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纳粹德国的争议人物——被“赐死”的隆美尔(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 10:15 文汇报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谍报局长的双重人格

  英国南部的斯卡帕军港,被称之为“英国的珍珠港”。1939年10月14日午夜,停泊在这里的三万吨级巨型战列舰“皇家橡树号”突遭鱼雷袭击沉没,包括舰队司令在内的786名皇家海军官兵殉难。指挥德国潜艇的幕后人物是德国最高统帅部谍报局长威廉·卡纳里斯海军上将。正是他属下的一名间谍韦林侦察到斯卡帕湾东面紧靠陆地的柯克海峡入口处的木栅
和防潜网因年久失修,拆掉准备整修,军港防卫出现了一个严重的漏洞。卡纳里斯果断采取了行动。

  卡纳里斯早在1914年就是德国海军的一名副舰长,后在军队从事间谍工作。1923年在慕尼黑啤酒馆暴动中他结识了戈林,并向戈林表示,自己可以利用军队里的情报机构协助希特勒上台。很快他向希特勒送交了有关德军全体军官的政治倾向、人品素质和经济情况的材料,这对希特勒日后控制德军军官层极为有用。1933年1月,当时的魏玛共和国末任总理冯·施莱歇为了应付经济危机,想通过一项立法取消容克地主的津贴,减轻失业问题。这一改革方案具有极大风险,施莱歇把它锁在总理办公室的保险柜内。卡纳里斯居然把这一文件的副本偷了出来转交希特勒。希特勒拿到后把它摊到兴登堡总统面前,指控“政府机构里窝藏着布尔什维克”。为了保护容克地主的利益,兴登堡把施莱歇赶出内阁,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卡纳里斯从此飞黄腾达,被授以海军上将军衔,并委以德军最高统帅部谍报局长的重任。

  卡纳里斯的特工本领也确实令希特勒叹服。1938年慕尼黑会议期间,法军的动员令居然在法国海军司令达尔朗海军上将签署前就全文落到了卡纳里斯手里。英国陆空军的协作计划,他也有本事搞到。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卡纳里斯发表战争通报,要求分布在世界各地的3000名间谍,注重收集英国特工机构的情报。但他私下又不无忧虑地对心腹说:“我觉得德国在这场战争中如果遭受失败,无疑是个灾难;但如果希特勒获胜,那将是更大的灾难,因此谍报局不要做哪怕使战争延长一天的事。”卡纳里斯对希特勒及其侵略战争的态度,反映了一部分德国军人的思想情绪。他们对希特勒那种老爱在剃刀边缘冒险的行动持保留态度,认为德国准备不足,不能过早地对英法开战。于是卡纳里斯向希特勒提供的情报往往夸大了英国的实力,似乎在暗中帮助盟国。例如法国的吉罗德将军(后来曾一度和戴高乐一起同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被纳粹投入监狱后,纳粹头目曾命令将他处决。然而不会讲一句德语,而且是独臂的吉罗德居然越狱成功。英国情报机构后来得到情报,得知卡纳里斯与吉罗德有联系。

  1942年夏季,英美盟军在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执行“火炬计划”,准备在北非登陆。为了掩饰盟军的真实意图,英国情报官员想出了一个“声东击西”的圈套。他们从停尸房里选来一具尸体,给他穿上皇家海军陆战队少校军官的军服,取名威廉·马丁。在他的口袋里装着几封信,其中一封是英帝国副总参谋长阿奇博尔德·奈上将亲笔写给英国驻西北非司令亚历山大将军的。信中“不小心”泄露盟军下一步将攻打希腊和撒丁岛,西西里为掩护目标。“马丁”身上的文件很快到了卡纳里斯手中。英国情报机关分析认为,“如果卡纳里斯暗中站在盟国一边,怀疑文件并非真件,那他就会首先站出来表示相信那些文件是真的”。事实果真如此,卡纳里斯把“马丁少校”带的文件转给了德军最高统帅部。当盟军的500艘舰艇驶进直布罗陀并准备进攻北非时,卡纳里斯也没有向上面发出警告。

