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青山作证--长春军分区原副司令员李守发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纪事(配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0月28日 07:13 解放军报

李守发在自己承包的山坡上。盖旭辉摄
  邢志有 胡承山 王永孝 本报记者 张海平

  辽北有个小村庄,村名叫杏花。

  1999年春的一天,一台拉着锅碗瓢盆行李卷的卡车开进了村。离别家乡36载,刚从长春军分区副司令员岗位退休的李守发带着爱人回家了。“我儿没白出息一回,知道回家啊。”

  堂堂一个副司令员竟然回乡当农民!小村里好大一个新闻传开了。

  回来干啥?乡亲们看不懂:蹦出这穷坑的娃,哪个还回来呀。二弟李守祥想不通:“在城里当司令,退了村里人也是仰头看你呀。回来土里刨食,老少脸上都没光……”劝不动大哥,二弟搬出81岁的老母亲。炕头上,娘俩一问一答:

  “儿啊,放着城里的清福不享,你到底要干啥?”

  “绿化祖国,建设家乡,造福子孙,实现小康。”

  “出去这么多年,你说的话娘听不懂了,给娘说得简单点。”

  “两个字,栽树。”

  “哦。”母亲听明白了,“图个啥?”

  “让杏花村山清,水秀,人活,家富。”

  “你再说得简单点。”

  “钱!就是让乡亲们有钱。”

  “你有多少钱?”娘担心了。

  “娘,我兜里没钱,但我能想法让乡亲们兜里有钱!”

  母亲望着他,半晌吐出一句话:“我儿没白出息一回,知道回家啊!”

  回家!母亲这句话,说得李守发两眼发酸。是啊,那个穷得穿着借的一身衣服,娶了媳妇的小发子(李守发乳名)回家了;那个7岁爹去世,扯着弟弟吃东家馍、喝西家粥,百家饭养大的小发子回家了;那个靠政府每年9元的助学金,读完了初中的小发子回家了……“你别忘了农民的炕头呵,那是咱共产党打天下坐江山的‘大本营’。”

  穿上迷彩服,扛起绿军被,老兵向荒山出征了。

  山腰上铲出一块平地,5根木杆、1张旧篷布、几块木板,支起一个“马架子”窝棚。行李卷一铺,马灯一挂,窝棚四周撒上一圈旱烟丝,蛇鼠虫类被挡在了圈外。一斧一锄一锹,成了白天开荒、夜里防身的“武器”。

  没有路,他一锹土、一块石地铺出600米的下山路;没有水,他一镐一镐地在山沟里刨,挖出一口蓄水池。胶鞋磨烂了,摸出针线包,撕块旧篷布补上。

  可是,开春栽的4000棵树苗,没过满月,死了大半。败了再战!再栽的5200棵杨树,一场春冻,又死了大半。两个回合下来,近万元钱扔进去了。

  “司令,别折腾了。跟你学,俺可赔不起呵……”这话听着刺耳,可那是乡亲们的大实话呀。

  挎包里装上杏花村一捧土,骑着自行车上铁岭,跑开原,3个林业局、6个林场挨家讨教;登上火车赴沈阳、奔长春,白天拜师学艺,晚上整理笔记。苗木类的书,买来一尺高,戴上老花镜,一页页“啃”……

  终于,山上的树苗破土了,杈吐绿了,枝挂果了;终于,李守发看到了穷山村致富的星火。

  为让这星火早日燎原,他开始挨家挨户“讲课”。今天一家,明天一户,一天你听不懂,明天我再来,全村人家的炕头他坐过了。老伴说他这法子太笨,他说:“你别忘了农民的炕头呵,那是咱共产党打天下坐江山的‘大本营’!”“乡亲们的穷日子就是我的心病,改变不了它我生不安然、死不瞑目。”

  李守发拿出积蓄承包了260亩荒山,本指望众乡亲随之跟上,没想到却成了“光杆司令”。他急了,找来二弟李守祥,“你是党员,是我兄弟,你跟我干,大伙就敢干了……”“那不是拿钱打水漂吗?你是司令,你有钱你干。”二弟不理他的茬。

  老伴劝他:“你急出病来也没用,穷乡亲手里的钱,能攥出一把水……”杏花村七山二水一分田,山不绿,贫穷出不了头。“乡亲们的穷日子就是我的心病,改变不了它我生不安然、死不瞑目……”李守发又用起了他的“法宝”———“炕头战术”。

  反复开导,二弟李守祥终于按下了承包90亩荒山的手印;

  几番动员,村干部戴连志成了全村的包山大户;

  贫困户王甲双,拿不出钱包山,李守发无偿划出自己包的30亩山给他;谁家包了山买不起树苗,他把自己育的8万棵苗,要么白送,要么只收成本……

  春天再到杏花村,树苗长成一丈高。买树苗的来了,戴家卖出9亩苗,去本还净挣6000多元。77岁的戴连兴老汉,数着票子乐得直念叨:“这小李发子成财神哩。”此后,村里、乡里的荒山被包光了,有眼光的小伙儿还跑到外乡包荒山,连姑娘嫁人也要看包没包山……乡亲们说:“盯着他看,跟着他干,他往地上插根棍,俺就敢插十根棍、百根棍!”“娘啊,别怪儿子不孝,山是人民的山,咋能修墓呢!”

