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号船员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二)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20:36 新浪军事 | |
![]() 网友:虽然问这个很抱歉,但是还想问一下,离家那么远有没有想到孤独,或者放弃? 翁以煊:问我们摄影师,他从来没有离家这么远过。 黄睿:孤独,其实船上每天,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睡觉,我先实话实说。另外除了睡觉时间是在干活,孤独这方面相对较好,但是因为对家里面时间,而且这一段时间一直从小 翁以煊:我以前是单人航海,这回孤独对我来说不存在,因为我们船上有人。船上四个人分三班,但是我们后面还有强大的机构支持我们,我们常常跟后方联系,在不同的地方后方派人来打前站。像他说的不是孤独问题,是思念家里的人,这种距离把我们的感情又调起来了,可能是这种东西。 网友:其实可能几位在出行的时候,大家我们所有人都是觉得支持你们,觉得非常的感动,而且也希望你们能够安全归来。但是我们家里人对各位的担心肯定是每天每夜每一秒的挂念。 郑浩:是这样,你刚才问的问题我们出发之前,跟网友对话有人问到,你们孤独,八个月在海上飘怎么办?我们讲那些话讲起来不着边,真是到海上以后那种感觉才是真实。我们空讲我们在海上肯定会思念亲人、同事,但是当你在甲板上360度什么都没有的,而且一连几天都是这样,而且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自然灾害等等那种感觉是你无法言状的,再加上确实,比如像我个人来讲,我一个小家庭,当我的儿子他发烧,我又不在他身边,那种感觉我父母身体也不好,我出海就跟他们出海没两样,甚至于更艰苦,因为我母亲每天要求我给她打电话,我们领导命令我你一定要一天打两电话跟你母亲通电话,因为他们知道我母亲高血压很厉害,这样才感觉离开家那么远,离开同事那么远,离开陆地那么远那种感觉非常痛苦。 但是也不能绝对是那样,我们四个大男人不能一天到晚哭哭啼啼想家,有的时候在船上讲讲自己以前的事情打发时间,把自己痛苦掩饰起来。你说小黄一天到晚老睡觉,确实爱睡觉,但是你说他真的睡着了吗?也不见得,他有时候也睡不着的,翻来复去在那折腾,他是不是想家。我有时候在大海上一坐几个小时,我不是在值班,我是在想家里面的事,在想到了岸一系列的活动的事。还有船长他们一天到晚老是值班吗?其实不是。这种东西并不是说一定要表现出来,或者一定要跟网友们说,一定要跟家人去说,我们每次打电话没有一个人说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很少这样,都是讲我们都挺好的,你放心吧,都是这几句话,因为你讲你有困难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 何明礼:如果你说孤独,可能我女朋友比我孤独。 郑浩:有可能,陆地上的人有可能更孤独。 担心、挂念、担惊受怕这种感觉,比我们厉害。 何明礼:在船上面感到孤独的时间其实很少,第一有几个大男人在一起,有的时候反而是希望在船上有点孤独的时间,所以我最享受是晚上值班,他们都睡觉,我们一个人占着整个甲板。 黄睿:而且那个时候的凤凰号就是你自己的了。 郑浩:包括新浪网的网友,包括凤凰的网友我们收到很多这样的信,问我们在海上怎么过的,老是问这种实际的问题,我们有时候感觉一言两语说我们怎么过很难,除非你真的到海上飘一下,不用多长,十天、一个礼拜你就尝到那个滋味,而且不是近海,真正是茫茫大海,不是湾里,是大洋里面,你经历一下白天黑夜,一分一秒你就会体验到了。 何明礼:我家里刚好看不到凤凰卫视,因为我们船上有的时候要打电话也只能说两句,卫星电话很贵,我女朋友真的就没有办法得到我的消息,只能上网看,上凤凰网看看我的航海手记,当我们每次打电话,她就老问我你写了几号了。 主持人:她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会哭吗? 何明礼:不会,她人挺乐观的。 黄睿:她女朋友是非常乐观、非常坚强的香港女性。 郑浩:要很坚强才行。 主持人:刚才听了几位心理感受,我觉得我听了心里特别感动,我没有航过海,能不能请你们告诉我一下,就像刚才你们提到在大洋里面一个人面对着海,而且看不到边界,而且有的时候好几天是这样,是什么样的感受? 郑浩:麻木。你想想早上起来七点多钟我们到甲板上去透透风,看到的跟你晚上12点钟值班上来看到的是完全一样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没有感觉,就是一个白天跟黑夜的感觉。