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沈阳军区某机械化师观念更新备忘录(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 01:07 解放军报
沈阳军区某机械化师观念更新备忘录(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沈阳军区某机械化师观念更新备忘录(组图)



  本报记者孙继炼丁海明韩国贤

  写在前面的话

  一个机械化师走到了信息化时代的门口。

  作为我陆军部队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它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这里。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从科技练兵到信息化建设,旧观念与新思想的一次次交锋,写就了它的发展史。

  装甲战车每前进一步,都留下探索的车辙。站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地平线上,沈阳军区某机械化师深刻感受到,信息化建设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体制编制、武器装备、人才建设、作战理论等等,都不能独立成为变革的突破口。影响并最终决定这场变革成败的关键,是思想观念能否与时俱进!

  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建设为中国军队带来了又一个解放思想的大好历史机遇期,堪称解放思想的又一个春天。

  下面这一组卡片式的文字,是记者对这个机械化师探索步履的跟踪,也是对他们解放思想航迹的追溯。

  1.信息化战争昭示一个铁的事实:“以劣胜优”的招法,将越来越难以到科学技术以外的领域去寻觅。从科技练兵的发源地走来,他们把思考的锋芒指向未来战场:哪些不合时宜的观念要打破?哪些与时俱进的观念要确立?面对信息化战争,中国军人该做些什么?

  军事史也是一部思想史。1997年,这个师的一个红军连队搞出了对抗高技术侦察的伪装招法,首先引来一片质疑:这是不是在旧装备上“绣花造景”?这种“土办法”是不是哗众取宠?科技强军咋能靠这种小打小闹……

  一连串问号中,也有一个坚定的声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科技强军,基层大有作为!

  历史公正地记载着,正是这种群众性练兵活动,点燃了科技强军的思想火炬,引发了席卷全军的科技练兵热潮。

  历史的十字路口有时也很相似。当信息化建设的时代浪潮奔涌而来时,最先引发的也是一场思想观念的变革。

  2004年初夏,一场信息化背景下的演练任务下达该师。师领导意识到,传统的陆军合同战术作战编组进入这一战场环境后,缺乏全维攻击能力、信息对抗能力和综合防护能力,很难达成作战目的。

  他们试图打破沿袭多年的战斗力编成模式,探索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网络集成训练。此举立即引来轩然大波:现行战斗编成模式是写进作战规程的,是一个陆军师能随便改的吗?

  耐人寻味的是,这样的质疑,恰恰产生在科技练兵的“摇篮”里!

  观念变革,难就难在不断否定自我。传统思维即使一时更新,依然有着强大的惯性。师党委认为,信息化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战争新概念,在信息制胜观上的落伍,就意味着把未来战场的主动权拱手让人。他们下定决心,力排众议,依据信息化战争的要求改革战斗编组,从依托平时的建制,变为按照情报信息、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等7大作战要素,根据不同作战需求的随机组合,种类有多有少,规模有大有小,虽不整齐,但很实用。

  演练如期举行。硝烟中,这种机动灵活的编组方式带来了集成效应和精锐组合效应,突破了过去的兵种壁垒、指挥障碍、信息阻隔等诸多“瓶颈”,把平时分散的“手指”攥成了拳头,纵横驰骋,挥洒自如。结果,上级对这一大胆创新给予充分肯定。

  这场风波,让师党委“一班人”看到:观念变革,不是针对一时一事的权宜之计,而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征。师政委马学义这样认为:“观念变革的本质意义,在于给创新实践一个支点;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军事创新实践的最大成就,莫过于使军人的思想得到解放。”

  2.对信息化的简单理解,容易闹出笑话;对信息化的复杂质疑,只能引发叹息。等待“顶层设计”裹足不前,信息化永远是空中楼阁;盲目进行群众性革新发明,信息化又可能沦为花拳绣腿。如何跳出“两难怪圈”,在本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自己的路,是对中国军人智慧的考验。

  一个连队建起了局域网。有的战士自豪地说:我们连队已经实现信息化了!

