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军史回眸: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 07:29 解放军报
军史回眸: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附图)

新四军教导队进行利用地形地物发扬火力的训练,苦练杀敌本领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60年前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搏斗。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进攻,是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并积极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得百多年来一盘散沙的中国形成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的局面,最终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在这场为人类文明而战、为中华民族而战的残酷较量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成长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强脊梁和核心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坚
不可摧的中流砥柱。

  率先提出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爱国主张

  现在人们常说“八年抗战”,但实际上,抗战从“九·一八”事变起就开始了。到“七·七”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已经在白山黑水之间进行了6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残忍的日军对其割头剖腹,却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3天,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即分别发表宣言,率先提出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主张。随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苏维埃又接连发表关于对日宣战的宣言、训令等,深刻揭露日本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的罪恶目的,强烈谴责国民党当局“不抵抗”的卖国政策;提出“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以求得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的政治主张;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宣布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日本侵略者直接作战。

  为履行武装抗日的政治承诺,中国共产党迅速派出杨靖宇、周保中等一批重要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直接打击日本侵略者。此后,中国共产党还对“一·二八”淞沪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等局部抗日战争给予坚决支持,并派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红军为进入抗日前线东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抗日言行,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响应,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奠定了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

  积极促成并全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历史证明,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就没有全国抗战,就没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毅然捐弃前嫌,倡导和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已下降到次要和从属地位的重大形势变化,最先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并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八一宣言》,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瓦窑堡会议,批判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进一步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路线;调整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政策,将“抗日反蒋”改为“逼蒋抗日”及至“联蒋抗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中国时局的关键……

  然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仅仅在口头上、书面上建立起来,是远远不够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皖南事变中,6000多名优秀的抗日战士倒在了“自己人”的枪口下。而自1939年9月至1944年3月间,国民党当局先后动用190万军队,制造反共摩擦2500余次,使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局面面临破裂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相忍为国,紧紧把握阶级斗争必须服从于民族斗争的原则,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政策,妥善处理国共两党关系,既粉碎了敌、伪、顽分裂统一战线的种种阴谋,打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又保持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局面,保证了全民族抗战能够进行到底。

  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百多年来,中国积贫积弱,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屡战屡败。面对更加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军民能不能战而胜之,又如何能战而胜之?这是抗战爆发之际,摆在整个中华民族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民力和军力相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

  “全国抗战的战略基本方针是持久的防御战,但在战役上以速决战为原则;作战的基本原则是运动战,避免持久的阵地消耗战;而在战役的指导上应是外线作战;在敌之侧后广泛开展游击战,配合正面主力歼敌。”

  1937年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分析了中日战争敌强我弱的形势,指出抗日战争具有艰苦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正式确定了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在作战指导计划中确定了以持久战为主旨的战略方针。

  一本《论持久战》,回答了当时人们头脑中存在的种种疑虑,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为全国军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是唯一能使弱国打败强国、夺取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正确路线和战略总方针。整个抗日战争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战的实践,正是按照毛泽东全民抗战、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及相关理论一步步走向胜利的,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

  将敌后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加以考虑

  一说起抗日战争,人们就会想到“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和“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等故事。的确,前后14年的抗日战争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的历史。

  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迅速挺进敌后,担负起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战略上配合正面友军作战的战略任务,以形成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配合,构成对侵华日军两面夹击的战略布局。毛泽东独具慧眼,充分认识到敌后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于1938年5月对八路军作战的战略方针作了科学的概括,第一次公开提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真正把敌后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加以考虑和运用,既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军事理论的一大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同时在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进行,既有统一的战略目标,又各自独立对敌作战,相互依存和配合。这不但挫败了侵华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而且使侵华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而无法自拔。抗战八年,敌后抗日军民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0余万人,解放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1938年是59%,1939年是62%,1940年是58%,1941年是75%,1942年是63%,1943年是58%,1944年是64%,1945年是69%。不难想象,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深入敌后发动全民抗战,那么侵华日军就可毫无顾忌地集中全力于正面战场一线作战,并可充分利用占领区的人力、物力资源,不断增强其战争实力,实现“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战略企图。果真如此,抗日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就会是另外一种情形。

  唤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战斗精神

  整个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付出了死伤3500万军民、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的惨痛代价。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伤亡60余万人,解放区群众伤亡600余万人。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二小放牛郎,是千百万抗日军民不畏牺牲、血战到底的缩影。

  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的完全胜利,一扫百多年来屡遭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压榨的低迷晦气,完全是因为中国人民作为一个不屈的民族已然觉醒了!而集中代表中华民族觉醒的政治力量和中坚、先驱者和凝聚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整个抗日战争中,从党的高级干部、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到普通共产党员,同人民群众和广大战士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同生死共命运,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侵华日军所面对的主要对手,已不是甲午战争时的满清王朝,也不是签署二十一条时的袁世凯政府和“九·一八”事变时坐视东三省沦陷的国民党当局,而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以国家和民族解放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发动起来的亿万不屈不挠的人民。

  人民赢得了战争,战争教育了人民。中国人民从艰苦卓绝的抗战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的决定性贡献,认识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身上。人心向背的转移,为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也定下了孰胜孰败的基调。这是历史的必然。(来源:解放军报第9版)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