偶尔有一艘船,那个船都是极偶然的有那么一条船,因为我们离的航道也是比较远的,离的海岸线也是比较远,这种感觉基本上就是麻木的感觉。所以我们上来以后每天看一看海,就是这样,偶尔我们看到一些鱼、飞鱼,兴奋的不得了,我们甚至于每天看到海鸥,赶紧黄睿拿机子拍一拍海鸥,看到海鸥都很少,看到海豚在我身边跳,我最高兴,五六十只海豚围着我们在那跳跃,跟着我们船,一直跟在我们第二天晚上,那天晚上我们最兴奋,我们高兴不得了,我们前后拍,大声叫,好像跟海豚对话,那些海豚也吱吱叫,感觉特别好。而且那天太阳落海的时候非常漂亮,每天我们五六点钟的时候太阳接近海面要落下去了,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我们拿一瓶啤酒上来,哥几个坐在那,望着夕阳西下的日子数数日子,想想吃什么,到了岸上以后看什么电影是最开心。其他时候要不就是工作,互相忙自己的,要不就是休息,干点别的,天气热的是更难受。你要说什么真的感觉,这个感觉对我来讲是非常真实的感觉,到了后期我就没有什么就欣赏大海,或者是看到大海美的那一面,很麻木了,海就是这样了,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了。不像我们还要看日出、日落,很美,我不知道他们感觉怎么样,反正我是这样。 主持人:翁船长航行这么久,不是对大海有特别深的感觉? 翁以煊:我跟他不一样,我很喜欢这个,他是责任把他带到那去的。我则是个人的追求把我带到那去,所以我看到大海非常亲切。给你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他要在外边值班,看一会儿没有什么劲,我可以在那看很长时间,可以看到海上不同的变化,因为我回到北京我感到很不适应,到处是车,到处是房子,只是偶尔朋友把我带到山里面去,我会觉得我又回到海上,我又找到我的灵魂了。但是这没有办法,个人的追求,个人的喜欢东西不一样。 主持人:接下来还有什么航行计划吗?还要出海吗? 翁以煊:当然我说也没说这城市那么不好,我也觉得人生的温暖也是很好的,家庭的温暖也是很好的,而且人毕竟有衰老的时候,人不能老这样,但是我想我是不会离开海的,只不过不会像以前这样的,自从1998年以来我就没有家,我就在船上,走遍全世界,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会改变,但是我想如果要把我跟海分开,我也活不了几天。 主持人:是您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这么说? 翁以煊:是我生命的源泉,我跟海的关系很深。 网友:我是老海员,我特别理解你刚才说到的感受。 网友:不说孤独好不好?说说这次还行有什么收获吧? 何明礼:我对于自己的看法不太一样,在整个航行经历里面它对我提出很大的挑战,以前我是做国际新闻,就不用拍专题片的,以前我所有的运动都是陆上的或者有的时候空中的,从来没有在海上的。我以前在家里面至少要十个小时自己一个人时间,我是非常享受的,现在在船上是一个礼拜七天24小时都要跟两个男人住在一起,给我无论在能力上、性格上都有很大的挑战。 不过去了之后,我发现确实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我今年已经35岁,但我还是很年轻,我还可以再变。 主持人:摄像师为什么给他鼓掌? 黄睿:他说了是心里话。 主持人:你来说说心里话。 黄睿:远航之前我一直想我们这代人太骄躁,太急功近利了,刚开始我们去征服大海,向大海学习,有那种海量。但这次航行以后,有最大的想法,不要跟海比较,永远比不过,海有千万种性格,它有一种不能见底的海量、渊博,无法跟它比的。但是我们中国要发展,我们这代人要走出去,不管高山还是大海,都是我们这代人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发展必经之路。 主持人: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咱们两位领队一位姓郑,一位姓何,请郑领队说说您的感受。 郑浩:我的感受其实比较实际,因为我以前的工作是在陆地采访比较多,去的危险的地方也比较多,这次是在海上,从危险的程度来讲,我觉得两样都危险,在陆地上比较危险,因为有些战乱地区或者是动荡地区,在海上有些危险是预测不到的,比如他们刚才说的海啸、开枪、大风。我觉得在海上实际上更危险,因为我们想象不到它随时可以发生,对我来讲无论是身体素质上,还是从心理素质上都是一个新的考验和挑战,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从我的业务上来讲,以前我在陆地上采访做过很多报道,拍过很多纪录片,但是到海上以后我发现有些东西在陆地上完全是不同的。