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某基地女高级工程师卫爱平纪事(附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 08:58 解放军报 |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大海深处擎剑人——记海军某基地高级工程师卫爱平 毛敬雄 本报记者 钱晓虎 本报特约记者 徐锋 早春的某海区,波澜不兴。突然,一枚新型导弹钻出海面,拖着长长的烈焰扑向目标。 这是一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试验。指挥导弹点火发射的,是海军某基地女高级工程师卫爱平。 近20年来,她80次随潜艇出海试验,水下工作时间超过100天;组织水下导弹发射80余次,亲自发射导弹20枚,创造了我国女性潜航次数最多、时间最长、发射导弹最多的纪录,被誉为“大海深处擎剑人”。 闯荡大海,磨砺了她不服输的性格 指挥导弹点火发射,看似只需轻轻一摁按钮,但是,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获得这个资格。 一次遴选被淘汰的经历,让卫爱平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次导弹发射试验,卫爱平出海、调试、模拟……发射前的所有技术工作她都参加了,然而,发射前一天公布参试人员名单时,却没有她的名字。 她找领导说理,很快就心服口服:新装备试验必须优中选优,让最过硬的技术尖子上艇! 从此,卫爱平像着魔似地钻研高科技知识。一次,她到某兄弟靶场学习,无意中碰到一份电路图。2米长的图纸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数千个元器件。卫爱平白天上阵地测试,晚上埋头研究到深夜。20多天过去了,设备每一个元器件的功用、信号特征连同设计者的思路都深深刻进了她的大脑。 经过勤学苦研,卫爱平的专业技术水平很快得到提高。一次,某型导弹发射试验出现故障,卫爱平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整套方案。有人担心:“导弹误发射了怎么办?”卫爱平从线路原理、状态设置、操作方法等方面一一剖析,严密的论证终于让大家心悦诚服。 闯荡大海,磨砺了卫爱平不服输的性格,她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导弹发射控制总负责人。 水下试验,她把责任看得重于泰山 导弹出水,雷霆万钧,对参试人员的安全威胁极大。 长期水下试验,使卫爱平感到了“使命重于泰山”这个词的分量。她知道,今天对装备的性能与质量负责,就是明天对战争胜利的负责,就是对官兵生命安全的负责。 某型导弹技术检测中,卫爱平发现导弹雷达航控电压出现瞬时异常。带着这个疑点发射,导弹可能会偏离靶标。但是,她的检测结果因为太特殊,没有得到大家的支持。卫爱平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意见,终于引起有关领导和导弹总设计师的重视。 在1个月内,有关部门组织了近百次的故障复现试验,但都没有成功。就在大家准备放弃时,故障终于露出了马脚。 导弹总设计师专门找到卫爱平,诚恳地感谢她:“如果不是你,导弹打飞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故障排除,你立了首功!” 一次,潜艇带弹出海试验,按下点火按钮后,导弹没有起飞。卫爱平临危不乱,迅速命令10多个岗位启动应急预案,关机、断电……有条不紊,一气呵成,保证了潜艇、导弹和人员的安全。 女性潜航,她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险 卫爱平第一次上潜艇,执行的是某型武器瞄准精度试验任务。艇内闷热难忍,空气浑浊。 第二天上午潜艇靠岸,卫爱平迫不及待地想钻出来吸一口新鲜空气,刚爬上梯子,眼前一黑,重重地栽了下来…… “卫爱平毕竟是个女同志啊!”为照顾她,领导想调整卫爱平的岗位。 “男同志能吃的苦,女同志怎么就不行?”卫爱平坚决要求留下来。 一次试验,卫爱平连续11次出海。狭窄的潜艇上没有女厕所,每次“方便”男同志都要回避。为了少麻烦大家,她从早上起床开始就控制喝水,香喷喷的豆浆、稀饭,她只能眼巴巴看着。 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让卫爱平落下了头痛的毛病。她的衣兜、办公室抽屉里都放着止痛片。医生劝她注意休息,每次她都摇头笑道:“武器装备试验任务这么重,总不能因为我头痛就停下来吧?” 这些年来,卫爱平先后完成了某型潜艇动态数据录取系统、某型导弹射前状态监视系统等重大课题,编撰了多本理论专著,参与了我国数种型号战略、战术导弹的研制和定型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