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日本任命导弹防御官统一三军指挥(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 19:00 世界新闻报
日本任命导弹防御官统一三军指挥(附图)

日本发射间谍卫星现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世界新闻报驻日本记者 孙建和  近几年来,日本小泉政府不断叫嚣亚洲邻国军事力量的增长,甚至公开以邻国威胁为借口,大力加强导弹防御系统的研究与部署。2004年接近尾声,日本防卫厅突然忙乎起来,一连几天连续出台有关加强导弹防御系统各项措施的决定,动作之大,频率之高,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

  继续构架导弹防御系统

  12月10日,日本政府通过了指导今后10年安全保障政策的新《防卫计划大纲》。新《大纲》明确提出了日本安全战略的两大目标:“防止威胁直接波及日本”和“改善国际安全环境,以防威胁波及日本”。简言之就是,日本的安全利益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确保本土的安全,而且还要通过日本军事力量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努力预防或消除威胁,把威胁的苗头扼杀在萌芽之中,从而建立有利于日本的外部安全环境。

  新《大纲》明确指出,日本将通过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来应对弹道导弹的威胁,并以此辅助美国的核遏制力量应对核武器的威胁。据报道,日本下一个五年防卫力量发展计划还将投入5700亿日元,用于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预计,日本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总共将耗资1万亿日元。

  为了尽快落实弹导弹防御系统的经费问题,日本财务省宣布,日本下一财政年度(从明年4月1日开始)用于购置美制导弹防御项目的投资将增加12%,达到1200亿日元。

  发展间谍卫星

  19日日本政府作出决定,将从明年起着手开展应急预警系统的开发工作。这一系统的开发目的是:一旦美国军事卫星察觉到有导弹攻击,该应急预警系统将对突发威胁事件进行认定,日本内阁、防卫厅便能立刻设立对策总部,并通过卫星发出有关攻击目标和弹头种类的警报,各地方政府的防灾无线设备便随即启动,并将警报的内容自动传达至市町村政府的防灾无线设备,对居民发出避难警报。

  根据20日日本政府公布的2005年度财政预算草案,日本财务省为发射新的间谍卫星,在下一财政年度的拨款额将高达624亿日元。据悉,随着迈向军事大国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日本不再满足于依靠美国的商用卫星对周边国家实施卫星情报侦察,而是积极谋求开发、部署国产侦察卫星,建立自己的卫星侦察系统。

  为实现独立情报搜集,日本政府原计划于2003年度发射4颗间谍卫星,但是2003年11月发射失败导致两颗卫星报废。为弥补报废卫星的空白,日本的间谍卫星推进委员会已决定于2005年和2006年再发射两颗间谍卫星。这两颗间谍卫星中,一颗是光学卫星,另一颗是雷达卫星,将于2006年度开始与现有的两颗间谍卫星组队,形成完整的情报收集系统。

  统一三军指挥

  21日,日本政府决定在2005年度预算中列出4亿4千万日元,以推进防卫厅内部组织机构的调整。据了解,这一机构调整是将现有的陆海空自卫队各自拥有的独立运作指挥系统,统一调整为三军通用的联合作战中央指挥控制系统。

  据报道,日本政府正在筹划起草“应急事件法”,该法使日本海陆空自卫队能够采取统一步骤,利用“宙斯盾”级战舰、爱国者新型导弹等海陆手段,迎击并摧毁外来导弹。为保证自卫队能够在敌方导弹袭来时迅速作出反应,并有效发挥导弹防御系统性能,日本防卫厅还决定设立导弹防御系统指挥官,由指挥官全权负责统一指挥各军兵种导弹防御系统的运用。

  此外,日本防卫厅还计划做到让陆海空三军自卫队共享情报资讯,以确保陆、海、空三军自卫队的协同作战效率。为此,日本将把情报本部纳入防卫厅长官直接管辖范围。同时,为充实战时宣传力量,防卫厅各部局和统合幕僚监部(参谋总部)将新增设新闻官一职。

  从日本通过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到加快设立导弹防御系统的种种措施来看,日本的防卫构想和防卫体制都将出现重大变革。日本为扩大自身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在进一步加强日美安保同盟的同时,正不断加快迈向军事大国的步伐。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军事频道推荐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诺曼底登陆
台湾军力专题
警用装备展
国防电子展
中英军演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