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中国将向利比里亚派遣任务期限为1年的维和部队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1月23日 14:34 新华网

  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将于近期出发,参与联合国在利比里亚的维和行动。

  一个由外交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和维和运输分队有关人员组成的考察组已于19日启程,赴利比里亚预定任务 地域考察当地情况。

  记者从总后勤部直属供应保障局了解到,这支维和部队是一支运输分队,将驻守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附近地区,主要担负为本战区其他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运输保障任务。

  据介绍,中国还将陆续向利比里亚派遣一支医疗分队和一支工兵分队。

  目前,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已完成出发前的所有训练和准备工作,待命出发。总后直属供应保障局局长王会军大校告诉记者,运输分队组建于2002年12月30日,分队官兵主要是从总后汽车某团700余名自愿报名的官兵中精选出来的。经过基础训练、强化训练和适应性训练,官兵们已具备了娴熟的驾驶技术和必备的英语会话交流能力与防卫能力,能够满足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需要。

  王会军说,11月4日,运输分队接到了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命令,并立即展开装备和物资器材的筹措工作,到今天为止,大部分生活设施和保障物资器材已经到位。

  据了解,参与维和事务的人员和车辆数目尚未最后确定。直属供应保障局政治委员张晓光说,维和待命运输连240余名官兵热情高昂,每个人都做好了赴利比里亚执行任务的准备,并纷纷递交请战书,表示要以一流的作风、一流的素质、一流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的风采。

  张晓光介绍说,除驾驶员外,维和运输分队中还设有勤务班、修理班、炊事班,并编有参谋、翻译和医生。分队所有的装备器材和生活用品全部自行携带,具有相当的独立保障能力。

  张晓光说,维和运输分队的预定任务期限为1年。

  ***确保维和官兵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利比里亚内乱形势虽有好转,但主要派别间的政治争斗和小规模的冲突仍时有发生。总后直属供应保障局局长王会军说,在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履行国际义务的同时,保证官兵的安全将是维和部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原则。

  王会军说,在维和时,联合国维和部队执行的是消极防御、注重威慑,被动自卫、不打第一枪的原则。

  但是,“安全是我们必须遵守的第一原则。”王会军告诉记者,为确保官兵安全,维和运输分队装备了必要的枪支弹药等装备,以及防弹背心、钢盔等。同时,还配备了防毒面具、洗消车。维和部队的营区周围将布设现代化的监视器材和夜视仪。

  据王会军介绍,在近一年的训练中,官兵强化了射击、构筑防卫工事等战术训练和野外生存训练,并进行了各种条件下防御作战的演练。针对以往联合国维和人员受地雷伤害较多的特点,他们特别强调了避雷排雷的训练,以及伤员救助训练。

  针对利比里亚卫生条件恶劣,传染疾病较多的特点,维和部队官兵已接种了多种疫苗,并有针对性的学习了相关卫生防病知识。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完全有能力完成维和任务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训练,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已经具备了独立执勤、自我保障、野外生存、环境适应等能力。解放军总后勤部直属供应保障局局长王会军19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支部队完全有能力完成联合国赋予的维和任务。

  王会军介绍,自2002年12月30日维和待命运输连组建以来,部队按照《联合国维和待命运输连训练与考核大纲》,坚持从难从严训练,圆满完成了基础训练、强化训练、适应性训练三个阶段的训练任务。2003年8月,通过上级机关的各项考核,达到了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基本要求。

  王会军说,军官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和书面汇报,班长、士官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驾驶员基本具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独立执行任务的能力;全体官兵掌握了柴油车的基本构造、维护保养和野战自救互救技能;掌握了外事纪律、国际交往常识和维和行动知识;并对利比里亚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风俗习惯有了一定了解。

  据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指挥长沈刚锋介绍,官兵们每天坚持两个5公里越野长跑以强化体能;驾驶员平均驾龄5年以上,最长的21年,因此官兵身体素质、专业技能都有较好的基础。

  沈刚锋说,在10多项训练内容中,比较特殊的是心理素质训练。部队请来心理医生办知识讲座,利用广播、黑板报普及心理知识,组织过火障、过地雷阵、跳跃攀登、直立后倒等12个课目的心理训练,提高了官兵险恶条件下的心理承受能力。 中国维和官兵在利比里亚将感受“家”的温馨

