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深度撞击”:焰火背后防战火(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 06:57 中国国防报
“深度撞击”:焰火背后防战火(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深度撞击”:焰火背后防战火(图)
  7月4日,美国国家宇航局公布了“深度撞击”撞击器“亲吻”坦普尔一号彗星的模拟图。

  7月3日22时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美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终于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一次惊人撞击吸引了全球无数的眼球。尽管没有谁可以前往太空中的现场,但还是有成千上万的人守候在电脑、电视等媒体工具前,痴痴等候撞击的那一刻,期待与科学家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深度撞击”深深地震撼了许多人的心,也将深深地印在许多人的脑海里。

  撞击虽然已经完成,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艰苦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而撞击的意义更是完全不同。对于科学工作者而言,“深度撞击”将对人类探索诸如太阳系的诞生、地球上水的来源以及地球生命的兴起的秘密有着重大意义;对于诸多业余天文爱好者而言,以如此一种好莱坞大片的方式进行的“深度撞击”无疑让他们品尝了一道华美的免费“焰火”大餐,同时激发出他们更多的想像;然而,在军事专家的眼里,“深度撞击”绝不只是太空中一个大大的“焰火”那么简单,它也有可能转而变为未来太空战火的序曲。

  此次撞击的双方,坦普尔1号彗星在太空中运动速度高达30公里/秒,“深度撞击”自己的运动速度也达到20公里/秒。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深度撞击”飞行器在飞行了4亿多公里后释放出的撞击器在导航控制系统的操纵下,又经过80万公里的自主飞行,其间3次发动机点火调整,最终精确地“打”中一颗直径不到6公里彗星的彗核。这一过程被“深度撞击”项目负责人里克·格兰米尔比喻为“在高速飞行的针上穿线”。也有人将其比作“就像蚊子冲进一架波音747飞机”或者“两颗高速运动的子弹相撞”。

  国际军事观察家认为,毫无疑问,撞击的成功表明美国无人控制航天器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也说明美国已经完全具备打一场太空战的能力。未来太空安全令人堪忧。

  事实也确是如此,美国其实早就把目光盯上了太空。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刚开始起步探索外层空间时,美国总统肯尼迪就预言道:“争夺宇宙霸权是未来10年的主要内容。哪一个国家能控制宇宙,它就能控制地球。”

  为了达到主宰太空、攻击全球的战略目标,美国一直把维持太空优势作为其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优先目标,抓紧时间为打赢太空战进行各种准备。2001年1月、2003年2月、今年2月,美国进行了3次以太空战场为背景的太空战模拟演习,这其实宣告太空战的帷幕已逐渐拉开。

  在今年2月这场名为“施里弗-3”的太空战模拟演习中,美军设想2020年发生太空战争。演习探索如何应对美国卫星可能遭到的攻击和破坏。如果一旦发生这种攻击和破坏,美军应能够使用快速反应的火箭发射小卫星、高空飞船和无人航空机替代被毁卫星。演习还重点研究了如何缩短从确定敌人目标位置到摧毁它的时间。参加“施里弗-3”演习的单位不仅囊括了美国全部军事部门,而且有美国航宇局、情报机构、国土安全部、国务院、商务部和运输部等部门。

  显然,美国大力发展太空武器,发展具有超打击的太空武器系统,提前建立面向未来作战的太空优势,无疑会打破世界军事力量平衡,从而引发新一轮的太空军备竞赛。对于此次美国“深度撞击”的成功,国际舆论指出,“深度撞击”是人类第一次主动撞击彗星。它的成功将对人类进一步认识宇宙产生巨大作用,其意义更将惠及全人类。此举应该得到全世界的响应,对美国自身发展无疑也会产生积极作用。但同时,如果美国把外层空间资源用于军事用途,对其自身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未来的太空变成硝烟弥漫的战场,那么受害的只能是全人类,当然也包括美国自己。(来源:中国国防报)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