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 正文

开启航海探险的大幕——读《与郑和相遇海上》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11:13 光明日报
开启航海探险的大幕——读《与郑和相遇海上》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谢稳

  读《与郑和相遇海上》,是在倾听两位海洋文化学者细说郑和与他的宝船队故事。

  600年前,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宝船队七下西洋,拉开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今天,中国海洋文化学

  者房仲甫、李二和历经数载,披阅古籍,寻访遗迹,重新梳理这段辉煌历史,讲述有关郑和航海鲜为人知的故事。

  《与郑和相遇海上》作者以史料、事实为据,披露研究郑和的最新成果,融史料性、可读性为一体,又配有30余幅相关历史图片,揭开了关于郑和航海的诸多历史谜团。

  中国郑和、葡萄牙亨利、意大利哥伦布等都因航海探险闻名于世,而谁最先绕过好望角?在该书的第一部分,作者开宗明义:人类有过以探险为中心的“大航海”时代,这个时代横跨了15至17三个世纪。中国明朝郑和与他的宝船队拉开航海探险序幕。稍后出现的航海探险家中,葡萄牙的亨利航海比郑和晚15年,意大利的哥伦布则晚87年。明朝的郑和之所以能成为人类航海第一人,这与明朝的“朝贡贸易”关系密切。还有,古代中国人就有乘筏漂渡到西洋的,郑和是继承和发扬了他们的精神,实现了他儿时就想下洋探海的梦想。作者用大量事实证明,世界上一些航海著作记述中国人“不习于航海”是不正确的。中国是海洋文化的发祥地,郑和是世界航海第一人。

  作者运用大量史料论述,郑和船队远洋探险与后来其他国家的航海探险船队有本质上的区别。郑和下西洋,船队最多时达200余艘,人员27000余人。船舶种类有宝船、马船、坐船、战船、水船等。最大的是宝船。人们说郑和的船队去“入海探宝”,宝船的名字就因此而来。不过,宝船出海所载的是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国粹,归来带的是香料、珍稀动物等,明朝廷的“朝贡贸易”和“宣德化而柔远人”外交策略,由郑和船队广布世界。于是,才有了来访的使节“不绝于途”,有了专管海上贸易的部门“市舶司”。明代永乐时期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是互利互惠的。郑和船队打通“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青花瓷制作工艺流向西洋,西洋的吹制玻璃工艺传入中国。船队对世界文化的影响还包括佛教、伊斯兰教及道教。郑和船队下西洋航海探险活动,增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和和睦友好关系。渤泥国王携家眷及随从150人来中国朝贡,这在当时也是轰动天下的大事。国王不幸染疾病死在南京,大明皇“辍朝三日”,厚葬国王于南京。夷人感激明朝特使郑和,坐落在大洋彼岸的“三宝庙”就是又一明证。把人类航海探险推向峰巅的明朝海运事业,为何突然止步?因此,阅读此书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不吝笔墨,采用全景扫描的手法描述:郑和船队航行在无垠的大海上,用测水的方法确定船位,用“牵星定位”和磁针指路来判定船行方向,用观察天象的方法巧借季风加快航程等等。证明中国明代的航海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七次航海经验绘就的《郑和航海图》,其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都是难以估量的,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份宝贵遗产,它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地理学著作。题图为郑和宝船复原图。

  《与郑和相遇海上》房仲甫、李二和著同心出版社

  相关专题: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