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 正文

史论:“大东亚共荣圈”——共荣是假侵略是真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 09:11 人民网

  王屏

  一些日本政要辩护说,当年战时的日本与纳粹德国不同的是,日本的目的不是侵略,而是“解放亚洲”。其实对历史略加回顾,即可识破其狡辩不过是一块千疮百孔的遮羞布罢了。

  维护“主权线、利益线、生命线”是近代日本国所致力追求的战略目标,建设“大东亚共荣圈”是这一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日本侵略亚洲原本就蓄谋已久:“大东亚”理念的创始人佐藤信渊(1769—1850),在其《防海策》中就建议日本政府,在南海无人岛屿从事“殖民兴农事业”;以琉球为根据地出其不意地攻占吕宋岛,再以此为“南进”的基地夺取爪哇等地,最终扬“武威”于南洋。他认为,应“采取适当的侵略、吞并手段”以“增进国家利益”。这成为日本“南进”方略的第一个腹稿。幕府末期思想家吉田松阴(1830—1859)也鼓吹:“在贸易上失于俄、美者,应由朝鲜和满洲以土地补偿之”。他主张,“先钳制二虏(指俄、美),乘隙富国强兵,开垦虾夷(指北海道),夺取满洲、朝鲜,吞并南方,挫败美国,制服欧洲。”

  1890年12月6日,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第一届帝国议会上发表《施政方针》,为日本的“大陆政策”定调,将朝鲜半岛视为“利益线”。日俄战争胜利后,日本将其“利益线”推进到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又将其“利益线”推进到中国的华北地区。东条英机上台后称,“驻军就是生命线”。“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精心构筑的“特殊利益圈”。在这个利益圈内,亚洲各国只有为日本的繁荣提供方便条件的义务,而没有与其共同分享利益的权利。为攫取更大的在华利益,日本将侵略战争扩大到整个中国。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对外扩张一直是近代日本政治与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不仅规定了日本外交的方向,也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结构以及东亚国际秩序产生了影响。

  1938年前后,日本陆军省军务局军事科就曾起草过一个“国防国策案”,称国防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东亚共荣圈”。而这个东亚共荣圈则由生存圈、防卫圈和经济圈构成,预计在1950年建成。这是日本有关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蓝本。后来的“基本国策纲要”就是在此基础上制定的。1942年2月23日,日本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对“大东亚共荣圈”的具体地理范围做了确切的划分:即“日满支及从东经90度到东经180度之间的南纬10度以北的南北诸地区”。1942年11月,日本在外务省之外又设立了一个大东亚省,专司对东亚的侵略扩张事宜。日本在东亚地区推行殖民主义政策更加疯狂,日军每占领一地,都大搞“皇民化”运动,强迫圈内成员“限制各自的主权”,“自觉地接受日本的军政指导”,并将资源“优先用于充实日本的经济力量”,如不服从便会遭到严酷的镇压。

  面对铁的事实,理智的日本学者指出,“在日本决定重要政策的过程中,解放亚洲并非主要目的”,“也许有人确实相信自己是为了解放亚洲而战,但不能因此就说这是一场解放战争而非侵略战争”。而日本侵略者在二战中野蛮残暴的烧杀掳掠行径,也早已将其“解放亚洲”的遮羞布撕得干干净净。

  再动听的狡辩,也掩盖不了侵略的祸心、屠戮的鲜血,无情的史实已经证明,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实质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东亚利益圈”、“大东亚侵略圈”。

  相关专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