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某基地监修室狠抓舰艇修理质量纪事(组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 19:30 解放军报 |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 ![]() 江 平 刘国强 吴寒月 前不久,东海某海面,某新型舰艇结束厂修执行试验任务,指挥员一声令下,舰艇对目标区立即实施火力打击,不足10秒的功夫,目标全部被摧毁!随舰出航的上级首长高兴地称赞:打得好!打出了真水平! 捷报传来,驻沪海军某基地监修室军代表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项项质量把关,一次次技术攻坚,那些默默无闻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驻沪海军某基地监修室每年都承担数十艘(次)新型舰艇监修任务。几年来,监修室主动作为,大胆创新,舰艇修理的及时率和合格率全部达到100%,创造了海军新装备修理史上的又一奇迹,监修室多次被上级评为新装备保障先进单位。 技术攻关解难题 蓄电池是舰艇动力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初,原监修室主任安斌对某新型潜艇修理进行全面验收时,该型潜艇其余所有部位全都过关,唯独蓄电池出现问题,因为在蓄电池的冷却水里,他意外地发现,里面含有铜离子和氯离子,而这些,就不应该出现。 于是,验收工作暂时中断。 几经努力,厂家就是找不出原因,工厂领导找到安斌,要求高抬贵手,安斌对厂家是理解的:虽说原因不明,目前还并不影响潜艇航行和工作,如果为此多耽搁一天,厂家就要多付出许多代价。但是,他又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原因不能查明,隐情不能及时排除,后果不堪设想。 在征得上级同意后,安斌又组织军地联合攻关组,先后攻克修理工艺上的十几道难关,耗时7天,对蓄电池实施了全面手术。 故障排除了,军地双方一片欢腾。 他们始终牢记英阿马岛海战给世界各国海军提出的一个严峻课题:在未来的海战中,如何尽可能地增加装备的可靠性? 2003年初,某型炮艇进厂中修。对他们来说,该型炮艇太熟悉了,尤其是该型炮艇的舵,故障率特别高,进入复杂海区后,甚至会出现掉舵的危险。可是,这又是一个顽症,该型艇服役至今,许多专家都为之绞尽脑汁,就是没拿出解决的办法。 这样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在军地双方参加的协调会上,监修室主任黄飞迎难而上。他有自己的理由:这些年几乎天天与舰艇打交道,加之又广泛涉猎国内外大量的书籍、资料,心里有一定的底数。 黄飞挑战这样的难题?有人为他敢于"揭榜"担心:时间这么紧,到时候问题解决不了,影响声誉事小,耽误了时间事大,还不如按部就班抓好修理监督少担风险。但是,他不这样认为:炮艇舵页有明显缺陷,平时可以修,如果是战时,就会带来战斗的失利,作为监修室,绝不能坐视不管。 黄飞带着军代表刘建军马不停蹄地走访全国几个知名的科研院所,在请教专家学者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了在舵页上"加锌块"、"涂橡胶"、"打油漆"等多种方案,可是,由于工艺达不到要求,这些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人家劝他:这活儿还真不好干,要干,就非得改动炮艇机械不可。他心里明白:机械部分是炮艇"主心骨",非得"伤筋动骨",就不是几万元能解决问题的,要是能够解决,问题怎么也不会拖到今天。能不能不动机械而有别的什么办法呢? 几天后,黄飞再次提出大胆的设想:包扎多层橡胶,再进行工艺处理,最后硫化。消息很快传到几位专家那里,都感到不可思议,因为采用这种方式,在我国还没有人尝试过。 就让我们当一次"吃螃蟹"的人吧!他鼓足了劲,开始寻找合作厂家,几经周折,终于与一家橡胶厂签订工艺加工协议,并取得了技术上的全面成功。从此,该型炮艇舵页故障久治不愈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严字当头保质量 那年初,安斌到某工厂负责潜艇修理监修的任务。