  卡纳里斯的行为引起了纳粹秘密警察头子希姆莱的注意。1943年3月,希姆莱的秘密警察逮捕了一名偷运外币的谍报局特工。这名特工供出了谍报局内部的一些“背叛”情况。1944年2月18日,希特勒下令解散谍报局。这年7月20日发生谋杀希特勒事件后,希姆莱从搜查到的大量文件和日记中发现了卡纳里斯参与推翻希特勒密谋活动的证据,把他逮捕。1945年4月8日晚,按照希特勒的命令,卡纳里斯被处绞刑。此刻,巴顿率领的盟军坦克纵队离此地仅100英里,距欧战结束仅29天。

  被“赐死”的隆美尔

  在纳粹德国,隆美尔是法西斯军人的偶像。隆美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是一位营指挥官,这个典型的普鲁士军人对希特勒佩服得五体投地。1936年9月,隆美尔被任命为希特勒警卫部队的指挥官。1939年3月,希特勒两次派他去指挥元首流动司令部,指挥德军侵占布拉格和武力监督立陶宛“自愿归属”德国。1939年9月,隆美尔又作为元首战时司令部的指挥官直接指挥德军入侵波兰,从而正式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夏他指挥被誉为“魔鬼之师”的装甲师,以闪电般的速度一举突破“马奇诺防线”,打得英法联军晕头转向。1942年初,他率非洲军团登陆北非,多次重创英军。鉴于他的赫赫战功,希特勒亲自授予他陆军元帅的权杖。

  丘吉尔把隆美尔在非洲战场的出现,说成是“一位新人物跃登历史舞台”。然而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第三帝国元帅之死,却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剧。1944年6月6日是隆美尔妻子露西50岁生日。隆美尔早早地从巴黎为她购买了一双新鞋,作为生日礼物。此时西线军事形势万分紧张,但身为司令官的隆美尔还是从诺曼底前线驱车赶回德国老家。6月6日,正当隆美尔喜气洋洋地在家里为妻子举行生日宴会之际,突然接到前线电话,告知盟军已于是日凌晨开始在诺曼底登陆。他连夜赶回前线指挥部。此时隆美尔任西线“B”集团军司令,而西线总司令是伦斯德元帅。7月17日下午,在隆美尔从诺曼底前线返回总部途中,他的座车遭两架盟军飞机袭击,急驶中的汽车撞上路旁的一棵大树,隆美尔被抛出汽车。经急救发现他头部有四块碎骨,但他却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在隆美尔挨炸受伤两天之后,发生了谋刺希特勒的“七·二○”政变。案件牵连到隆美尔和他的参谋长斯派达尔。隆美尔的顶头上司——新任西线总司令才十多天的克鲁格元帅也被卷入此案。

  受伤后的隆美尔请求希特勒准许他回德国老家就医。希特勒马上同意,因为他正准备对其下手。9月7日,希特勒下令逮捕隆美尔的参谋长斯派达尔中将,悲剧的最后一幕拉开了。隆美尔原来的参谋长是高斯中将,然而元帅夫人认为,高斯将军的夫人搞得她心烦意乱,要求丈夫撤销高斯职务。隆美尔照办了,他挑选了同乡斯派达尔中将作参谋长。而斯派达尔正是参与推翻希特勒密谋活动的重要人物,他赴任新职前曾与密谋集团的首脑人物商讨如何争取隆美尔的参与,并商定借用隆美尔在军队里的威望,一旦密谋成功,让隆美尔出来取代希特勒。“七·二○”政变失败后,斯派达尔等人在供词中把隆美尔元帅、克鲁格元帅牵涉进去,加上在希特勒大本营会议室放置定时炸弹的施道芬堡上校原先是隆美尔的老部下。所有这一切都使隆美尔有口难辩。

