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频频露面帮白宫四处灭火 鲍威尔一月认三次错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6月19日 20:18 环球时报

鲍威尔认错时痛苦的神情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文车

  6月13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先后接受全国广播公司(NBC)的“与新闻界会见”栏目和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本周焦点”栏目的电视专访,正式就国务院发布的“2003年度全球恐怖形势报告”中出现的重大漏洞认错。

  在电视上,鲍威尔说:“这确实是一个重大错误,我对此也很不痛快。”从电视画面上看,鲍威尔表情略显痛苦,但给人感觉比较坦诚。针对有人指责说该报告是出于政治动机而故意压低有关恐怖数据时,鲍威尔强调,“这绝对不是故意伪造的”。

  布什政府自夸反恐成绩“优秀”

  今年4月29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一年一度的全球恐怖形势报告,这份长达181页的报告说,2003年全球共发生190起恐怖事件,是自1969年以来国际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最少的年份。2003年共有307人在袭击事件中丧生,1593人受伤。美联社报道说,布什政府给自己在反恐方面的表现定为“优秀”。报告认为,去年国际恐怖事件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是美国与欧洲、非洲和亚洲国家普遍加强了反恐合作,采取了情报分享、冻结恐怖组织资产等有效措施。

  这份报告刚一出笼,布什政府的高官和竞选团队都迫不及待地对媒体发表讲话,称报告显示出布什政府“9·11”后的反恐战略“取得成效”。副国务卿阿米蒂奇说:“你在报告中会找到我们正赢得这场战争的明显证据。”布什竞选班子主任梅赫曼表示,“当人们观察反恐战争时,最重要的是看领导人是否有远见和反恐纪录如何。”

  专家质疑“统计”数字

  与布什政府高官及竞选团队不一样,许多专家、学者和议员对这份报告表示质疑、批评和嘲讽。

  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鲁格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莱廷教授等人拿出充分证据证明报告中存在的错误。他们表示,2003年国际恐怖事件不是减少,而是有所增加,死亡人数应为390人。其中被定性为重大恐怖事件的比例也达到89%,远高于2002年的60%。他们指出,报告竟然将许多重大恐怖事件排除在外,诸如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发生的针对犹太教堂和英国目标的4起汽车炸弹袭击并未写入报告,这起袭击当时共造成61人死亡。

  对此,国务院的解释是,由于要留出时间供排版印刷,因此他们将该报告的截止日期定为11月11日,这才漏掉了伊斯坦布尔恐怖袭击。但令专家们难以理解的是,该报告正式发表时间是今年4月底,排版印刷时间不可能需要5个多月,他们认为该报告没有理由省略如此重大的恐怖事件。

  民主党资深众议员韦克斯曼5月17日正式给鲍威尔写信,要求国务院检讨自己的错误,并指责布什政府在大选前操纵有关恐怖数据,以造成国际恐怖活动正在下降的假象,为竞选造势。他在信中写道,“当重大恐怖事件达到20年来的高峰时,该报告却谎称恐怖事件正在减少,这确实令人十分气愤”。

  在外界的巨大压力下,国务院发言人于6月9日正式承认报告有误,据说这是鲍威尔本人亲自拍板并定调的。鲍威尔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国务院、中情局等有关部门14日召开联席会议,以彻底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国务院内部相关部门也在周末加班,将于近期发布该报告的修正稿。据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国务院高级官员说,修改的内容足足有8页之多。

  鲍威尔为认错烦透了

  记者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2003年度全球恐怖形势报告”由国务院反恐协调员办公室负责发布,但该报告中提到的相关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央情报局和由国防部、国土安全部、联邦调查局等部门官员共同组成的“恐怖威胁信息中心”。因此,美国许多媒体认为,这次反恐报告的错误主要应由情报部门承担,而不应鲍威尔一个人负责。近几天来,美国媒体直接批评鲍威尔的声音也很小。

  从电视画面上看,鲍威尔认错时表现得较镇定。不过,据美国媒体报道,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务院官员表示,鲍威尔对认错这件事烦透了,因为这已经是他在一个月内第三次认错和道歉了。5月16日,鲍威尔对媒体表示,他在2003年2月赴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事做通报中的有关情报“是不准确和错误的,有些地方甚至是故意误导。”17日,鲍威尔又对美军虐俘事件表示道歉。

  对于鲍威尔的艰难处境,在鲍威尔手下干了15年的拉里·威尔克逊日前说:“他(鲍威尔)累了,他感到身心俱疲。”威尔克逊表示,他的这位老上司对自己一直充当消防员角色感到沮丧,他不得不为白宫、五角大楼和中情局等犯下的对外政策失误以及一些不光彩的事情飞往世界各地去认错、赔礼和道歉,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和开展正常的外交工作。▲《环球时报》 (2004年06月16日 第四版)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