在坑道里,他感动了,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啊,坑道狭小,潮湿,过道凹凸不平,然而,就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部队官兵和修理人员每天都在紧张地工作,可是让他感到极不协调的是,狭小的坑道里,人通行都有点困难,居然还有许多自行车进进出出,本已拥挤不堪的坑道,此时只有一个字能反映现状:乱。 小问题大隐患!修理坑道是重要场所,因为管理混乱,过去曾多次出现质量问题。为确保修理质量,必须禁止自行车进入坑道。那天晚上,安斌就将自己的想法通报给舰艇领导和工厂领导,并在坑道出口处首次张贴告示:禁止自行车进入。 一直习惯于骑着自行车到处穿行的人们,对禁止自行车进入坑道的做法虽然还有点不太习惯,但对安斌的举措,绝大多数人还是能够理解,第一天,已有50%的自行车族自觉执行,第二天,自觉执行的已经达到70%,第三天,已经看不到还有人骑着自行车来回穿行,就在安斌感到欣慰的时候,机电长孙某骑着自行车闯进了他的视线,而且没有丝毫不自然的感觉。 "请原路把自行车退回去,"安斌站到了自行车前。 "我不骑了,把自行车推过去还不行?"孙某一点也没有退回去的意思。 "这里是修理重地,地方工人能够执行规定,为什么你不能执行?"安斌一脸严肃。在安斌的坚持下,孙某只得原路返回。 此后,坑道里再也没有看到过任何一辆自行车。 严,才能正规;正规,才能有序,这是"一班人"领导监修工作多年来的切身体会。 几年来,监修室每年都承担一批舰艇的修理监督任务,最让军代表们头疼的,不仅有修理质量上的把关,还有修理进度的监督。 那年春天,某型潜艇进厂坞修,本是三个月的周期,满了一个月,工厂竟然还没有开工,眼看出厂日期日益临近,时任副主任的黄飞急了,多次督促厂方才开始工程,就在交艇的前几天,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他带着军代表和工厂技术人员一起加班加点数个昼夜,才算完成任务。 开始"晒鱼干",最后"打老虎"。事情虽然过去了,可留给黄飞的思考并没有结束:如何使舰艇修理更加科学、正规和合理?如何既能确保修理质量又能确保修理周期?他和军代表们进行广泛调研,终于出台了《舰艇修理进度表》、《舰艇修理质量标准》等11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杜绝了过去"脚踩西瓜皮,踩到哪里算哪里"的现象。 多管齐下育人才 1999年底,一位长期监修老装备的军代表,第一次监修某新型舰艇,因为专业知识不全面,在质量把关上出现问题,幸好其他同志作了果断处理,才没有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老代表碰到了新问题,在监修室引起争议,有的认为老同志经验不足,学历不高,不适合做新装备的监修,还有的认为难免出点问题,总得有个适应过程。最憋气的是那位军代表,从那件事以后总觉得抬不起头来,每执行新装备的监修任务,心里就发怵。 其实,这个时候想得最多的是安斌。他认为,对军代表的使用不能操之过急,不能用十全十美的观点要求他们,对他们的弱项,抓紧补课,只有课补全了,信心树立起来了,以后的路就好走了。为此,他一方面做好这名军代表的思想工作,一方面重新修订帮教措施,对全室30余名军代表进行新装备知识集训。 军代表学习新知识,这是个新鲜事。在学习班上,有的同志觉得没有必要,平时慢慢地在实践中学就行了;还有的同志以这事那事为由不断地从课堂上往工地跑。安斌没有说什么,每次上课,他们总是第一个到,而且总是坐到前排。渐渐地,大家看出了门道,有不同想法的少了,往外跑的更少了,大家新装备知识学习的自觉性与日俱增。这次学习班,全室军代表平均成绩92分,令授课的教授惊奇不已。 监修室历任领导千方百计为军代表们创造学习的机会,他们知道,实践,才是成才的关键途径。 2000年,某新型潜艇进厂坞修,原本计划让老同志负责监修的安斌突然想到,应该让新同志得到锻炼,使新同志尽快成长起来。这时"一班人"想到了高春林。高春林,男,1989年大学毕业,到监修室工作后长期负责特装专业监修,是棵好苗子。 被赋予重任的高春林果然不负众望。高压空气是潜艇水下生命线,而该型潜艇数百公斤钢质无缝高压气瓶的检验,不要说工厂,就是在国内,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为确保修理质量,高春林带领工厂技术人员从数万张的图纸资料中,找出几张技术相近的资料进行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案,并大胆使用先进技术,弥补了工厂检验手段的不足,填补国内空白,获得科技进步奖。 