  请不要笑话这些年轻的士兵。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是个渐进的过程。在最初的信息化建设论证中,这个师出现过两种声音:

  之一,搞信息化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搞好顶层设计,没有这个前提,基层部队搞不出什么名堂;

  之二,按以往经验,信息化建设也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没有群众基础信息化建设难成气候。

  对吗?不全对。错吗?也不全错。师长周汉江讲了两个故事:

  ——B-52轰炸机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装备美军的。然而,40多年之后,4架该型战机出现在波斯湾战场,并实施了精确打击,它的作战性能上了一个大台阶,更加牙锋爪利。原来,美军对这一战机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其威力与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这说明,在等待顶层设计的同时,对现有装备进行科学的信息化改造,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开展“以劣胜优三两招”活动时,这个师基层曾叫响了“人人钻研三两招,层层拿出三两招”的口号,成果着实可观,不到一年时间,有个部队一下子拿出了300多招。能上展台的都上了,该领的奖杯也领了。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战检验,这些“招数”大量被淘汰,真正有用的也就真剩下了三两招!

  信息化建设,消极等待和耽于幻想都要不得。这个师提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信息化建设思路,通俗地说,就是“把该想明白的先想明白,把能干起来的先干起来。”

  究竟什么是信息化?师领导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把全师官兵心中的这个问号拉直。在加大信息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他们拿出了抓信息化建设的“课程表”和“时间表”。按“机械化装备+信息化技术”的思路,选择了野战指挥信息系统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课题展开攻关:从话音指挥到数据指挥,从固定指挥到机动指挥,从文电传输到格式化数据传输,从条块分割到综合组网……

  信息化的升级改造,仿佛为指挥系统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某型高炮雷达预警系统自动化改造等一批成果脱颖而出,多种型号的老装备战斗力实现跃升。

  3.“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导致的是互不兼容的“信息孤岛”。为了避免再交纳昂贵的“学费”,他们从挫折中悟出一个真谛:信息化建设最大的难点不是技术、资金、人才的缺乏,而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创新,必须用与信息化建设匹配的先进理念指导信息化建设。

  采访这个师的领导,有一个词的出现频率非常高:综合集成。副师长姚越告诉记者,这一观念的最终确立是付出了代价的。

  2003年,集团军赋予某团“陆军战术单元一体化训练试点”任务。当时,既没有相关技术支撑,也没有足够的信息接口,团里感到很棘手。几经探索,他们拿出了一个“五大作战要素一体化”的创意,虽然没有真正的信息处理功能,但采用视频音频同步传输,出来的效果也像那么回事儿。

  然而,当上级来验收时,马脚露了出来——这套系统根本无法进行野战条件下的实时指挥!

  无独有偶。在最初的嵌入式信息化改造中,由于缺乏系统的全盘规划,师团之间、团团之间的情报传输、指挥控制、物资管理等系统,出现了接口差异。最典型的是,师机关和3个团都各自建起了某信息传输系统,然而由于自立门户,造成了技术设备“四世同堂”互不兼容的尴尬局面,官兵们戏称这是一个各自为战的“春秋战国”。

  集体上马,互不联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出现了许多表面壮观实则无用的“信息孤岛”——这就是代价!

  挫折中,师党委有了切肤之痛:思想观念的改变,比武器装备的改变要难得多。对我们这支军队来说,信息化建设最大的难点不是技术、资金、人才的缺乏,而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创新。

  他们放眼世界新军事变革,深究细研得失成败,逐步确立起综合集成的信息化建设大思路。用这种先进的科学理念审时度势,定章立规,他们要求各团按季度申报立项,师里统筹轻重缓急;师里按照上级要求,各系统逐步形成既能独立成线、又可联接成网的体系。

  “综合集成”理念,像一个火车头,把各项计划都领上了有条不紊、步调一致的轨道。对此,姚越的理解是:“搞信息化建设,电脑不一定最先进,但设计思想一定要最前沿!”

  4.机械化尚未完全完成,信息化浪潮已经扑面而来。当“两驾马车”在历史舞台并驾齐驱,到底是走完机械化的路,再登信息化的山?还是一头钻进计算机,让装甲车“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他们的回答是:“复合式发展”要复合思想,“跨越式发展”不能跨越规律。

  这是又一个亟待理清的思想观念问题:机械化与信息化,孰先孰后、孰重孰轻?这看似简单的一问,当时却在不少官兵心头纠缠不清。

  该师党委认为,从历史上看,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走的一直是复合式的道路。今天,这种复合式更多地体现为信息化对机械化的“嵌入”,和机械化为信息化升级换代的接口预留。