比如说我们这次也做了很多实验,是不是通过不用后期来在拍摄的过程中就把片子做好,不用做后期更多的剪辑,无剪辑式的,一次镜头把它拍完了。 实验几次以后感觉还比较好,当然这是在一种极端条件下的一种尝试,但是这次尝试还是有些诱惑,业务上来讲也是一个提高,在陆地上可能不会尝试的这么一个方向。 我觉得还有一个最大收获,我自己的身体居然在这把年龄还能够适应四五个月六千海里的海上生活,这我没有想到。因为我以前没多病,但是你说多强壮没有多强壮,但是这次航海以后发现还可以,基本上挺下来了。 何明礼:你觉得你健康点了吗? 郑浩:健康了,我觉得我耐力有所提高,以前耐力可能是虚弱,人到一把年龄可能比较虚弱。 主持人:这里面给我们感觉最健康的还是翁船长。 郑浩:那倒是。 翁以煊:这次给我的感觉我又重新学到人本身,三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跟他们长期在一块,这回我又重新理解,这对于我回到现实社会也是很好的帮助。因为过去是独来独往,跟人,别说跟人了,有时候说话都不利落,很有意思,而且他们这些人都是很有性格的人,所以我最大的感触一个是跟人,我们这个船开出去有一个很大的任务,跟人,跟这么一个活动,怎么样把它从头到尾做好了,这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主持人:您觉得有凤凰网的支持跟您以前的航海有什么不同? 翁以煊:我到一个地方,特别是在华人多的地方你会很忙的,因为每到一个地方,热情的朋友来招待你,你应接不暇,也是感谢这些凤凰网、新浪网给我们宣传的,我又回到刚才说的,我喜欢到大海里去,这样我可以自我享受自我。 主持人:我想到一个问题,您下次出海的时候船上会叫“信天翁”,还是叫“凤凰号”? 翁以煊:我觉得这个东西看我以后做什么,如果凤凰继续跟我合作,要找一些新项目当然还是凤凰号了。但是要不是这样的话,因为这船到现在实际上还是信天翁,只是我们在中文上把它说成凤凰号,因为在技术上,船改个名是很难的,当时我们没有这个时间。 主持人:时间到这里真的过的非常快,还有几分钟要结束了,我们回答几位网友的问题。 网友:会不会在海啸的时候,碰到一些超自然的现象? 翁以煊:超自然,我们当时有几个现象,一个就说海上的地震,这震的凶,有20秒,钢丝绳上下弹,弹的很快,海里有些异常现象,大鱼飞起来,惊了,从里面跳出来,跳很高。 主持人:大鱼? 翁以煊:一米多长,从海里面跳出来,地震的时候好多动物会有异常反应,像这种东西。但你说的可能是一种幻觉,海啸里面我不知道我们船员有没有做恶梦。 何明礼:我想到有一个我现在弄不明白,地震发生之后马上在海上出现的那条横线究竟是什么东西? 翁以煊:那天很有意思,那天水是平的没有什么风浪,但是这个海啸地震一震之后,它像梯田似的很明显一条线,往前涌的一条线,好像重庆火锅,鸳鸯火锅中间一条弧线,这是很少见的东西。 主持人:黄睿在海上拍摄的时候,浪比较大的时候,摄像机会不会比较容易进水? 黄睿:完全包销一个,报修六个。 翁以煊:我们有防水的罩,潜水下去拍的都有。 黄睿:但是防雨罩是在陆地上防雨的,海上水是四面八方来的。 翁以煊:有的时候不光是那个,到晚上的时候用一种潮气,潮气盐分很多,这个时候不把摄像机放进去很容易。他说我们什么东西坏坏,跟这个腐蚀有很多关系。 黄睿:还有一个高温,暴晒,我们机器用的最狠的时候一天14个小时工作,我中间临时按停机开机全扣掉14个小时工作。我到印度尼西亚有一台机器,我采访我们非常重要一位林先生的时候它就不工作了,那个机器挺争气,挺到最后,后来回去的时候人家说太热,爆了。你说灵异现象,我真没见到,但是那天两件事情很奇妙,有一个岛上有野人,岛上有三千人,野人最后生存下来,不知道他们怎么存下来。 翁以煊:有的岛淹了,也不是所有的岛有野人,这些野人跑到树林子来,完了又出来。 黄睿:第二件事情我不知道船上还记不记得,我们买了一条大鱼,有一位村民很早到远海捕鱼,所有的鱼没有下过八十公分,那个船两吨不到,那艘船唯一一艘跑到远海的,唯一那艘又是满载而归,又是躲过了海啸。我们当时拍了一张照片,用四米长两米五宽的方布垫在底下,那天鱼很奇怪所有的眼睛都发红,鱼眼睛有底,我们有照片留底。 主持人:照片有在网上登出吗? 翁以煊:没登,但是我们有,如果网友们喜欢我们可以露露。 主持人:大家可以到我们新浪网或者凤凰网上,上面有很多精彩的照片。这里有很多话题想跟各位聊。 网友:好像感觉翁船长胖了。 黄睿:我是胖了。 翁以煊:这个得说一下,因为我过去的时候比较艰苦,生活比较艰苦,我们这回,因为我们凤凰后面这些人他觉得我们特别辛苦,我们每到一个地方,这些人都想着怎么让我们吃好了睡好了,所以对于我来说,营养是吃的比以前是好多了,而且我有船员帮忙,他们都是在船上不光是摄影,还要担任其它的责任,升帆降帆,起锚,甚至防撞什么各种各样的事情,船要撞上去,我们要有人推那个船,让它不要撞上去。