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青:巧思妙手“贴”布艺(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 06:38 解放军报 |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一些零零碎碎的布头被剪剪、画画、贴贴,居然能幻化出如此飘逸雅致的景色。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幅作品居然出自原八一电影制片厂音乐编辑、离休干部、已年逾七旬的可青老人手中。 从工作岗位上退下后,生性开朗乐观的可青决心好好经营自己的离休生活。于是,她参加了社区办的工艺班,开始学着用吹塑纸编各种花卉、用布头剪贴小人。虽说这都是些小“玩意儿”,但也给她带来了许多乐趣。那是199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可青去王府井工艺美术服务部参观,一眼看到了悬挂在墙上的一幅布贴画作品,那万千的色彩、精巧的构图和如诗般的意境,如磁石般深深吸引了她。从此,可青的生命里多了一抹新的色彩。 决定做布贴画的可青明白,虽然自己从前搞音乐,人都说艺术是相通的,可毕竟从没画过画,更别说用布作画了。“不管干什么,都要干出个样子来。”铁了心的可青决心从基础学起和走捷径两条“腿”走路。她从书店买来有关工笔、白描等画法的参考书照着学,还从图书馆和朋友们那儿借来各种各样的画册,认真揣摩画作的构图、色彩和画法。为了找到合适的布料,开始时,可青每个星期都要跑好几趟经营各种布料的布店、绸店、纱店。最后,她选中了一种叫凤尾纱的抽纱布料。这种布料经过浆洗、熨烫之后,笔挺熨帖,便于剪贴;其颜色丰富多彩,一块布又有着自然的色彩变化,适合画作不同深浅颜色的需要。在可青的工作台上,记者看到,光是剪刀就有大大小小七八种,剪硬纸壳的、剪布的,甚至是医院里用来做眼科手术的;长长短短的尺子中,除了塑料尺、钢尺,还有建筑学的专用尺。这些无一不体现了可青对布贴画所倾注的钻研精神。 听可青的老伴说,可青对布贴画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她总是利用各种机会收集资料、准备布料、构思图案,然后绘制、选料、剪贴,经常到深夜。每当构思上遇到困难,她常常茶饭不思、寝食难安。有一次,她半夜忽然醒来,说是有了一个好题材,就通宵把它做了出来。“如今,可青的生活因布贴画而变得充实而多彩。每天,她除了作画,就是与画友切磋、教授徒弟,忙得不亦乐乎。连我看着也羡慕不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青的布贴画做得越来越精美、越来越传神。她的一幅《竹》,光是竹叶就有110多片,用了深浅不同的6种绿色。画面上,饱满的竹身笔直挺拔,竹君子“永不弯腰”的气质跃然纸上。《葡萄熟了》中,仅果粒就有60多颗,饱满多汁的样子,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摘下来品尝品尝。10多年来,可青已经创作出花鸟类、人物类、风景类、脸谱类等作品200多幅,有着水墨、水彩、版画、卡通等多种艺术效果。这些作品设计独特、构思巧妙,利用布料不同的质地、纹理和花色,表达出绚丽高贵、清新淡雅、生机盎然等不同的主题,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难怪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搞个展的时候,前来参观的同志们都啧啧称奇;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获得“最佳才艺奖”;1992年9月还参展新加坡NGEEANN举办的“中国书画艺术展”,获“最佳原创奖”。 “百花争奇复斗艳,姹紫嫣红俱如真。巧思妙手剪刀勤,裁出胸中万里春。”小小的布贴画让可青的晚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更让我们拥有了一个绚烂美丽的艺术世界。(图为布贴画《夏夜》)(来源:解放军报第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