  10月13日,隆美尔接到一个长途电话,说明天有两位将军前来晋谒元帅,商量他的“新职安排”问题。隆美尔意识到会有重大事件发生,他对在空军服役的儿子说:“今天有两种可能:要么平安无事,要么今晚我就不在这儿了。”但他万万没有料到,他说话的当儿,希特勒送给他的一只巨大花圈已从柏林运抵乌尔门车站。他的“丧礼小组”已草拟好一份“隆美尔国葬安排”的详尽计划。陆军人事署长布格道夫和希特勒的侍卫长迈赛尔同元帅单独谈了一会,隆美尔走出书房时脸色灰白。他对妻子、儿子说:“我在一刻钟之内就要死了……遵照元首的命令,我必须在服毒和面对人民法庭这两者之间作出抉择。如果我接受自杀,他们不会株连我的家属,也不会加害于我的僚属。只要有一点风声泄露出去,他们就认为已无尊重协议的必要。……在一刻钟之内,你们就会接到从乌尔门华格纳医院打来的电话,说我在途中因中风死去了。”隆美尔最后拥抱了妻子,跟随两个将军一起进了汽车。在车上他服毒自尽。

  赫斯是否精神错乱

  坐落在柏林威廉街23号的斯本道监狱建于1876年。1946年11月,盟军接管了斯本道监狱,赫斯、雷德尔、斯佩尔、邓尼茨、席腊赫、丰克、牛赖特这七名主要纳粹战犯曾被收押在这里服刑。到了1987年,关押在这里的只剩下二楼17号监房里惟一的一名,也是世界上最年老的囚犯——昔日希特勒的副手、“元首代表”赫斯。赫斯已93岁,在铁窗里度过了46个年头。

  鲁道夫·赫斯1894年出生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是一名飞行员。1917年,他在前线司令部碰到传令兵阿道夫·希特勒。六年后,希特勒因慕尼黑啤酒馆暴动而被囚于兰德斯堡监狱,对希特勒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赫斯,特意从奥地利回来和希特勒一起吃官司。在狱中,希特勒口授、赫斯记录整理,写成了一部日后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书:《我的奋斗》。从此希特勒视赫斯为心腹,自1923年纳粹党发轫起,赫斯就是希特勒的私人秘书,后来被任命为纳粹党的副元首。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进攻波兰后,赫斯又被指定为希特勒的继承人。

  1941年5月10日,47岁的德国副元首突然驾机独自飞往英国。在苏格兰跳伞降落后,首相丘吉尔先后安排内阁成员西蒙、比弗布鲁克以及汉密尔顿公爵等人去会见赫斯,并向美国总统罗斯福作了通报。赫斯对汉密尔顿公爵说,他“肩负着一项人道的使命”,他说,“德国并不想打败英国,而是希望停止战争。”“解决的办法是,英国应该让德国在欧洲自由行动,而德国让英国在英帝国范围内完全自由行动。”丘吉尔战时内阁未予理睬,并把他投入了监狱。纳粹政权垮台后,赫斯被移交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准备和进行侵略战争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赫斯出使英国之举,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个谜。有的说他是神经错乱,有的说是因失宠而出走,有的说飞往英国的是假赫斯。那么真相如何呢?赫斯在狱中度过他90岁生日之际,他的儿子沃尔夫·赫斯出版了《我的父亲鲁道夫·赫斯》一书,他的解释是:其父亲确是携带了一份详细的“和平计划”飞英的。希特勒对赫斯说,一旦“和平计划”失败,柏林就宣布赫斯犯了神经错乱症。这场闹剧既然是希特勒亲自导演的,作为忠实门徒的赫斯当然要逼真地演下去。在长达217天的纽伦堡国际法庭审判过程中,赫斯时而假装丧失记忆,时而装疯卖傻,甚至和戈林等昔日的纳粹战友面对面时,他也坚持说不认识他们。盟国组织十名医生共同对他进行检查,得出结论:“没有正当理由说他精神错乱”。因此纽伦堡国际法庭说,“如果不能受审,他可能再也不能到法庭来,而且很快与其他被告分开”。赫斯大吃一惊,站起来说道:“庭长先生,从今以后,我的记忆力对外界将恢复正常。”他承认自己有意愚弄了律师和医生们。

  1946年纽伦堡军事法庭曾正式作出判决:最后一名战犯死后,关押战犯的斯本道监狱必须炸毁,夷为平地。1987年8月17日,鲁道夫·赫斯在狱中自杀身亡。随着这名纳粹七号囚犯的死去,斯本道监狱的使命结束了。

  摘自《争议人物》/金永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9.80元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