回英国。

  1902年,朴次茅斯市的维多利亚公园,专门建起了一座中式石亭,把大沽铁钟悬挂在亭子里,以“纪念”在大沽战役和攻打北京战役中战死的英国侵略军士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口铁钟被埋在维多利亚公园地下,1947年,朴次茅斯市立学院的大学生诺尔曼在公园勤工俭学,施肥挖沟时发现了它。

  战后人们忙于恢复和重建,铁钟一时下落不明。上世纪60年代,朴次茅斯市一家晚报的两名记者终于在维多利亚公园的角落里找寻到了铁钟,不过60年代末,大沽铁钟又被从公园亭子挪开,后被放回,2000年前后又不知所终。有迹象表明,当地有人有过偷窃和毁坏大沽铁钟的打算。

  这时,朴次茅斯市维多利亚艺术中心主任马可·刘易斯开始寻找铁钟,直到2003年6月,在维多利亚公园的暖房里找到了它,并将它移放到维多利亚艺术中心,供人们参观,直至这口铁钟返回中国。

  正视历史

  英法联军后裔建议归还古钟

  1993年,朴次茅斯市就有正直之士投书报章,提出大沽铁钟不是和平正义的标志,应当归还给真正的主人中国。

  2003年,马可·刘易斯与在当地社区电台担任播音员的留学生范辉相识,并请她和中国同学帮助翻译大沽铁钟的铭文,他郑重地对范辉说,这口铁钟应该送还中国。1860年,马可·刘易斯的祖先曾参加英法联军攻打大沽口炮台的侵略之战,这支军队后来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铸下人类文明的耻辱。

  2003年秋天,范辉与北京古钟研究所副研究员夏明明通过互联网取得了联系,夏明明随即将此情况通知塘沽区文化局。塘沽区委副书记荣新海给范辉发出电子邮件———归还一个世纪的见证,天津人魂牵梦绕。

  不过,直到2004年9月,归还铁钟事宜仍没有进展。曾在天津学习、生活过的范辉热情牵线搭桥,介绍塘沽区与全英华人联合会副主席、朴次茅斯市华人协会主席叶锦洪建立联系。争取大沽铁钟回归一事,得到了叶锦洪的坚定支持。叶锦洪约见了朴市市长和议会的多数议员,他告诉塘沽区,有把握将归还铁钟一事提交朴次茅斯市议会审议、表决,最终获得通过。

  共创未来

  跨洋齐努力,古钟终回家

  2004年11月,荣新海应约踏访朴次茅斯市,会见当时的市长杰森·法札卡里和政府文化官员特里·霍尔,他们均表示,愿意把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铁钟归还,但鉴于铁钟已列入英国文化遗产的二级目录,还要等待英国国家文物与遗产委员会的意见。荣新海说,铁钟放在英国,是两国人的耻辱。归还中国,则体现正义、善良和尊严,续写和平、友谊、谅解和合作的中英关系新篇章。

  之后,塘沽区与朴次茅斯市开始了认真细致的报批过程。塘沽区政府承诺将归还的铁钟陈列在新建的区博物馆,并制作一件复制品赠送给朴次茅斯市。

  塘沽区与叶锦洪来往的电子信函达到近10万字。今年5月,叶锦洪率华人代表团第一次登上久经磨难的大沽口炮台,感慨万分,他说,为大沽铁钟的归还竭力奔波,身为华人,义不容辞。我们不能改变以往的历史,却可为现在的世界创造和平、友好的未来。

  25日晚,叶锦洪在离开塘沽区的路上,获悉英国国家文物与遗产委员会批准大沽铁钟归还中国的消息,全车华人禁不住欢呼雀跃。

  6月初,朴次茅斯市议会通过辩论表决,也同意将大沽铁钟归还中国。13日,塘沽区区长张家星率领的代表团访问英国,于当地时间下午4时在朴次茅斯市博物馆举行了铁钟回归交接仪式,朴市市长罗宾·斯巴哈特庄重地把大沽铁钟交给中方。仪式结束后,在场的人们久久不肯离去,纷纷与大沽铁钟合影留念。

  1901年,由于屈辱的《辛丑条约》,大沽口炮台全部拆毁,几乎没有留下一件完整的文物。100多年后,大沽铁钟漫长的回归,弥补了历史的空缺,成为中英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个历史见证。(记者 陈杰)

  链接

  大沽铁钟铸造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曾被悬挂在大沽口北炮台(俗称“石头缝炮台”),高65厘米,直径58.5厘米,重105公斤。

  大钟上刻有铭文“海口大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皇图巩固”等字。这口古钟反映了19世纪末我国工业化初始阶段铸铁技术乃至制造业的水平。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