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航空母舰(5)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 23:05 新浪军事 |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1941年11月22日,日本海军的机动部队在择捉岛的单冠湾集结完毕,它的目的是偷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珍珠港。六艘大型航空母舰:“赤城”号、“加贺”号、“翔鹤”号、“瑞鹤”号、“苍龙”号、“飞龙”号在十余艘其它舰只的配合下,悉数披挂出征。这次由航母“一手操办”的大偷袭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战果,日军偷袭珍珠港大获全胜,继英军奇袭塔兰托之后又一次体现了航空母舰的巨大威力,它彻底摧毁了各国海军残存的“大炮巨舰”至上的陈旧观念,航空母舰也由此取代战列舰成为现代海战的主角。在1942年5月 与美国相比,日本的工业能力差得太远,在大型航母的建造上它是绝对拼不过美国的。因此,它只能走一条以改装为主、少量建造为辅的道路。它先后利用潜艇供应船、水上飞机母舰和豪华邮船改装了“祥凤”号、“瑞凤”号、“龙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大鹰”号、“冲鹰”号、“云鹰”号、“飞鹰”号、“隼鹰”号、“神鹰”号和“海鹰”号航母。这些航母的舰载机一般在30架左右,作战能力不是很强。 日本航母改装的代表作是超级航母“信浓(Shinano)”号。该航母由“大和”级战列舰改装而成,标准排水量即达62000吨,这一记录一直保持到二战结束后很长时间。它的航速为27节,18节时续航力10000海里。 其飞行甲板长约256米,宽约40米,可载飞机42-48架。舰上有127mm炮16门,25mm高炮145门,舰员2400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防护能力强,其飞行甲板的装甲厚度为75mm,其上还有厚200mm的钢筋水泥层,据称可抵御500千克航空炸弹的攻击。不幸的是,对它的攻击来自水下。1944年11月28日,“信浓”号首次出航从横须贺港驶往吴港。次日凌晨3时16分,美国潜艇“射水鱼”号向它连续发射了6枚鱼雷,有4枚击中了该舰右舷。由于舰上损管人员缺乏实际经验,抢修不力,这艘花费6年时间苦心建造的巨舰,在完工后不到10天的首航中就葬身海底,成为世界海军史上最短命的航空母舰。 在改装的同时,日本海军也没有放弃建造真正的航母,其中就有日本海军最大的航母“大凤(Taiho)”号。该舰水线长253米,宽22.7米,标准排水量29300吨,满载排水量34000吨,航速33吨,18节时续航力10000海里。飞行甲板长约257.5米,宽约30米,载机63架。舰上装有100mm炮12门,25mm高炮66门,舰员1649人。为了对付俯冲轰炸机的进攻,“大凤”号的飞行甲板有非常强的防护装甲。它在日本海军中还最先采用了封闭舰首,极大提高了适航性和耐波性。中途岛海战之后,日本海军对大型航母的需求越发迫切,于是以“飞龙”号为蓝本建造了3艘“云龙(Unyru)”级航母。 从日本海军的第一艘航母“凤翔”号算起,至二战结束日本共建造了25艘航空母舰,其中专门设计建造的为10艘,改装的为15艘。 相关专题: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图片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