  远赴非洲利比里亚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官兵们的生活如何保障?总后勤部直属供应保障局政委张晓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从吃饭喝水到住房、娱乐,他们努力为赴利比里亚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官兵们营造“家”环境——“我们要让他们感觉像在国内的营区一样。”

  据张晓光介绍,维和部队将住在制式板房里,每间板房面积约25平方米,平均居住5人。这些板房都用隔热材料制成,每间房都将装备空调。

  最新式的野战炊事车将为在异国执行任务的中国维和官兵提供中式餐饮。记者手中的资料表明,维和运输分队装备的2部炊事车,每部都具备为300人提供饮食保障的能力,中餐所需的蒸、煮、炒、烙等功能一应俱全。

  “我们还将携带足以供应整个分队3个月所需的主食和油、盐、酱、醋等调料。”张晓光说,部队甚至还携带了一些蔬菜种籽,如果气候和土壤条件合适,官兵们还有机会吃上自己种的新鲜蔬菜。

  据介绍,维和运输分队还将携带净水车、洒水车和洗澡车以及发电车、冷藏车、医疗救护车,保证官兵们的生活所需。

  2套卫星设备和10余台电视将使官兵们即使在野外也能收看电视节目。直属供应保障局政治部主任盛华告诉记者,他们将保证使官兵们至少能收看到中央电视台的第4和第9套节目。卫星通信设备可保证部队和祖国的联系。10余台笔记本电脑和相关设备,将使官兵们能通过互联网与国内沟通联络。

  盛华说,我们还为他们准备了各类健身器材,如单、双杠、篮球架、乒乓球、羽毛球等,还有DVD、CD机和音响设备以及大量图书、影碟片,以满足官兵们的求知和娱乐需要。

  ***中国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

  至2003年,中国军队已先后参加了10余项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最近一次较大规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2003年4月向刚果(金)派遣一个175人的工兵连和一个43人的医疗分队,目前,这支部队仍在刚果(金)执行任务,预计任务时间为18个月至24个月。

  2002年1月,中国正式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一级待命安排,并准备在适当时候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工程、医疗、运输等后勤保障分队,可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1个联合国标准工程营、1个联合国标准医疗分队、2个联合国标准运输连。

  联合国维和待命安排机制分为三级:一级待命机制规定所派遣人员和装备必须90天内部署完毕;二级待命机制规定部署时间为60天;三级为30天。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坚持联合国50多年来公认的三项原则:一是开展维和行动需要当事国或当事方的同意;二是保持中立;三是在自卫情况下才能使用武力。

  联合国维和特派团的士兵不向联合国效忠。自愿派遣军事人员和民警的政府保留对在联合国旗帜下服务的各自部队的最终权力。联合国按照每个士兵每月大约一千美元的统一费率偿还那些自愿派遣人员参加维和的国家,联合国还偿还各国的设备费用。

  ***利比里亚局势

  利比里亚位于非洲西部,西南濒大西洋,面积11.1万多平方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5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的4月为旱季。全国共有22个部族,人口273万(1995年),首都为蒙罗维亚,官方语言为英语,90%的居民信奉拜物教。

  1847年7月26日利比里亚宣告独立,自独立至1980年,历届政府一直由美国黑人移民后裔担任。1980年4月,以军士长多伊为首的17名士兵发动政变,建立了军政府,从而结束了美国黑人后裔百余年的统治。1989年底,多伊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开始内战,1990年9月多伊被反政府武装打死。因躲避战争,利比里亚有50万人逃往邻国。

  此后,尽管有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国际社会的不断干预,利比里亚内战一直没有停止。2002年至2003年,利比里亚局势进一步恶化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03年8月,反政府武装签署和平协议;9月,联合国决定向利比里亚派遣维和特派团;10月14日,由各政治派别共同组成的过渡政府成立。

  目前,在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的努力下,首都蒙罗维亚已成为“非武装区”,但各主要派别仍在紧紧控制着自己的地盘,并不时指责对方违反有关协议,甚至发生小规模冲突。据联合国特派团估计,利比里亚共有前战斗人员约3万人,其中70%年龄在18岁以下。

  以克莱因将军为首的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已制定出解除武装;政党、社会及经济重建;监督2005年大选等三阶段和平进程计划。特派团目前主要集中在首都蒙罗维亚,大批维和人员将陆续抵达利比里亚全国各地。 (来源:新华网)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