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美国无奈举手支持 巴拉迪终于两次连任(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 10:24 东方网-文汇报
美国无奈举手支持巴拉迪终于两次连任(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文/本报驻华盛顿记者牛震

  新闻提示

  13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一致同意现任总干事巴拉迪继续担任该机构总干事,任期为4年。从而成为该机构历史上第一位2次连任总干事的人。

  由于日本代表团以“程序不符”的理由提出异议,理事会就此问题进行的几轮磋商都没能取得成果,会议一度陷入僵局。最后,由于绝大多数理事会成员国的坚持,日本代表团作出了让步。

  由于巴拉迪在伊拉克和伊朗核问题上与美国立场不一致,美国政府此前一直反对巴拉迪连任。但由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绝大多数成员国支持巴拉迪连任,美国最终于9日宣布改变立场。

  专家型核查高官

  今年63岁的巴拉迪,头发稀少,脑袋光亮,戴着眼镜,留着阿拉伯人特征的胡须,看上去跟普通的老人没什么区别。但是,他的目光深邃,步履稳健,身影常常出现在处于国际形势风头浪尖的国家和地区,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媒体上。

  1984年,巴拉迪进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经历了一系列有关核问题的专业性监督、核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1997年担任机构总干事以来,国际核扩散形势日益严峻,伊拉克、朝鲜和伊朗核问题进入紧张状态,巴拉迪和他领导的核查小组频频穿梭于世界各地,也使其成为该机构成立以来最引人注目的总干事。巴拉迪办事严谨、不苟言笑。据报道,为了一篇重要的讲稿,他会要求自己的25名部下依次传阅并修改草稿,有时甚至出现25个版本。因为他知道,如果一个字不恰如其分,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屡屡与美“扳手腕”

  围绕核问题的国际斗争尖锐复杂,核查往往成为政治势力角逐的焦点,巴拉迪身处矛盾的漩涡之中,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保持客观、公正。在2004年接受中国记者水均益采访时,巴拉迪坦言,“在我这个位置,最关键的就是不能屈服于压力。”事实上,巴拉迪面临的压力无处不在,尤其来自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巴拉迪与美国之间恩恩怨怨引起世界的关注,美国对他的不满已是公开的秘密。

  实力超强的美国并没有把这个联合国的下属机构真正放在眼里,在核查的问题上喜欢指手划脚。然而,巴拉迪坚持原则,恪守中立,往往并不“听话”,还经常做出令美国“不快”的举动,逐渐成为美国政府心中的“难忍的痛”。

  不为伊战出假证明

  2003年,在伊拉克核问题上,巴拉迪着实让美国政府“怒了一把”。布什在1月的国情咨文中称,伊拉克情报官员冒充科学家接受核查咨询,言下之意他们提供的证词不可靠。当时美国对联合国的核查已经失去耐心,对伊战争箭在弦上,布什的话显然是为发动战争做舆论准备,只要巴拉迪对布什的讲话不置可否,布什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宣布开战。但巴拉迪毫不客气地回敬道,“我们对伊拉克科学家的情况了如指掌,我认为我们的核查人员很容易区分谁是真正的科学家,谁是冒牌货。”

  面对美国对伊拉克拥有核武器的不断指控,甚至鲍威尔在国会作证拿出大量的所谓证据,巴拉迪仍然坚持核查小组的结论。伊战前,在巴拉迪两次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的核查报告中都明确表示,在伊拉克没有发现核武器计划,并要求安理会将核查事件再延长“数月”。

  鼓励伊朗与欧洲和谈

  2004年,在伊朗核问题上,巴拉迪再次不给美国颜面。6月18日,布什总统第一次公开表示,美国和它的盟国不会“容忍”伊朗开发核武器。随后的几个月中,美国对伊朗政府所发的警告不断升级,并强烈要求将伊朗问题提交安理会,讨论是否制裁伊朗。当时美伊关系剑拔弩张,伊朗甚至动员全民准备与美国一战,巴拉迪领导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报告再次成为决定局势的焦点。美国政府官员不断向原子能机构暗示美国已经掌握了伊朗发展核武的足够证据。在压力面前,巴拉迪坚决反对贸然采取制裁措施,并经过多次细致的核查和论证,最终坚持伊朗的核武计划“尚无定论”。不仅如此,巴拉迪还鼓励伊朗与英法德三国达成和平利用核能的协议,使美国被晾在了一边。