  近两年,这个师对现有装备的“嵌入”式信息化改造进入成熟期。他们发现,机械化装备对精度的要求很苛刻,有时候一排树就能挡住通信信号。于是,他们把信息化改造的重点选定在情报获取和通信联络上,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善和提升老装备作战性能。

  这一成果的推广使用,使不少老装备在演练场上大显神威。本是“孪生兄弟”的同型装备,一经改造,就在对抗中分出了高低上下。

  跨越,在嵌入中实现。老树,开出了新花。早在10多年前,这个师就确定把指挥自动化建设和“小兵种”建设作为切入点,推进跨越式发展。1993年,他们建成了固定设施的指挥自动化系统,1998年实现了野外有线连接,2003年,实现了野外无线连接。今年,他们把目光盯在部分单兵单车与师团指挥控制系统的互连互通上,“小兵种”已成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突击力量。

  机械化在跨越中前行,合上了信息时代的节拍。参谋长黄铭分析认为,复合式发展不是简单的组合,它包含着先与后、取和舍的辩证抉择;跨越式发展也不是凭空的超越,它意味着对规律的认识和尊重。选择“走台阶”还是“坐电梯”,固然取决于宏观思路和技术支撑,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它自身的客观规律,以及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与把握。

  所以,这个师对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有这样两个朴素的认识:一个叫做“该办啥办好啥”,一个叫做“该啥时办啥时办”。

  ——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就是尊重历史。对传统的扬弃和超越,才能走向未来!

  尤其是某些发达国家已经在信息化建设上走得很远,我们更要在起步时比别人想得深、看得远、走得实。只有学会站在巨人肩膀上高瞻远瞩,才能让信息化的种子在机械化营盘上生根发芽,让机械化战车在信息化浪潮中凯歌向前。

  5 .恩格斯曾断言,要把生产力提高到全新水平,就必须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来。信息化时代的军事人才,不能在“猛打、猛追、猛冲”的精神母体自然孕育。他们的实践证明:培养信息化建设新型人才,需要建立崭新的军事人才素质提升机制,让官兵的智慧之花在军事变革的风雨中怒放。

  让我们看看该师士官李帅的成长经历:几年前,这个年轻人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项装备修理技术革新课题。师里争议很大,焦点不是课题本身,而是李帅这个人。

  结果,师党委的决定也很出人意料:一笔可观的科研专款拨给了李帅。短短几年,李帅先后6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成为响当当的“铁甲神医”。

  李帅仅仅是这个师精心打造的“百名优秀人才库”中的一员。他们还有“网络高手”金钰鑫,“全军优秀科技人才”冯必胜,“通信装备神医”叶志强……他们用计算机推动着战车,用芯片联接起铁甲,把信息化建设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全新的人才群体,折射出全新的人才观念。

  先看个新名词:“四证一升级”。在这个师,每一名干部不仅都要取得涉及手中武器装备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军事素质认证合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和外语等级证书,还要进行学历升级。这些证书并不新鲜,但联接成一个素质认证体系,就蕴含着人才培养的深谋远虑。

  以此为基础,他们走活交叉任职、换岗锻炼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盘棋。2000年以来,该师军政互换、兵种交叉、指技换岗等达300多人,还选送多批优秀干部到海、空、第二炮兵等部队代职。

  再看个新思路:“按需设岗”。过去,各团没有自动化工作站编制,但在最初的信息化建设舞台上,自动化专业人才无疑是主角。于是,这个师断然决定,压缩其他编制,各团都组建起自动化工作站,为后来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留下了一批宝贵的人才。

  还有一些做法令人关注。这个师有一个“合成化训练基地”,能同时容纳两千人进行培训,从教员、器材到各种配套设施应有尽有。每年,他们都对首长机关和各类军官进行集中培训,实现了教学训练一体化。

  为了给官兵更多学习时间,他们将沿袭多年的冬季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晚上熄灯时间由9点延长到10点,早上晚半个小时起床。1小时学习时间不长,但师党委对官兵成才的用意是深远的。

  培养士官,他们的思路也与众不同,对于素质好、学历高的战士,不能长期放在基层当班长带兵,而是要按照“指技合一”要求,加大技术岗位的训练力度,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能,开发他们的心智。

