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参某设计研究院加强安全保密工作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6月12日 11:05 解放军报 | |
保密安全连着战斗力——总参某设计研究院做好安全工作纪实 曾定波 吴旭 李枫 作为技术密集型的科研单位,总参某设计研究院组建40年,经历了3次搬迁,编制6次变动,完成国防重点工程勘察设计任务近百项,设计绘制密级图纸数千套册,从未发生失泄 以新技术打造“安全屏障” 随着形势发展,传统的保密做法和手段难以适应新形势对保密工作的需求。于是,他们从改变保密手段入手,用高新技术打造“安全屏障”,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安装了营院实时监控系统。这套系统包括办公楼、设计楼门禁系统,车场IC卡管理系统,院内常住和临时居住人员管理系统等,实现了对营区的全天候监控管理,遇有情况立即报警并自动记录备案,将整个营区变成多层防护圈,构筑一道道坚固的安全屏障。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保密新要求,他们又先后为每名科技干部配备了移动硬盘和密码文件柜,为每个工程组配备了碎纸机和密码传真机,为每台计算机配备了“电磁信号干扰器”,在学术交流厅和工程图纸会审室安装了“手机信号屏蔽仪”,采取专机入网、专线连接、专盘存储、专人管理和口令权限、上网监控等措施,打造出一道道安全屏障。 让保密制度落到实处 笔者翻看了某工程组赴外地执行任务时制定的一份安全保密工作预案:整个工程安全保密工作由谁负责,在执行任务期间和往返途中,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涉密文件如何保管、存放;返回单位后,相关文件如何清点、退还……可谓周密严谨,分工明确。 这份预案折射出该院官兵们强烈的安全意识。在官兵们眼里,不论大事或小事、难事,只要上级有明确规定,他们自觉养成,坚决照办。置身研究所,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令行禁止的浓厚氛围。 入伍15年的四级士官保密员韩雄,堪称守规如铁的典范。到他那儿借阅文件,谁也别想“打马虎”,官兵们封他一个绰号:“死脑筋”。正是这种“死脑筋”,15年经手文件10多万份,邮寄机要文上万份,没有出现任何差错,他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并被总参通信部评为十大“优秀士官标兵”。去年,他父母千里迢迢第一次从老家四川来部队看他,最大愿望就是希望能到儿子办公室去看一看,可他严守规定,最终未能让父母如愿。 在研究院,这种守规如铁者很多。近年来,信息网络和各种电子存储介质在工程设计中大量使用,成为安全保密工作新的防范点。所里规定,载有重大涉密信息的活动硬盘由技术档案室集中管理,白天上班由科技干部从技术档案室领取,晚上下班后必须交回,这无形中使科技档案管理员牛军洁的工作量增加好几倍。为了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小牛不顾夫妻两地分居、小孩需要照顾等实际困难,坚持跟着大家一起加班加点,保证涉密活动硬盘及时入库。在所里,她经常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半夜凌晨才回家。 用“大安全观”筑牢安全防线 为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安全保密工作,该院注意全方位打牢涉密的基础。他们每年设立10万元培训基金,鼓励科技干部入学深造、培训交流;在重大工程勘察设计任务中,让年轻同志挑大梁、唱主角;建起了两期经济适用房,彻底解决了科技干部的住房问题;为撤编企业的60多名职工全部重新安排了工作,每月按时足额发放工资…… “好似春风越关山”。这一件件实事,看似与安全工作联系不紧,可哪一件都与安全工作密不可分。这一件件实事,真真切切滋润着官兵的心田,有效消除了各种诱因,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近年来,该研究院先后有50多名同志到国外学习考察,无一人逾期不归;执行勘察设计任务的人员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无一人出现违纪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