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布什普京联手封杀便携式导弹扩散(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 08:06 中国国防报
布什普京联手封杀便携式导弹扩散(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布什普京联手封杀便携式导弹扩散(图)
便携式导弹使用简便威力大

  2月24日,各方瞩目的俄美峰会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举行。两国国防部长在会上专门就控制便携式导弹扩散问题达成协议。舆论认为,这项协议堪称本次会晤的一个亮点,防止便携式导弹落入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手中,对双方都至关重要。

  小小的便携式导弹为什么会成为首脑峰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呢?

  “毒刺”曾经蜇疼苏联

  便携式地空导弹是采取单兵携带机动形式的一种陆基防空导弹,由于基本型往往是单兵扛在肩上发射的,故也称肩射导弹,通常射高小于6000米,射程小于15公里,因而又叫便携式低空近程地空导弹。目前名气最响的有俄罗斯的“针”式和美国的“毒刺”等。

  便携式导弹引起世人瞩目,还得从20世纪80年代的苏联入侵阿富汗说起。当年美国向阿富汗抵抗武装提供了近千枚“毒刺”式肩射导弹。结果阿富汗人用340枚“毒刺”导弹击落了269架苏军飞机、直升机,给苏军造成巨大损失。

  但到了2002年美军打垮塔利班进驻阿富汗时,自己也亲身感受到“毒刺”导弹的威胁。于是,在阿富汗市场上出现了一桩奇怪的军火交易:美军以每枚15万~20万美元的高价收购“毒刺”,收购价竟是当初售价的4倍。

  “针”式成了新克星

  2003年11月2日上午9时许,两架美军“支努干”军用运输直升机向巴格达国际机场飞来,机上载着50多名美军官兵。他们是准备到巴格达机场转机回国休整的。当两架直升机飞到费卢杰上空时,地面上突然蹿出两条“火蛇”……大腹便便的“支努干”直升机赶紧机动,避开了第一条“火蛇”,但没等喘过气来,第二条“火蛇”就击中了它的腹部,造成15名美军士兵死亡、21人受伤。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承认,这是“悲剧性的一天”。

  伊拉克抵抗力量究竟用什么武器击落了“支努干”?事后调查锁定为俄制“针”式便携式地空导弹。据估计,散落在伊拉克民间的便携式导弹约有1500枚。驻伊美军百般无奈,只好再次悬赏,鼓励伊拉克人主动上缴便携式防空导弹,每上缴一枚可获得500美元奖励,上缴零部件则可获得250美元奖励。

  成为恐怖分子的新宠

  由于便携式导弹体积小,便于隐蔽,而且操作简单,威力极大,因此成为恐怖分子的新宠。

  2002年11月28日清晨,以色列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57客机满载271名乘客和机组成员,从肯尼亚蒙巴萨国际机场起飞。飞机刚刚爬升到130多米高度,机长看到几道白色的飞行尾迹从飞机的左侧疾速掠过。经验丰富的机长立即意识到:有导弹在袭击我们的飞机!机舱里的很多乘客也看到了这惊险的一幕。

  事后,肯尼亚当局在出事的机场跑道附近大约400米处发现了两枚尚未引爆的俄制萨姆-7便携式地对空导弹和两个导弹发射装置。

  这次袭击事件震惊了全世界,也让美俄两国对便携式导弹扩散问题高度重视起来。

  俄罗斯国内也曾经遭受过恐怖分子的导弹袭击。2002年8月19日,俄军一架米-26运输直升机在车臣汉卡拉机场被“针”式便携式对空导弹击中,造成118人死亡,成为俄在车臣战争中最为惨重的一次损失。而美国也不断听到风声,称有恐怖分子准备将便携式导弹偷运入境,袭击民航客机。

  控制扩散需要各国帮忙

  控制便携式导弹扩散并不简单。因为这种导弹轻便易带,平时并不引人注目,而且在目前的国际军火黑市上又十分抢手。据说“针”式导弹价格已经涨到每枚10万美元。在暴利的诱惑下,一些人铤而走险,千方百计走私这些导弹。

  目前,犯罪分子四处勾结,在全世界各个角落搜寻便携式导弹。2月22日,乌南部克里米亚海军基地又丢失了两枚便携式导弹和一套发射系统。乌有关方面立即下令,紧急清点乌克兰武装力量所有库存武器。不久前,美国情报人员还与尼加拉瓜警方合作,突击搜查了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一个空调修理店,结果竟然在店里搜出一枚走私集团正准备倒卖的萨姆-7导弹……

  舆论认为,控制便携式导弹扩散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如果这些威力极大的武器落入恐怖分子之手,无论对哪个国家都是威胁。只有大家联起手来,切断这种武器的黑市流通渠道,才能保证我们头顶有一片安全的蓝天。(来源:中国国防报)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