  他们相信,官兵素质提高一小步,部队信息化建设就会整体迈进一大步。

  6 .军事变革与其它变革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对抗性。铁甲雄师的脱胎换骨,时刻要响应世界军事变革的呼唤。他们认为:信息化技术的提高与军队战斗力的增长是指数关系,信息化建设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的进步,并不能证明与同时代外军相比的进步;进步速度低于外军,进步也是退步。

  当今时代,军队战斗力与一般技术是乘法关系,而与信息化高科技是指数关系。信息化建设一步滞后,一丝懈怠,就可能在竞争中一落千丈。这些道理并不难懂。难的是让这种忧患意识时刻占据我们的心,催生时不我待的紧迫,化作夙兴夜寐的奋进。

  在这个师调研期间,记者发现这一思想深入人心,正在迸发出吐故纳新的力量。

  某炮团是全军最早的自行炮兵团之一,多个型号的自行火炮的训练教材、训练大纲、教学规范和考核标准都诞生在这里。在该团官兵手中,机械化操瞄方式已臻炉火纯青,从占领发射阵地、目标信息传递、射击诸元计算到瞄准击发毁伤,整个流程提高到创纪录的2分40秒!

  然而,美军的“帕拉丁数字化炮营”让他们观念一新:机械化的熟能生巧带来的进步不过是发射准备时间缩短了若干秒钟,而信息技术带来的却是精确打击的质变。为此,他们研发了“把信息转译为炮兵语言”和“把地理信息数据解算成平面直角坐标”等一系列软件。结果,“钢铁炮阵”一跃成为“智能炮群”,打击精度、速度以10倍甚至数十倍的级数在提高。

  登录“神枪手四连”官兵自办的“神枪网”,记者感觉到官兵追求变革的热潮从荧屏里喷薄而出。这个以“百步穿杨神枪法”称雄数十年的英雄连队,在信息化建设中不甘落后,迅速完成了

  从“地上神”到“车上神”再到“网上通”的历史跨越。在“神枪网”里,官兵们随时可以利用自行设计的各种“红蓝对抗”方式斗智斗勇,也可以打开先进武器装备网页,研究最新信息化武器装备,用里面的程序先“练起来”、“打起来”。

  一个网页,敲开了未来战场的大门!这个师的训练场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官兵系统对抗的意识强了,网上练兵、远程对抗的课目多了,应用智能化软件辅助决策的多了,以信息含量和信息能力评估战斗力的观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

  军队应该是创新科技最敏感的接收器。细节的变化折射出的,正是历史的变迁。

  7.解放思想催生忧患意识,忧患意识促进思想解放。从变革的征尘中走来,这个师的官兵对“历史机遇期”的关注分外强烈:要让“大刀长矛对洋枪洋炮”的悲剧永不重演,就要抓住当前的大好历史机遇期,用铁甲雄师的新跨越,写下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在这个师调研,记者不止一次听到官兵对于“历史机遇期”的深思:

  ——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的过渡时期,中国正陶醉在所谓“康乾盛世”中,可谓“有机遇,有国力,不思变革”,这为鸦片战争、甲午海战之败埋下了伏笔;

  ——从“机械化时代”萌芽到机械化战争全面走上历史舞台,中国正处在山河破碎的战争烽火中,可谓“有机遇,无国力,无法变革”,使我们的国防力量机械化进程整整落后了一个时代;

  ——当“信息化时代”到来时,中国正昂首踏上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可谓“有机遇,有国力,积极变革”,抓住当前的大好历史机遇期,完成我们这一代中国军人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舍我其谁?

  这些道理,深深铭刻在这个师的官兵心中。记者从这个师“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教育”的几堂课中,也看到了他们对历史使命的理解:“对未来战场的无知必然使信息化建设失去准星,有什么样的战斗力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战斗力编成”,“系统集成与嵌入式革新:可以并行的两驾马车”,“立足现有装备与着眼未来战场:可以调解的一对矛盾”,“警惕井底之蛙,警惕急于求成,警惕邯郸学步,警惕夜郎自大”……

  记者旁听了他们最近的一堂课:“‘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一种战略上的理想境界,‘大刀长矛对洋枪洋炮’的悲剧不能在未来重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胸襟和抱负,更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历史机遇期的理性思索。

  这是一个机械化师站在历史关头,交出的一张时代答卷。

  战争比和平成熟得更早。人类学会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却还没有学会赢得永久的和平。

  也许,他们正在思索着更深更远的问题……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 岱天荣、李靖摄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