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俄SU-35战机尾钩机动是否具实战意义(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 10:42 千龙新闻网
俄SU-35战机尾钩机动是否具实战意义(组图)

SU-35UB与SU-47共飞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俄SU-35战机尾钩机动是否具实战意义(组图)

SU-35战机起飞


F-16/MATV处于90度攻角飞行状态


美国的F-16/MATV技术验证机安装了推力矢量系统用以研究高机动飞行等

  千龙特稿(作者 方方) 拜读《兵工科技》2005.6期刊登的《眼镜蛇与钩子机动的战术价值》(以下简称《眼》)一文后,感觉文中提及的“钩子机动”与笔者所知的尾钩机动(笔者所见资料多称“TailHook”,因此按习惯称作“尾钩机动”,下同)颇有不同之处。因此特别提出这一问题,就教于诸位方家。

  尾钩机动的动作过程

  按《眼》文中的描述,尾钩机动基本上是在标准的眼镜蛇机动后段接一个可控侧转机动,在这个侧转机动后,苏-35甚至可以完成机头精确指向,以航炮实施攻击。

  但笔者所知的尾钩机动却并非如此:这是一个在水平面内完成的眼镜蛇机动,如果就动作本身的特点来看,除了将动作平面转至水平面外(实际并非标准的水平面),其它和标准的普加契夫眼镜蛇并无不同。但在实质上,动作平面的非标准化(普加契夫眼镜蛇必须将机翼放平,在铅垂面内完成)意味着包括坡度在内的一些限制条件的取消,也就意味着尾钩机动比标准的眼镜蛇更接近实战化。这正是尾钩机动往往被称作超级眼镜蛇的原因。

  两种描述孰是孰非?在向业内朋友求教、并仔细观看了相关的文字、照片和视频资料后,笔者认为,后一种描述更准确。

  基本设计的限制

  在气动设计上,苏-35相对于苏-27的主要改进是加大了前缘边条,并增加了大型鸭翼,增强了旋涡增升的效果,并改善了大迎角直至过失速范围内的俯仰和横向控制能力,而航向控制能力仍然与苏-27相当。对于没有装备推力矢量控制系统(TVC)的苏-35来说,当机翼完全失速后,气动控制面也无法再起到任何作用。

  根据《眼》文对尾钩机动的描述,苏-35在拉到迎角150°之后还可以完成一个可控的侧转动作。那么就存在几个疑点。在进行眼镜蛇动作时,上仰过程中气动力中心逐渐移到飞机后部,产生低头力矩,在机翼完全失速后这个低头力矩令飞机由加速上仰转为减速上仰并最终停止上仰——此时的迎角就是眼镜蛇动作的迎角极限,而这是由初始俯仰速率和飞机自身的气动特性确定的,之后这个低头力矩令飞机开始低头恢复。如果苏-35要在迎角极限位置完成侧转机动,那么它首先必须克服这个低头力矩。但此时气流完全分离,气动控制面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没有TVC的苏-35也没有任何手段可以克服这一力矩。事实上,如果苏-35真的可以克服这一力矩,那么首先完成“法轮”机动的将是它,而不是装备TVC的苏-37。疑点之二,既便苏-35可以克服低头力矩,但在气动控制面失效的情况下如何完成可控的侧转机动?推力差是可能选择的控制手段,但AL-31F发动机的推力变化速率跟不上飞机实时控制的要求(即使是F119也不行)。推力变化的滞后性使得苏-27/35只能将推力差作为非实时、持续提供一定偏航力矩的手段——例如在眼镜蛇动作中穿越30~60°迎角这个不稳定区域时抑制机头涡带来的偏航力矩,或者用于飞机尾旋状态的改出。但要通过推力差产生实时、可控的偏航力矩,目前没有任何飞机可以做到。

  因此,笔者认为,由于基本设计的限制,苏-35不可能完成如《眼》文中所说的那种“尾钩”机动。

  影像资料的证明

  如果《眼》文中所描述的“尾钩”机动确实存在,那就意味着苏-35具有在超大迎角范围内有效的三轴控制能力,而这一能力将可以衍生出更多的过失速机动动作。但笔者仔细观摩了所能找到的苏-35/37的表演录像,眼镜蛇类的沿飞机纵轴高速俯仰动作仍然是这些飞机的招牌动作,而没有再出现其它的过失速机动动作,即使是《眼》文中基本的“尾钩”——眼镜蛇接超大迎角侧转动作也未见到。

  笔者虽然没有看到1992年迪拜航展上苏-35和苏-30的空战表演录像,但2001年第3届汉城航展上苏-35 708号机的表演同样具有说服力。当时正值韩国空军FX战斗机选型,苏霍伊设计局为了争取这块蛋糕可谓使尽浑身解数。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708号此次表演都应该展现出苏-35的最佳性能。但在表演录像上,依然看不到具有相当高的实战意义的超大迎角可控偏航机动,倒是做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尾钩——在水平盘旋中突然以高俯仰速率拉起机头,飞机迎角和机头指向迅速改变,同时由于俯仰速率太高致使飞机速度矢量方向没有明显改变,即进入气动减速。此时目测飞机坡度80°左右,因此整个机头指向改变和减速动作是在一个倾斜平面上完成的,而非标准眼镜蛇那样在铅垂面内完成——这正是资料上提及、笔者所认识和理解的尾钩机动。

  在笔者看来,《眼》文中描述的“尾钩”机动更接近于赫布斯特转弯或者猫鼬机动这类过失速机动动作。能够完成这一动作的飞机必然具有有效的超大迎角三轴控制能力,其实战意义远远超过后来苏-37所作出的法轮机动。但时至今日,赫布斯特机动已是公认的过失速机动动作,而尾钩机动能否列入其中仍时有争论——其争论焦点即在于动作的可控性。如果“尾钩”确如《眼》文所描述,那么动作可控性根本就不是问题。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眼》文对尾钩的描述是不准确的。

  尾钩机动的实战意义

  笔者认为,作为眼镜蛇机动的衍生动作,尾钩机动体现了苏-35进入过失速区域飞行的能力,同时扩大了眼镜蛇机动的使用范围。但是由于基本设计的局限,使得苏-35缺乏超大迎角下有效的控制手段,因此限制了动作的有效攻击能力。

  根据F-16/MATV计划的验证结果,现役常规对空武器中只有航炮比较适应过失速条件下的空战,而格斗导弹则因为并非针对过失速空战设计而具有反应较慢、最小有效射程较大等问题。但对于尾钩机动来说,由于动作本身不可控,要精确控制机头指向实施航炮攻击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苏-35在表演中以航炮“击落”了苏-30,但在实战中除非目标恰好飞过弹道,否则苏-35根本无法实施航炮攻击。相对而言,以尾钩机动快速改变机头指向,然后实施导弹攻击,这样的可行性还大一些。不过R-73同样有不适应过失速条件的问题。在双方已经进入单环追逐时,即使在正常条件下导弹的发射窗口也相当窄,更不用说在过失速条件下发射了——F-16/MATV的飞行员更喜欢用航炮攻击,也正是为此。

  因此,笔者以为,在当前条件下,尾钩机动在近距格斗中的意义并不大。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