  一天早晨,李守发83岁的老母亲去世了。

  娘的丧事该咋办?“简办!”他刚吐出两个字,兄弟们就急了:

  “娘苦了一辈子,入土该风光一下!”

  “咱村属你官大,你包了几百亩山,难道容不下娘的一座坟!”

  李守发明白,乡下“八大事”,这“白喜事”是其一。孩子可以背不起小书包,可遇到这事,家家勒紧裤带也要争个脸面。手里刚攒几个钱的穷乡亲,明天说不定有多少要登门了……

  “你包的山上不能埋,那就往俺的山上埋。”兄弟们已铁了心了。老伴也说:“你当兵一走36年,床前尽孝的是这些兄弟,这事由着他们吧。”李守发只好“顺水推舟”:天亮后,你们几个(兄弟)上山给娘选坟地,我带侄子们去火化场,正午前娘下葬。

  兄弟们没有想到,李守发捧着娘的骨灰没有上山,而是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村边清河上。一脸热泪伴随娘的骨灰撒入清河水。他最后对母亲说的话是:“娘啊,别怪儿子不孝,山是人民的山,咋能修墓呢!”

  对此,兄弟们好久不肯原谅他。可乡亲们懂他的心思:这是不想让乡亲掏这份礼钱啊,不想让山上少一片绿地啊,这是带乡亲们从思想上“脱贫”啊!“我只想在乡亲们心中写下八个字:共产党人永不忘本!”

  走在村里的小桥上,乡亲们说起他———穿村一条河,一直没有桥。水浅,踩一遛石头过;水大,多走几里地才绕过去。要修桥,哪来的钱呀,是他掏出6000元钱,买来水泥和石料,带着村里年轻人,建起了这座桥……

  赶着成群的牛羊,乡亲们说起他———杏花村有山有水,乡亲们想不通为啥牛羊不兴旺?他跑到山东,买来19只小尾寒羊,养一年就成了36只。大伙儿看好这品种,他就把36只羊一只不留,一分不挣分给了10户人家,不久他又引进了新品种黄牛……

  听着农家院里的歌声,乡亲们说起他———啥叫文化生活,过去村里只知道“侃大山”。他拿出8000元钱买来图书、彩电、音响、VCD,杏花村办起了全县第一个文化活动中心……

  用着家里的电话,乡亲们说起他———这玩意俺前半辈子没摸过。他四处奔走,电话线才架到了村里,又挨家挨户动员,使全村48户人家安装了电话……

  指着门上贴的红纸福字,乡亲们说起他———过去俺祖祖辈辈在这门上贴财神,可财神没给俺招财来。跟他包山,山成了咱的“银行”;跟他种树苗,树苗让咱鼓起了腰包。兜里的钱,家里的财,都是跟着他干出来的。现在过年时,乡亲们家家贴的是他写的这个红红的福字!

  乡亲们说“他是恩人”,编了一段“司令谣”:司令放下枪,退休回家乡;春帮种花木,秋垛米粮仓;带领穷乡亲,致富奔小康……听记者念到此,李守发连忙制止道:老百姓是共产党人的父母,哪有儿子成恩人的道理。我只想在乡亲们心中写下八个字:共产党人永不忘本!

  把“三个代表”落实在行动上

  本报评论员

  怎样在行动上而不是在口头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之际,长春军分区原副司令员李守发的先进事迹,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共产党人永不忘本”。李守发践行“三个代表”带着的是这样一句誓言。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李守发没有忘本。树高千尺有其根,不忘这个本,是为人之德、为官之德和党性的要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忘这个本,就是牢记“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像李守发那样,把“共产党人永不忘本”的誓言,化作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我们的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告别霓虹闪烁的都市,来到贫穷落后的乡村;离开舒适安逸的生活,挥锄抡镐当个普通农民。李守发深深懂得,真心实践“三个代表”,要勇于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能不能、敢不敢、愿不愿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检验的是共产党员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根本态度。把人民的需要视为父母的需要,把满足人民的需要视为儿子对父母的回报,有了这种感情和态度,才会有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践行“三个代表”就要像李守发那样,做深深植根于人民这片沃土的种子。人的一生中,岗位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角色会有这样那样的转换。离开领导岗位,脱下军装,李守发选择了来自于人民,回归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他用怀爱民之心、守为民之责、谋富民之策、办利民之事的行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化。这是李守发深受人民群众厚爱的根本原因,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伟力所在。

  (解放军报 2003年10月28日 第1版)

  

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