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1942:英雄深情撼天地(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 09:15 中国国防报
1942:英雄深情撼天地(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1942:英雄深情撼天地(组图)





1942:英雄深情撼天地(组图)
  1942年,冀东八路军在喜峰口抗击大“扫荡”的日军。

1942:英雄深情撼天地(组图)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里,八路军高级将领始终坚持在斗争的第一线。这是朱德(右四)、邓小平(右一)、彭德坏(右五)等在山西洪洞县八路军总部。

1942:英雄深情撼天地(组图)
  1942年春,部队指战员在整风运动中。

1942:英雄深情撼天地(组图)
  1942年1月,第3次长沙保卫战中中国军队缴获

  的日军战利品。

1942:英雄深情撼天地(组图)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

1942:英雄深情撼天地(组图)
  1942年,在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正在开垦荒地。

1942:英雄深情撼天地(组图)
  1942年,八路军自己制造手榴弹。

1942:英雄深情撼天地(组图)
  抗日战士战斗间隙休息。

1942:英雄深情撼天地(组图)
  “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在给八路军伤员喂水。

  大扫描

  1942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6月,美日中途岛海战,日军损失惨重,4艘航母折损。

  7月,斯大林格勒城下,苏联军民奋战160天,歼灭德军33万人。反法西斯战争迎来重要转折点。

  8月,美日瓜岛争夺战,日军惨败。从此,太平洋战场,盟军转守为攻。

  11月,英军阿莱曼大捷,沙漠之狐隆美尔败退,美英联军北非登陆。

  这一年,中国军队第3次长沙会战大败日军,中国赴缅远征军一战成名。但国民党总的方针是保存实力,消极防御,等待胜利,可圈可点之处甚少。

  这一年也是我敌后抗日根据地最艰难的一年。

  侵华日军意图“以战养战”,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我抗日根据地军民英勇顽强,反“扫荡”、反“清乡”针锋相对,延安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这一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既接近胜利,又有着极端的困难;既面对黎明前的黑暗,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为吾华”

  左权化作不朽

1942:英雄深情撼天地(组图)
  歌曲《在太行山上》唱的是当年太行山烽火硝烟的岁月。1942年5月25日,左权将军牺牲在太行山十字岭。

  作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我军级别最高的军事指挥员。

  彭德怀:他“躲避一下还是来得及的……为什么没有躲避呢?”

  1942年5月25日,十字岭,山西辽县与河北涉县交界处。

  下午5时左右,几发炮弹呼啸着飞来,在山梁上爆炸。一股股黑烟像恶魔一样升起。硝烟散去,左权将军的身影在人们面前消失了。弹片击中了左权的头部。他静静地躺在小路旁,鲜血浸红了身边的山土和小草……

  这天,我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2000多人被1万多名日军合围于十字岭东南的南艾铺、姚门口地区,而掩护他们突围的战斗部队却只有129师769团1个营加上总部的3个警卫连。

  时任769团1营营长的李德生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述了当时感人的一幕——

  总部、北方局机关按计划向西北方向转移。左权副参谋长让彭总快走。彭总不肯走。他让警卫连把彭总架上马,命令说:“推,连人带马,推走!”这样彭总从北艾铺山垭口向北冲了出去。

  左权没有走,依然挺立在十字岭上指挥人员转移。随后的一幕永远留在了左权的警卫员陈利财的记忆中。2004年,在湖南老家接受采访时,他说——

  左权带领着100多名干部突围。他走在最前边……再走几百米,就可以跳出敌人的火力圈钻进深山了。这时突然飞来3颗炮弹。大家迅速卧倒。头两弹没有伤到人,第3发就在他身边爆炸了……

  迎着炮火,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这样的场面左权不知经历过多少回了。凭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他总是能在呼啸的枪炮声中泰然自若地应对紧急情况,一次次化险为夷。而这一次将军倒在了敌军的炮火之下。

  多年以后,彭德怀深情地对左权的女儿左太北说——

  你爸爸一定知道,那次敌人打的第一颗炮弹是试探性的,第二颗炮弹准会跟着来,躲避一下还是来得及的。可你爸爸为什么没有躲避呢?要知道当时的十字岭上正集合着无数的同志和马匹,你爸爸不能丢下部下自己先冲出去。他是死于自己的职守,死于自己的岗位,死于对革命队伍的无限忠诚啊!

  左权对战友和部下的感情是极为真挚的。他怎么可能丢下自己的部下呢!

  在掌握半个中国战场的八路军总部里,左权经常忙得忘记了吃饭,但他却关心着昼夜值班的机要参谋们能不能吃好夜餐。就是对身边最普通的战士,左权也待之以诚、关怀备至。一次警卫连一个战士的妻子突然来队。左权让出了他在破庙里的“单间”,自己睡到了战士们中间……

  左太北:父亲的精神遗产属于整个前进着的中国

  图为一张左权抱着女儿的照片。看,照片中的他笑得多开心!

