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军队代表委员议政录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3月09日 07:56 解放军报 |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 ![]() 汪玉代表:稳定军队科技人才,有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下大力气做好。一是对现有人才队伍要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制订相匹配的鼓励、奖励政策,不能用一个政策管理所有单位和人员。二是鼓励合理、有序流动,消除地方优秀人才的顾虑,便于吸引大量地方优秀人才。三是改革现有职 称评定方式,促进实现人才结构的优化。 焦安昌代表: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以军民两用的基础研究为切入点,发展高新技术的通用化、经济性,搞好军民结合,实现寓军于民。因此,必要的改革、调整一定要加快步伐。 黄作兴代表:确保军队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必须进一步强化军魂意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学习贯彻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本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切实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郭立峰代表: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军队院校必须具有军队特色,但它仍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军队特色恰恰是对国民教育体系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和完善。建议国家在组织形式、政策法规、经费投入、对外开放等方面将军队院校,特别是培养生长军官的综合院校真正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魏平生代表:海军部队科技含量普遍较高,对官兵综合素质要求也高。建议把好士兵入伍关,真正把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的适龄青年征召到部队来。同时尽量发挥军队院校作用,承担必要的士官培训任务。 朱瑞云代表:军队装备建设也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只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了“所不为”的内容,才能将“所为”的重点突出出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要充分认清制约装备发展的各种因素,扬长避短,化“不利”为“有利”,以最少投入获取最大效益。 郝敬民代表:《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七个方面的要求。作为省军区系统,落实这些要求,就是要针对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国防动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认真解决好,抓好军事斗争准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马以芝代表:在后备力量建设方面,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落后,也不配套,国家和总部有关部门应尽快拿出解决的具体办法;二是伤残军人保障、现役士兵优待等方面,有些地方还没有与社会经济发展接轨,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政策。 王义斌代表: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总体规划设计与有序推进、发展信息化武器与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信息化与机械化、经费保障需求与可能的关系。 黄光汉代表:这几年,国家对边防建设很重视、很关心,经费方面给予了很多倾斜,边防建设有了长足进步。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边防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目前来看,边境、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经费应适当增加。另外,边防管控要尽快立法,建立完善管理体系,使边防管控做到有法可依。 庞维义代表: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畏难情绪,不能一味等、靠、要。急需人才的培养要抓紧、抓实、抓好。当前最大的问题是进口不畅,留下来也难。这种两难状况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变被动为主动,激活后发优势,不仅避免走弯路,还要尽可能探寻捷径,缩短建设周期,尽快在成系统、成建制上取得明显效果。(王伟、本报记者董强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