有这些人的帮助,我这次费脑子,脑子可能费的多,但是体力上比以前减轻多了,特别是黄睿他有劲。 黄睿:我现在还是翁以煊的大徒弟。这个名号不是很轻易能得来的。 主持人:你是怎么拜他为师? 黄睿:我是全程跟下来,怎么说我偷学也算他徒弟。 主持人:而且是干的最苦的活,升帆降帆。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很多网友听到说咱们这次出行除了走郑和下西洋道路之外,还有一点提到了海洋意识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几位可以谈一下吗? 翁以煊:他们采访过油田,你可以听听他们讲讲资源的问题,但是我还有一个,我随便说一下,你问他,因为黄睿跟何明礼我们去过一个地方非常漂亮,他有多少苦都忘了,那些东西都是资源,特别是有些岛,南沙有些岛过去没有人理它,就算它没有石油,但是这也是资源,为什么?它水下多么漂亮,要开发旅游资源,因为我们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有钱了,可以花很多钱坐飞机飞到那去,在那潜水、享受,刚才我们有些同志不太喜欢的东西,就是这种寂寞,但是他去玩了不是跑那工作去了,他也没有什么责任,这是相当大的资源。 还有航运,中国能源,我们走的这条线有人把它称之为生命线,因为贸易跟国外贸易关系很大,都走的这条线,红海、苏伊士运河到欧洲,这条线如果不稳定,我们生活能安定吗? 主持人:这次行动不仅开拓我们物质领域,我们精神领域也扩大很多。 郑浩:说到资源,我们中国沿海走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中国沿海资源开发利用是非常有限的,可以说不合理,比如我们渔业,舟山这个渔场是世界上四大渔场之一,但是它代表性的鱼产,带鱼、大黄花鱼、墨鱼,已经绝迹了,再也没有了,黄花鱼是人工养殖,你要抓到一条野生的黄花鱼就发大财了,墨鱼也没有了,到很远的地方,到远洋去捕,人力、物力、财力上,我们很多渔民都上岸了,没鱼可捕。我们到舟山呆时间很长,不管渔民也好,行政干部也好,讲到这个很感慨,因为开发太狠,浪费太狠我们很多珍贵的鱼种没有。这个是我们反思,资源利用上和整个国家发展上需要一个协调和配合。 主持人:非常感谢四位,但是我觉得还有和四位更多想聊,如果哪天和四位单独采访就好了。我们今天聊天马上结束了,平时都像各位说的,都是男人不大好和自己的亲戚、朋友说几句话,今天说几句话吧。 何明礼:谢谢各位关心,我想送一句话给大家,如果大家还有梦想,就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病,一定要拼命去把它实现。 翁以煊:我赞成他的口号,如果大家在看了我们这个节目之后,能够勇敢一点,能够眼光放的宽阔一点,我觉得我们就成功了,谢谢大家。 郑浩:我特别感谢凤凰网、新浪网的网友,他们一直以来在支持我们,首先要感谢他们。对大海来讲,我是这样体会的,要正确的认识大海,对大海憧憬是一回事,真正到海里体验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要对海洋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说征服海洋,我们要认识海洋。 黄睿:八个月以来我的一举一动,我们凤凰号的一举一动,应该说我们是跟家人一起渡过,还有凤凰网、新浪网网友们一起渡过的,他们见证我们,他们见证我们历史。但是不管什么资源,我们国家最需要是人才资源,用一种合理的人才,他们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合理解决一些地区上、边界上的争端,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一种使命。还是前面那句话,不管高山和大海,这都是我们这代人和我们中国发展必经之路。 主持人:这里非常感谢四位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这里有非常多支持我们的网友,这里对你们表示感谢。很多朋友说还有问题没有回答,在这里由于时间的关系非常抱歉,我们可以在网上留言和我们嘉宾继续交流。今天的聊天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嘉宾,也感谢各位朋友,再见。 本次聊天到此结束。 相关专题:“凤凰号”下西洋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