  1939年春天,34岁的左权遇到了22岁的刘志兰。朱德总司令出面说合。他们的手在这年的4月16日牵在了一起。第二年的5月27日,女儿左太北诞生了。这给左权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拉开序幕。左权考虑到,刘志兰和只有3个月大的女儿随总部指挥机关转战多有不便,便让他们母女一起回延安。

  临行前,左权请来摄影师,将北北抱在胸前,与爱妻比肩而倚。在面对镜头的一刹那,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左权一向严肃,这是他留下的许多珍贵照片中笑得最开心的一张。

  与刘志兰和女儿分别后的21个月中,左权给刘志兰写了12封信(有1封后来遗失了),几乎每封信都要提到女儿。在他殉职的前3天,他还在信里想像着一家3口的天伦之乐:“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

  1982年,刘志兰将这些信给了42岁的左太北。读着父亲的信,太北不知流了多少泪。

  “父爱温暖着我的后半生!”2001年,太北怀着无限思念之情,主编了《左权将军家书》。她相信:“父亲的精神遗产属于整个前进着的中国。”

  南下的指战员们告诉左母:“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左权18岁离开家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但他时刻都惦念着自己的母亲。他牺牲后,上级和战友们没有忘记他的老母。周恩来曾多次从重庆托人给左母写信并汇款接济。叶剑英设法从香港转道寄来一枚金戒指和一两黄金。1949年夏天,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朱德指示所有路过左权家乡的部队都要派人看望左权的母亲。

  第一个来到左权老家的是40军的部队。那天,左母一见到部队就问:“我的儿子回来了吗?”指战员们说:“左权没有回来,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这时,老人家才知道自己26年没有见着面的儿子早已捐躯抗日疆场。后来,她在请人代笔的文章中说:“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族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亦瞑目矣。”

  毛泽东:既然群众愿意叫左权县,那就还叫左权县吧

  1942年9月18日,辽县易名为左权县。从此,在中国的版图上一个以左权英名命名的县诞生了。中间也曾有过短暂的变故。1958年9月,左权县被并归和顺县。当《山西日报》公布这个消息后,左权县一时群情激动……最后,他们推举的代表一直找到北京。后来,朱德知道了这件事,就向毛泽东作了反映。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道:既然群众愿意叫左权县,那就还叫左权县吧。1959年6月,和顺、左权两县分治。左权县名得以恢复。

  永远的左权!他与祖国山河同在!

  (余水左小泽辑)

  历史镜头回放

  戎冠秀:战火中的子弟兵母亲

  1942年冬,平山县下盘松村。

  一天傍晚,一名八路军的重伤员被从柏叶沟战场抬到了村里。担任村妇救会主任和八路军伤病员转运站长的戎冠秀见他昏迷不醒,嘴唇发干,心里疼坏了。她忙叫女儿端来半碗开水,抱起伤员的头,舀起一勺水,先把开水吹得不烫口了,再掰开伤员燥裂的嘴,用小勺往里灌。灌了几勺,水全从嘴角上流出来了。戎冠秀轻轻地给他揉揉胸口,又继续灌。直到他慢慢地咽下去了,戎冠秀才缓了口气。喝完水,伤员的嘴唇动了几下。戎冠秀想,八路军已在战场上打了几天几夜的仗,光喂水不行,得让他吃点东西。当时,正好有一家邻居在做豆腐,戎冠秀就去要来一碗豆浆,一勺一勺地喂他。伤员渐渐地苏醒过来。到后半夜,刮起了大风,戎冠秀担心伤员受冷,赶忙生了一盆炭火放在他身边。看见伤员两只脚光着,又黑又肿,戎冠秀就撕下闺女的袄襟给伤员抱住脚。伤员的精神逐渐好起来了。天亮后,戎冠秀才放心地将他交给转运队送往医院。

  这是戎冠秀当年抢救许许多多八路军伤员的一幕,很多八路军伤员都讲着她的故事。经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批准,她被授予“子弟兵母亲”称号。

  1989年8月12日,93岁的戎妈妈不幸病逝。正在病中的聂帅得知后深为悲痛。他在唁电中说:“战争年代,戎冠秀同志的英雄业绩鼓舞了晋察冀边区的千千万万的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我也深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感情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

  戴安澜:死为中华雄鬼

  1942年4月,由于英军单方面撤出,中国远征军独力难支,不得不从缅甸进行战略性撤退。

  撤到哪里去?英美方都建议中国远征军撤到印度,但英国却要求中国远征军须申报难民身份,由英国军队收容。中国指挥官杜聿明没答应:“既然我们从中国来,就该回中国去。我有自己的国家,不必上印度去做难民。我相信日本人挡不住我的道路。”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态度更鲜明:“我生为中华军人,死为中华雄鬼,决不到印度去听洋人使唤。”他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决不苟且偷生!”

  戴安澜带着6200多名官兵和全部武器,一路穿山越岭。5月18日夜,当他们准备通过摩谷公路时,突遭拥有装甲车的日军两个大队的猛攻。戴安澜亲临火线,指挥战斗,终于摆脱了伏击的敌人。但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胸腹各中一弹,流血不止。

  5月26日,第200师行至缅甸北部茅邦村,此时距祖国只有三五日的行程,全师生还的愿望就在眼前。但戴安澜因缺乏药物医治,伤口发炎溃烂,生命垂危。这一天,戴安澜从昏迷中清醒过来。他明白自己伤情严重,已没有多少时间了,嘱咐部下替他整理衣冠,扶起他向北瞭望,嘴里喃喃地说着:“反攻!反攻!祖国万岁!……”下午5时,一代抗日名将凋谢在缅甸的荒山丛中,年仅38岁。(来源:中国国防报)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