几年来,高春林就这样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先后攻克了数十个技术难题,成为新装备监修战线的多面手、顶梁柱,去年底,上级为他荣记二等功。 换位思考趟新路 舰艇修理的最后一关是监修室的"修理合格证"。 2003年,某新型战舰完成修理任务,收工当天,全厂干部职工喜挂眉梢。 可是,就在最后关头,刚调监修室工作的黄飞还是发现了问题:舵体时好时坏,性能不太稳定。 "问题不解决,这张合格证不能签",黄飞表明了态度。 "试航时再派个人跟着去,这次能否先放行?"工厂领导说理求情。 大家知道,如果把问题解决了再出厂,时间紧不说,单说这工作量,工厂就得遭受数万元的损失。但是,作为监修室领导,黄飞又不可能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工厂只得为此付出代价。 这是军代表在质量把关上取得的又一个成功。 "但是,这是一次痛苦的成功," 黄飞认识到,监修室和工厂之间绝对不是买卖关系,军代表和工人的关系,绝对不是主客关系,工厂追求经济效益,监修室追求质量,这是一对矛盾,不把矛盾解决好,军代表失职了是痛苦,成功了也是痛苦。 黄飞没有想到,一次闲聊,居然给他们带来收获。 那天,黄飞在现场进行质量检测,休息时,与一旁的技术人员聊了起来,黄飞给他们讲了一次海战,由于舰艇故障原因,那次战斗损失惨重,而且在前线官兵的心里留下了驱之不散的阴影。 不知不觉,听讲故事的人一下子由几人增至几十人,黄飞因势利导,给他们讲修理与战斗的关系,用的是实例,说的是实话,40多分钟的闲聊,被称为一场过瘾的报告。 让黄飞惊喜的是,自从闲聊后,工厂的干部职工们为军品维修严把质量关责任心更强了。 一次闲聊带来的意外收获,在监修室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波:舰艇是修理出来的,不是监督出来的,要从根本上提高修理质量,必须发挥好把关者和修理者两方面的积极性;监修工作的前伸后延,看来还大有文章,应当做一切有利于提高修理质量的工作;监修室只有把工厂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工厂和工人才会把军代表当作自己的人来看,把舰艇修理任务当作自己的事来干。 他们利用各种形式,抓住一切机会,为工厂解决实际困难。某型炮艇主机缸排使用寿命较短,期满后工厂就要及时更换,不仅给部队带来不便,也给工厂增加了不少经济负担,每年仅劳动工资和损耗,工厂花在这方面的就达60余万元,每次接受该项任务,工厂就是叫苦不迭。 "工厂的难处就是监修室的难处!"得知情况后,黄飞表示:一定竭尽全力协助工厂解决难题,尽最大努力把工厂损失减到最低限度。 面对这种主机缸排,他再次陷入了沉思。院校,科研院所,他带着人员走访了有数十趟;采用空压机修补工艺,加垫圈┄┄他们想了数十个办法,就在连工厂都在劝他们算了的时候,办法还是被他们找到了:他们与某维修中心合作,对垫圈材料进行改进,通过这项技术革新,这种主机缸排的使用时间延长了数倍。 工厂算了一笔帐,黄飞解决的这个技术难题,每年至少为工厂节省经费达50余万元。这次,舰艇部队给监修室送来一面锦旗,工厂也给监修室送来了一面锦旗。 长期的实践使黄飞认识到,帮助工厂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和控制制度,才是监修室和工厂都能"双赢"的事,为此,他们和工厂又开始了新的合作。他们组织军代表为工厂编写多种产品标准、技术条件、工艺要求等规范性文件和《质量管理手册》,协助厂里完善了质量保证体系。多年来,他们倡导的"质量提交会"、"小结会"等,成为监修室和工厂共同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接受监修室严格检验的同时,工厂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加强管理,也降低了消耗,减少了差错,提高了修理质量。近两年来,保质保量地搞好新装备维修,成了工厂自觉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