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忠诚卫士——记上海警备区海防某旅防化兵王静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1月06日 20:05 解放军报
忠诚卫士——记上海警备区海防某旅防化兵王静

王静(中)在帮助战友们进行洗消作业准备。熊永新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熊永新

  今年10月14日,王静与其他10名“全军优秀士官”代表一起进京,接受了中央军委的表彰。近日,听说他已载誉归来,笔者在训练场上找到了这位常年与毒气打交道的军人。

  虽然天已秋凉,但结束训练后摘下防毒面具的王静,从厚厚的防化服中倒出来的汗水却仍装了半个矿泉水瓶。习惯性地捋起袖口,胳膊上的累累伤痕就是他的工作履历,我们的话题就从那最新的一块焦黄疤痕开始。

  突发事件考验战斗力

  8月的一天,两名收废铁的人从黄浦江捞出一块大铁疙瘩,喜滋滋地扛回了家。没想到当天晚上,他俩浑身就起了大水泡,气管也好像被灼伤,呼吸困难。次日上午,医院的医生对这种奇怪的“烫伤”束手无策,立即向市公安局报告。有关单位随即派出多名人员前往处理,不料很快他们也出现了类似症状,只好迅速向上海警备区求援。

  下午3点,防化部队接到命令。4点半,战士们就赶到了仓库。进行全身防护后,王静开始小心翼翼地接近这个神秘的“铁疙瘩”进行观察,谨慎取样,细心分析。

  30分钟后,王静已初步判定:“铁疙瘩”是一枚化学毒气弹,因江水长时间的锈蚀,弹体已泄漏出了芥子气。冒着生命危险,他立即开始着手纠正毒气弹的放置方式,同时果断地将初步结论提供给医院,帮助医院拟定救治方案。第二天,总部专家组从北京乘飞机赶到。曾指导齐齐哈尔“8·4”事件处置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海平,对毒气弹作了全面的检查,从化学毒剂种类的检验,到炸弹各项参数的测定,最终结果与王静的判断完全一致。此时,医院也传来好消息,病人都已经脱离了危险。当院士考察完王静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处置措施后,竖起了大拇指:“有水平,好样的!”

  任务顺利完成,但王静却又多添了一道疤痕。类似这样的生化突发事件,就是他所要经常面对的工作。

  2002年举世瞩目的上海APEC会议期间,王静带领化学救援侦察先遣分队为会议提供了防化保障;今年国庆前夕,他又成功排除了市消防局旧弹仓库中一枚突然冒烟的可疑炸弹……虽然时时面临危险,但王静每次都是迎难而上,他说:“这就是对我们战斗力最直接的考验。”

  与毒相伴不变英雄胆

  其实,王静身上的伤疤,更多的是在日常训练、工作中碰到的。

  天天与毒为伴,即使再小心中毒也难免。王静却把这看成了提高自己验毒解毒能力的过程,别人看来非常可怕的事情,他已经习以为常。不过,有一次中毒还是让王静难以忘怀。

  那是在2001年10月,王静参加军区大比武。然而,就在前一天,王静在实验中不慎感染毒气,双手肿起了12个大水泡。毒素侵入体内,使他浑身乏力,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带队领导劝王静退出比武抓紧治疗,但他却揣着药瓶赶到了南京比武场。面对众多高手,王静毫无惧色,忍着钻心的疼痛沉着应战。5天比武,王静带着手臂上12个全部糜烂的水泡取得了总分第2名的好成绩,这个成绩谁也没有想到,在场的人都感动不已。

  在王静的床头柜上,笔者发现了两样奇怪的物品:面粉和水。原来,为了练习拿取试剂的手感,增强战时防化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王静把面粉当试剂,用药勺从这个碗里舀到那个碗里,心中默数着三分之一勺、平勺;而自来水则是被当作试剂,在两个试管之间滴来滴去。只要一闲下来,王静就操练他的面粉和水。在新兵营,新兵见他把面粉舀来舀去,感到奇怪又不好问,于是警备区有个“怪班长”的说法不胫而走。

  正是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才练就了王静“勺勺稳、滴滴准、口口清”的验毒本领,成就了他应对突发事件时的从容冷静和准确判断。常用毒剂试剂的上百种配方他能信手拈来,各种毒剂有几种鉴定方案他能脱口而出,实验中他药勺一舀、滴管一吸,透过颜色细微变化,毒剂的性状即了然于胸。

  科研创新不怕苦与累

  虽然王静自己不怕为工作而负伤,但他每次一看到战友们在训练时不小心中毒受伤,他的心就被揪得生痛。长久以来,王静一直在琢磨:“能不能发明一种模拟毒剂,物理性状与实毒相似,在检测实验中的反应和实毒相同,但毒性却大大降低,甚至无毒。”得到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后,王静开始攻关。

  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几乎没有经验可供借鉴。王静常常在双休日带上水和面包,到上海图书馆查阅资料,逐字摘抄。为了使实验更具有适应性,王静把实验室搬到了野外,和同事一道在野地挖了一个1.5米深的坑,一蹲就是几个月。上千次实验数百次失败,终于,试剂第一次在配出的模拟毒剂中产生了正确的颜色。“当时,我真想捧起来喝两口尝尝!”回忆起第一次成功的情景,王静黝黑的脸上溢满喜悦。经过不懈努力,王静终于研制出沙林、芥子气等5种模拟毒剂,大大提高了训练的效率和安全性。

  凭着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素质,近年来王静多次站在了领奖台上。他还先后编写28份教案,把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战友。

  多年来,王静扎根在与毒作战的第一线,当年的战友有的已经是少校军官,而他仍然是一个兵。在士官转改时,面对地方公司的高薪许诺,王静得知部队需要后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服役。毕业于同济大学外语系的妻子卢艳艳工资是他的8倍,他也只是笑称“很有紧迫感”,却仍然心无旁骛潜心工作。

  王静总是说,防化试验是一项极细致的工作,改变了他的性格,使原本好动的他变得人如其名:沉静、冷静,在工作中心静如水。然而,在他的身上我们清晰地看到有一种闪亮的东西从未改变,那就是共和国军人矢志不移、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军事频道推荐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诺曼底登陆
台湾军力专题
警用装备展
国防电子展
中英军演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