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两布餐桌上敲定伊拉克战争 美英伊战密约曝光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4月05日 06:59 中国青年报

  英国《观察家报》4日抖出令人震惊的猛料:英国首相布莱尔曾经和美国总统布什就发动伊拉克战争达成秘密约定。根据这份战争密约,布莱尔早就知道美国要对萨达姆动手,而且也早就下定决心要和美国联手行动。

  两布在午宴上敲定伊战

  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9天之后,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对美国进行访问,成为“9·11”事件之后第一位访问美国的外国领导人,以此凸显美英之间的特殊关系。

  为此,布什在白宫设午宴盛情款待布莱尔。据出席这次午宴的前英国驻美国大使克里斯托弗·迈耶回忆说,布什在宴会上首次要求布莱尔支持美国采取行动将萨达姆赶下台。

  对于布什的这一要求,布莱尔并未当场应允。他告诉布什,自己目前还不能偏离英国政府支持反恐战争的最初目标———对付盘踞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政权。

  “我同意你的看法,托尼,我们必须首先对付这个(‘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布什说,“但是当我们解决了在阿富汗的问题之后,我们必须回到伊拉克的问题上来,变更这个国家的政权一直是美国的政策。”

  迈耶说,布什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那就是这次处理伊拉克问题绝对不是使用“聪明制裁”这样的手段,而布莱尔也一直认为,除非发动战争,否则不可能将萨达姆赶下台。

  对于布什的战争游说,布莱尔“没有再提出任何异议”。

  有关这段重要对话的细节将被刊登在本周出版的美国杂志《名利场》上。这本杂志刊登了一篇长达2.5万字的特别报道,详细披露了美英政府对伊动武的策划过程。

  这篇报道也证实了布什政府前反恐高级顾问理查德·克拉克在他出版的新书中披露的秘密:布什政府在“9·11”事件之后不久就决定要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观察家报》记者戴维·罗斯认为,这篇报道对布莱尔的冲击要远远大于布什,因为这表明布莱尔早在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前就知道伊拉克是下一个目标,而布莱尔本人一再坚持说,工党政府直到2003年3月战争爆发前才做出战争决定。

  《名利场》杂志在报道中使用的另一个“秘密武器”是布莱尔的死对头、英国前国际开发大臣克莱尔·肖特女士的私人日记。在战争爆发后辞职的肖特曾经抖出布莱尔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许多猛料,如今她在战争爆发前几个月记录的私人日记将再次给布莱尔沉重一击。

  肖特的日记表明,布什和布莱尔曾经就发动伊拉克战争达成秘密协定:英国将支持美国的军事行动,但是美国必须将这一问题提交联合国,以便获得联合国支持。对于这一秘密协定,布莱尔不仅瞒过了英国民众,甚至还欺骗了内阁成员。

  电话中达成了战争协议

  2002年7月26日,肖特在她的日记中写道,出于对伊拉克问题的担忧,肖特在和布莱尔会面时表示,希望能在下次内阁会议上对伊拉克问题进行讨论,那也是在夏季休假开始前的最后一次内阁全体会议上。

  然而布莱尔却回答说,现在没有必要在内阁会议上讨论伊拉克问题,因为政府还没有就这一问题作出任何决定,而且即使到了夏末秋初也不会有什么定论。

  而事实上,布莱尔的外交政策顾问戴维·曼宁当时正在华盛顿为美英密约进行最后的磋商。曼宁会见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康多莉扎·赖斯,陈述英国支持美国对伊动武的条件,布莱尔还给布什写了一份个人备忘录,希望华盛顿答应密约的条件。

  几天后,布莱尔和布什通了电话。《名利场》杂志援引美国副总统切尼办公室一名高级官员提供的消息说,他阅读了电话记录后明白,美英对伊动武已成定局。

  布什在电话中告诉布莱尔,萨达姆必须下台,伊拉克政权必须更迭,那是“正确的事情”。对于布什的这一说法,布莱尔已经毫无异议。“来吧,托尼,上我们的船吧。”布什对布莱尔说。

  这名美国官员回忆说,当他看完电话记录后暗自想:“好了,现在我知道我们明年要干些什么了。”他说,在阅读电话记录前,他认为美国对伊动武的可能性很高,但不是百分之百,但是在此之后他坚信,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布莱尔欺骗了内阁盟友

  2002年9月9日,布莱尔前往美国戴维营会晤布什和切尼,讨论伊拉克战争密约的最后细节。行前,布莱尔向肖特保证,在内阁进行讨论之前,对伊拉克问题没有作出任何决定,而且也并不“急迫”。

  但是,也就是在这一天,肖特从财政大臣约翰·布朗那里获悉,布莱尔已经要求准备将两万名英军士兵派往海湾。此时的肖特仍然相信布莱尔的保证,她在日记中写道,如果首相欺骗了她,那么她“几乎肯定”将从内阁辞职,而这必然将对布莱尔造成严重冲击。

  肖特在日记中说,在美英对伊动武势态明朗之际,她已经准备辞职,但是布莱尔仍然欺骗她说,布什承诺,萨达姆被推翻后,将由联合国,而不是美英联军负责占领和战后重建。正因为如此,肖特才暂时打消了辞职的念头,而她的政治声誉则因此受到影响。当肖特最后发现这一切都是谎言时,终于愤然挂冠离去。

  事实上,布莱尔不仅欺骗了工党内阁,也欺骗了布什和切尼。据迈耶和切尼的助手回忆说,在戴维营会谈时,切尼仍然反对将伊拉克问题提交联合国。对此,布莱尔说,如果布什政府一意孤行,不听从他的建议,那么他本人很可能在9月底举行的工党大会上被赶下台。而根据工党的党纲,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当时工党内的主要领导人也根本没有这样的打算。

  正是在布莱尔的坚持之下,美国决定再次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决议草案,要求联合国支持美英对伊动武。

  密约流产美法关系恶化

  2003年1月13日,伊拉克战争已经迫在眉睫,赖斯在白宫办公室会见了法国总统希拉克的高级顾问莫里斯·蒙塔涅和法国驻美国大使让-达维德·莱维特。由于当时美法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严重对立,使得两国关系面临破裂。

  为了避免美法两国在正式场合彻底翻脸,法国政府提出了达成私下协议的建议,由于联合国安理会在2002年秋天通过的1441号决议已经为美英对伊动武开了绿灯,所以如果美国不向联合国提交第二份决议草案,法国将保持沉默。

  法国的建议让美国政府颇为动心,因为彻底和法国翻脸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但是布什此时已经答应布莱尔向联合国提交第二份决议草案。布莱尔警告说,如果没有这份决议草案,他将无法获得议会的支持,而且总检察长戈德史密斯勋爵也将质疑战争的合法性。

  为了照顾布莱尔,布什政府拒绝了法国政府提出的妥协方案。此后,美法两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更加严重,关系也急剧恶化。(冯俊扬)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