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吉林省军区退休干部崔晓满心系教育捐资助教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 09:49 解放军报
吉林省军区退休干部崔晓满心系教育捐资助教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心系教育创大业——记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军区退休干部崔晓满捐资助教的事迹(上)

  王金良 徐晓鹏 本报特约记者 胡承山 本报记者 孙兆秋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题记巍巍太行山深处,矗立着一座石碑。

  碑文记载的是有着40多年党龄的军队退休干部、吉林省四平军分区原政委崔晓满组织带领群众集资办学、固本强基的不平凡业绩。他这种无私品格和奉献精神,犹如一面永不褪色的党旗,在太行、王屋山上高高飘扬。

  崔河村的师生和群众流着泪说:俺们立这块碑,就是要让后人永远记住崔政委捐资助学的功德。

  一对双目失明的老人领着孙子、孙女抚摸着石碑动情地说:孩子,你们可要记住党的恩德啊,是崔爷爷给了你们上学的机会呀……

  今年初,山西省晋城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展向崔晓满学习的决定;3月13日,吉林省委、省军区授予崔晓满“一心为民模范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今年“七一”,崔晓满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受到总政治部的表彰。

  责任如山

  2002年3月,崔晓满回到老家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梨川镇崔河村探望老母亲时,听乡亲们说村子里的小学校舍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盖的,由于年久失修变成了危房,学校被迫搬到村委会的旧仓库里,还有两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个四面透风、漏雨、渗水的破房里上课,孩子们用的都是用木板搭成的长条桌、板凳,教师办公室也是借用村里百姓的房子。据说,由于学校条件差,不达标,教育部门把这个学校列入取消计划。

  听到这个消息,崔晓满从心底感到一阵酸楚……心想,自己受党培养教育多年,责任重如山啊!

  一种建校助学的责任感在崔晓满心中升腾了。他一连几夜辗转反侧、思绪万千,和老伴商量后作出决定,先捐出3万元钱把学校修一修,以解燃眉之急。

  老两口一拍即合。

  当女儿看到妈妈回长春取钱的时候,便立即给远在山西的老爸打了电话,哽咽着说:“你为别人的孩子建校、盖房子,我到如今还没房子!你咋就不想想我们呢?”

  崔晓满耐心地解释说:“你的房子是家里的事,建校助教事关子孙后代健康成长,我不能不管。”他安慰女儿说:“先给这里的孩子们盖学校,然后我再帮你买房子。”可一等就是3年,直到如今,崔晓满的女儿还是没有房子住,工作没着落。

  日夜操劳

  为了村子上的一百多名学生不到外村四处奔波求学,为了这个村子的希望和未来,崔晓满走亲朋、串农户、访学校,一周时间,走访了全村80%的村民,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形成一个思路——向村民集资办学。他连夜起草了倡议书,挨家挨户地将数百份倡议书送到村民手中,并一家一户耐心做工作。

  紧接着,崔晓满又动员亲朋好友凑了6万元作为建校的启动资金,从弟弟那里又要来60吨水泥、3万块砖和钢材。乡亲们被他的真情所打动,也都纷纷捐资。双目失明的崔小红老两口,平时生活全靠政府的补贴维持,但听说崔晓满一下捐了3万块钱,当天拄着拐杖冒着大雨摸到村委会,捐出了身上仅有的5元钱。在崔晓满带动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仅两天时间,群众捐资就达16850元钱。

  建校基础工程正式启动后,筹集到的资金与28万元的预算还差不少。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他又想到了本村在外地工作的同志们,便四处打听他们的联系方式,并亲自拟写了“为了崔河村的明天”捐资助学《倡议书》,发往5个省20多个县市,先后联系上了60多位在外工作的同志。2002年7月9日,正赶上连阴雨天,为了使在外工作的同志顺利回村共商建校兴学的事,崔晓满组织老百姓用炉渣垫好了通往村里泥泞的土路,并和乡亲们一起来到村口,伫立在蒙蒙细雨中迎接,使村上在外工作的同志深受感动,纷纷慷慨解囊。

  只要你真心为老百姓做事,老百姓就相信你。村民们看到崔晓满日夜操劳,工作很辛苦,怕他穿皮鞋不方便,有的给他做鞋垫,有的给他做布鞋,村里的一位年近8旬的老大妈,每天都熬一大碗姜汤送到工地,让崔晓满暖身。

  为了节省基建资金,崔晓满亲任施工队长,100多个日日夜夜一直吃住在工地。崔晓满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乡亲们心疼地劝他悠着点,他一摆手:“没事,这病不会死人的。”

  崔晓满为了建校成天忙得两脚不沾地,老伴望着他来去匆匆的背影,一次次将心疼的眼泪拭去。孙子远在千里打来电话:“爷爷,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是不是把我们给忘了?”令崔晓满泪流满面。

  崔晓满带领乡亲建校的诚心举动,感动了当地政府和领导。晋城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赵雪梅来到工地,当场责成随行的教育局长为崔河村补助建校经费5万元。随后,泽州县、犁川镇两级政府又相继拨款5万元。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座占地1400平方米的二层开放式教学楼,终于赶在当年新学期开学前竣工了。

  执着追求

  2002年“八一”建军节那天,崔河村喜气洋洋。

  这一天,新校舍落成典礼举行。县里的领导来了,镇上的领导来了,当地的群众也来了。当地政府为崔晓满颁发了“情系家乡写真情,心献教育创大业”的锦旗,孩子们用鲜花编制了一个大花环,戴在了他的脖子上。校长任光会含着热泪,一遍又一遍对大家说:没有崔政委操劳,就没有崔河村小学的今天,他为学校做的事几天几夜也讲不完,他的恩德太行山铭记着,老师们铭记着,孩子们铭记着。村里的老百姓还专门在学校操场上立了一块大石碑,把崔晓满的名字刻上去,让崔河村人永远记住他的功德。

  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崔晓满始终把关心解决贫困村民的生活疾苦,作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执着追求,慷慨解囊,无怨无悔。八良掌村有个叫李少伟的小男孩,父亲出车祸死了,母亲改嫁了,他和7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由于家境贫困,念完小学三年级就不上学了。崔晓满知道这件事后,当即跑到学校替孩子交了260元的学杂费,还对孩子爷爷讲:“少伟念到哪,我就供到哪。山里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失学。只要我的孙子、外孙子能够上学,就不能让乡亲们的孩子辍学。”

  这几年,崔晓满先后资助4名特困学生,其中一名考上了大学。村里的老百姓给他算了一笔账,回乡3年时间里,除了建学校、修公路的捐款外,平时用于照顾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维修村里公共设施,零零散散花的钱就有2万多元。今年春节,他资助的4名学生先后来信表示:一定刻苦学习,多长知识,将来也要像崔爷爷一样,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教学环境的改善,促进了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的孩子在县举办的“中华魂”演讲比赛中获了奖,有的孩子被评为省“三好学生”。2003年,崔河村中心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全镇23所学校的第一,全校综合排名上升了5位。

  (文头照片盖旭辉摄)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