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忘下雌黄——美国《中国军事力量》报告难产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15:23 人民网
忘下雌黄——美国《中国军事力量》报告难产

2005年3月28日,美国海军第7舰队“蓝岭”号指挥舰驶抵湛江港,开始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 图片:新华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忘下雌黄 《中国军事力量》报告难产——访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滕建群研究员

  ● 人民网军事记者 杨铁虎 / 文

  一份脱离现实、甚至是夸张报告的出台,只能破坏中美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一味宣扬“中国威胁论”只能把中美两国推向相互碰撞的轨道,后果不堪设想。

  他可背几句《孙子兵法》和讲“勾践来吴”中卧薪尝胆的典故,但这并不代表他真正了解中国。

  根据2000年国会通过的《国防授权法》,美国国防部拟于今年5月发表《中国军事力量》报告。然而看似非常普通的报告,却一次次向后推迟,引起各方关注。对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滕建群研究员,请他就该报告出台的背景、推迟原因以及中美关系等问题做以回答。

  人民网记者:6月8日,美国国防部再次宣布推迟发表《中国军事力量》报告的时间,您如何看待这种反复?

  滕建群:从媒体传来的信息,我们可看出,推迟原因是报告的许多论断是脱离实际和带有强烈刺激意味,因此国家安全委员把它退回重写,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这场反复可告诉我们如下信息:第一,围绕中国军事力量现状与未来,美国国内,包括政府各部门及学术机构正展开一场激烈的辩论。到目前为止,辩论还没有最后结果;第二,美国对中国的了解还很片面,决策者并没有吃准中国军事能力处在什么样位置,对中国军事力量的未来也没有十分把握;第三,报告难产表明其内容还有待各方认可,尽管报告是国防部起草的,但公开发表还必须交由国家安全部门以及白宫的审定,最后稿是几方面相互妥协与斗争的结果。

  因此说,推迟报告发行折射出美国当前对华认识的混乱,也可以说美国对华政策正处于新一轮调整中,这是我们应关注的问题。

  人民网记者:能否展开说一说上面您提出的分析?

  滕建群:综合看,10多年来,美国对华的关注有增无减,这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有关密切关系。

  我们注意到,2000年,国会提出《国防授权法案》,要求国防部定提交《中国军事力量》报告。2001财年开始,《美国国防部长致国会与总统的年度报告》(简称《国防报告》)倒换了中国与俄罗斯的位置。此前,《报告》在谈及威胁时,通常是把苏联(后来俄罗斯)放在中国前面,但在2001财年《报告》中中国处在第一的位置。这种细微的变化表明了美国对华认识的改变。可从两方面看:一是美国把关注中国的注意力摆在其他国家前面,会更慎重地处理中美关系;二是美国把中国当成首要对手,并想办法加以防范。两种态度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目前情况看,《中国军事力量》报告难产可告诉人们:如何认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是摆在两国决策者面前一项紧迫任务。不可否认,充满火药味的《中国军事力量》报告是由代表极少数利益集团的所谓专家和学者炮制的。但我更想把这归结于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上。在这一点上,即使是所谓“中国通”,像报告撰稿人白邦瑞也并没有从根本上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军队建设的真实情况,他可背几句《孙子兵法》和讲“勾践来吴”中卧薪尝胆的典故,但这并不代表他真正了解中国。

  人民网记者:您提出中美理解与勾通不够的说法,能否给读者举例说明?

  滕建群:还以这位“中国通”为例,我见过他两次,确实能讲一口流利中文。20世纪90年代,他把中国军方杂志上的文章收集并翻译成了英文出版,他还送给我一本,称中国军队正加紧准备与美国开战的步伐,很危言耸听,这些论断有断章取义之嫌。原来我在军队研究机构工作。我认为,就像美国的国防大学或海军学院一样,作者发表文章只是学术探讨,并不代表国家决策。如果把学术探讨当成国家决策,这有些南辕北辙。而把这些探讨当成国家决策的理论依据,那更是可笑和可悲的,这样做只能把国家决策引入误区。这是任何国家要避免的事情。

  大家知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军建设一直围绕着反台独展开的,从没有准备与美国开战。2004年底我们发表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十分明确地向世人公示了这一方针,白纸黑字。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民解放军没有准备与美国开战,就是在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也不会这样做。

  人民网记者:那您认为这种过分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做法会对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滕建群:最大的影响是把两国推向迎头碰撞的轨道。一味宣扬“中国威胁论”,表面上看是一些利益集团得到好处,如军方可获取更多经费开支,军火集团会获得出售武器的利润,但这只是眼前的利益,对国家和广大人民有百害而无一利。

  长远说,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加快、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和战争形态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历史时期,企图重塑战略对手,并准备进行生死较量,是极其短视的行为。因为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发展以及战争形态的演变,使大国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要么共赢,要么共输。谁也不可能在一场大国的迎头相撞中完全保证一方完好无损。最好的例证就是“泰坦尼克”号被冰山撞沉的故事,巨轮沉没不在于吨位大小。如果说,美国是1艘10万吨巨轮,那中国至少是万吨级轮船,两者相撞,不一定谁沉?

  今天,领导人在集中精力反恐怖和防扩散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智慧,去避免大国的迎头相撞,去寻求双赢和共赢。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领导人一直在做着维护大国关系的努力,这并不表明中国怕与其他大国相撞,而是表明中国领导人的智慧。

  人民网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威胁论”炮制者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滕建群:不可否认,“中国威胁论”的炮制者有其利益集团支持的背景,比方说政府部门或军火工业集团利益的驱使,但仅从这些现象分析“中国威胁论”炮制者还是不够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基础。第一,炮制“中国威胁论”者大都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经历过冷战漫长岁月的熏陶,在他们的思想深处有着抹不去的“竞争”、“敌人”情结。美国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使这批人在世界范围内不时寻找“敌人”或者“潜在对手”,并想尽办法把“敌人”或“潜在对手”扼杀在摇篮中,保证美国的优势地位长存;保证美国的价值观成为普世哲学。中国的和平发展引来他们的恐慌,因此提出“中国威胁论”并高喊扼杀,就成为他们必然的答案。这说明,他们的思想已经远远地落后于时代的潮流。

  第二,他们的行动仍停留在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之上。现代国际关系中有“均势”学说,认为新兴国家必然会对老牌帝国构成挑战和威胁。他们认为,两次世界大战就是新老帝国竞争的结果。因此,为避免最后血与火较量的发生,老牌帝国必须在新兴国家丰满之前就必须加以遏制,维护现有国际秩序的稳定,实际上就是维护老牌帝国的既得利益。

  我认为,《中国军事力量》报告的思想与理论基础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结论必然要与现实相反。国际安全环境已发生深刻的变化,迫使我们不能不用新的思想和理论来评判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指导国家对外政策的制订。《中国军事力量》报告误入旧的思想和理论模式,这不仅是美国理论界的悲哀,也是对决策者的一种考验。

  人民网记者:那您怎么看美国国防部的《中国军事力量》报告呢?

  滕建群:报告之所以会引来如此关注,表明中美关系已进入非常关键的时刻,人们关注的不仅仅在于报告本身,而在于其中深刻含义。报告本身不会对中国决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作为理论研究工作者,在为国家决策者提供建议的时,必须要有新的思维方式,否则就会被传统的思想所束缚,提出的建议并不可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出现实,而现实是决策者做出科学正确决定的基础。

  我认为,一份脱离现实、甚至是夸张报告的出台,只能破坏中美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一味宣扬“中国威胁论”只能把中美两国推向相互碰撞的轨道,后果不堪设想。★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