  大选前抖出美国丑闻

  最让布什记恨在心的是2004年底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巴拉迪抖出的所谓“十月丑闻”。就在选举投票的10天前,在民意测验势均力敌的关键时刻,巴拉迪于10月25日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一份对布什政府极为不利的报告:报告证实,总计377吨炸药在伊拉克失踪,结论是战后的伊拉克“缺乏安全保护”。这一事实立即成为批评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犯下的严重错误”的证据。许多人看来,巴拉迪几乎就是布什争取连任的“狙击手”。

  公正足令对手敬畏

  不管是接受核查的对象还是要求核查的国家,不管是爱是恨,对于巴拉迪专业、公正的作风,都感到敬畏。萨达姆虽然多次在核查的问题上与美国捉迷藏,但在伊拉克战争的最后一刻,还是力邀巴拉迪的核查小组访伊,并积极配合。从萨达姆倒台后至今没有找到核武器的情况看,伊前政府确实没有隐瞒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多方努力下,利比亚于2003年12月宣布放弃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并邀请巴拉迪率核查小组访问。

  此外,朝鲜核问题上,巴拉迪主张在实事求是核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争端,反对美国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使用战争和其他强制手段。2004年11月1日,巴拉迪呼吁通过对话全面解决朝鲜的危机,并希望北京六方会谈能最终促成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巴拉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如果国际原子能机构屈从外界的压力,就会丧失作为一个国际机构的权威,同时也就会丧失自尊,保有自尊的惟一方法就是忠于事实。

  美国无奈举手支持

  正因为如此,巴拉迪赢得了国际威望,美国对他虽嫉恨但也无可奈何。前国务卿鲍威尔曾经建议巴拉迪考虑在第二任届满后功成身退,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则以总干事两届任期相胁,但这都没有打消巴拉迪希望连任的决心。本月9日,一则巴拉迪的消息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原先一直反对巴拉迪第二次连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的美国国务院首次正式表态,支持巴拉迪谋求连任,这也许是巴拉迪与美国关系戏剧性变化的最新一幕。就在6个多月前,美国《华盛顿邮报》头条曝光,美国已经对巴拉迪与伊朗外交官的电话进行了大量窃听,情报人员正仔细分析谈话,试图从中找出巴拉迪“包庇”伊朗的证据,最终逼走这位总干事。不惜使用非法手段拉巴拉迪下马,可见布什政府对巴氏的“忍无可忍”。然而从“倒巴”到“挺巴”,反映了美国对巴拉迪的复杂心态和无奈之情,外交人士分析,美国之所以转而支持巴拉迪连任,根本原因还是巴氏的威望难以撼摇,在国际原子能机构35个理事国中,绝大部分支持巴拉迪连任。(本报华盛顿6月13日电)

  声音

  巴拉迪是“外交家、国际公务员及学者”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同事

  巴拉迪的工作表现非常出色,如果美国对他进行挑战将犯下严重的错误。“如果美国人认为他们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人来处理复杂的伊朗和朝鲜核问题,那么他们真不了解这个世界。”

  ——澳大利亚前外长、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名人小组成员埃文斯

  巴拉迪先生上任以来,领导国际原子能机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维护了机构在国际防扩散领域的作用和信誉,促进了和平利用核能事业的发展,中方对其所做工作表示赞赏,支持他竞选连任机构总干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

  这项工作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大量繁重的工作,但是当你最终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战争,解决了一个会给世界稳定带来威胁的问题,一种满足感就会油然而生,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巴拉迪

  多次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IAEA资深掌门

  巴拉迪1942年出生于埃及,60年代毕业于开罗大学,1971年和1974年先后获得纽约大学法律学院国际法硕士和博士学位。

  1964年,年仅22岁的巴拉迪进入埃及外交部,两次在埃及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任职。1984年,巴拉迪进入国际原子能机构秘书处,先后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驻联合国代表、国际原子能机构法律顾问和法律部主任和对外关系部主任等职。1993年起,巴拉迪任助理总干事,负责对外关系。

  1997年12月1日,巴拉迪接替布利克斯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2001年9月,获得连任。巴拉迪多次成为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候选人。2004年9月27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发表了关于巴拉迪谋求连任的备忘录。

  1998年7月和2002年1月巴拉迪曾来华访问。巴拉迪的夫人是维也纳国际学院的教师,他们的一儿一女,现居住在伦敦。(牛震)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