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军事交流走向实质以避免两国擦枪走火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 15:08 瞭望东方周刊 |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首次“特别政策对话” 搭建中美军事热线 布什政府的第一任期中美两军的交流活动是有“面子”没“里子”,没有实质的交流活动。但2005年初出现了某些不一样的信息 军事关系一直被称为中美关系的“晴雨表”或“风向标”。 纵观当代中美关系史,当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时,军事领域的正常化往往滞后于其他领域。两国关系恶化时,军事关系又往往首当其冲。 因为这种特殊性,中美首次国防部政策会议备受媒体关注。这次会议于2005年1月31日—2月1日在北京举行。两天的会议中,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张邦栋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先后与美国副国防部长帮办理查德·劳勒斯举行了会谈。 中美两军直接讨论“功能性”议题 一般来说,外交关系可分为几个等级,最高的为元首,其次是军事,然后是外交、经贸往来等。军事交往处于外交关系梯队的高端。然而,在中美关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相反的情形。 “中美交流是以经济交流为主,政治次之,军事方面最淡。”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布什政府的第一任期中美两军的交流活动是有‘面子’没‘里子’,没有实质的交流活动。” 但2005年初的此次会议似乎带来了某些不一样的信息。 1月31日,此次会议的中方发言人、国防部外事办公室美大局局长涂启明在闭门会后对记者说,在当天的会议上,美方介绍了其全球军事部署调整情况,中方介绍了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情况。双方就台湾问题、海上军事安全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涂启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05年,中美将有一些重要的高层军事互访、专业性军事交往以及两国军事教育部门的交往,建立中美军事热线一事也在商讨当中。” 观察家们注意到,和以往中美军事交流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的情形不同,此次会议直接面对两军合作的实质性问题,即所谓的“功能性”议题。 除了建立军事热线这样具体、务实的议题外,此次会议还透露了一个更让媒体感兴趣的一个信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有意在今年对中国进行访问,两国有关部门正在商讨访问的具体时间。 在布什刚结束的第一个任期内,拉姆斯菲尔德始终未能访华,这被看作是中美军事关系冷淡的一个重要表征。此时,美方透露拉姆斯菲尔德访华的意向无疑是布什第二任期内美军方希望加强中美军事交流的一个积极信号。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会议是在五角大楼主管政策的国防部副部长费思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主持的“中美年度军事磋商”之外,两军之间的又一沟通渠道。 “劳勒斯访华使中美军事交流更加制度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