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执掌神箭人亦神:记二F运载火箭总指挥黄春平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0月17日 12:12 舰船知识网络版
执掌神箭人亦神:记二F运载火箭总指挥黄春平

长征二F运载火箭总指挥黄春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记者:杨虹 沙志亮

  执掌神箭人亦神,大声大气咤乾坤。陶来深处塔架高,睹君挥手唤风云。(注:陶来,蒙语胡杨)

  这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政工部部长王春河在戈壁大漠
深处写的一首题为《神箭神人》的七绝诗。诗中赞叹为“执掌神箭人亦神“的就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原副院长、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总指挥黄春平。

  黄总个不高,身板壮,面色红润,精神焕发,目光如炬,讲话大声大气,如果不刨根问底,真看不出他已有65岁的年纪。黄总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既干脆利索,豪爽大气,又通达严谨,智丰慧深,充满着自信。黄总是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国家高技术“863-4”计划首席科学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载人航天突献奖、二次航天奖、航天长征特等奖获得者。在我国首次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现场,虽和黄总接触不多,但却听到了他不少的奇人神事……赤脚跑进北京高等学府的山村神奇小子

  黄春平出生地

福建省闽侯县,那是日本人在中国土地上耀武扬威的1938年。闽侯县出过好多名人,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林则徐、林祥谦都是这个地方的人。黄春平的家乡XX不出名,是埋在山窝里的一个小山村。黄春平的家很穷,真正的一贫如洗。穷的连住的房子都是用500斤稻谷抵押来的,种的地也是别人的;穷的连孩子都养不起,母亲生的七个女儿,有六个一出生就被父亲溺死,剩下一个给人家当童养媳;穷的黄春平7岁时就过早挑起生活重担,跟着叔叔到了福州,在一个学校里当小扛活儿,干一些洗碗择菜摆桌扫地的杂地,挣些零钱贴补家用。

  人穷志不短。在学校里,黄春平干完杂活,进不去教室就在外面支着耳朵听,文化知识的琼浆滋润着他悄悄成长。1949年8月家乡解放,他离开福州回老家,晚上就跟着解放军南下工作队的叔叔阿姨们学认字。工作队的同志说:这孩子得上学,要不就可惜了。

  12岁的黄春平上学了,插班上的是四年级

  三年后,不幸又降临到他头上,父亲因病撒手西去。为了生活,母亲外出给人当保姆,为了生活,黄春平要挑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可是,再苦再累他心中的信念没有变:我要上学。天没亮,他早早地床就给弟弟妹妹们做好饭,然后赤脚跑到十余公里地以外的学校。下午放了学,他又顶着星星飞跑回家给弟弟妹妹们弄点吃的。崎岖的山路,印满了这位赤脚小子带血的脚印;酷雨寒风,锤炼着这位求知少年的品质意志,闽侯县800米和1500米的中长跑记录也给这位山村孩子记下了一笔。后来,母亲实在无力支撑这个贫困的家,带着弟弟妹妹改了嫁。黄春平无依无靠,是好心的姑姑收留了他,他才得以继续上学。谁也没有想到,高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山窝里飞出了金凤皇。乡亲们给他凑了盘缠。老师送给他一双半新的胶鞋,这是他平生穿过的第一双鞋。姑姑给他买了藤箱、凉席和一些日常用品。

  黄春平常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感谢乡亲们,感谢老师,更忘不了姑姑。姑姑待我特别好,像亲生儿子一样,我跟姑姑的感情也特别深。姑姑1987年去世,我哭了三天。”

  黄春平完全是靠国家的助学金读完中学、大学的。“祖国和人民养育了我、培养了我,我要用毕生精力和智慧报效祖国。”这些话不仅仅是他嘴上说的,而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着。

  听音辨故障的再入飞行器主任设计师

  1964年,黄春平大学毕业,分配到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黄春平开始了他的奋斗之旅,航天之旅,奉献之旅!1967年7月,烈日下的大沙漠喷吐着热浪像着了火。我们的某型号飞行器也要喷火,进行抽检发射试验。黄春平作为再入飞行器主任设计师,站在着陆场旁瞪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那时候没有先进的观测手段,没有遥测数据,只能靠看靠听,“一个坑,一个声音,一个亮点”,就是再入飞行器试验成功的标志。

  巨响过后,黄春平却摇了摇头。在这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他分辨出了再入飞行器落地时有好几个声音,不对头,肯定是哪个环节出了毛病。出了毛病就要找。黄春平奉命带领调查组走进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像探宝似的低头寻找散落的残骸。这里一片,那里一片,赤脚在沙漠里寻探,弯腰用双手挖刨,一身身汗水被酷热的风一次次蒸干,嘴角上的泡,手上的泡,脚上的泡有的破有的圆,这一切换来了残骸找到的兴奋和喜悦。这些宝贝残骸还坐上了专机,拉到北京进行故障原因分析。

  一次次分析讨论。一回回假设判断。查来找去,还是原因不明。“费这么大的劲查,还不如再打一发试试呢。”有人提出了这样的主张。“对啊。”有人觉得这样省事,随声附和。黄春平发表意见:“我不同意,打一发说说容易,可这得给国家造成多大的损失?再说,不查明故障原因就打,如果还是破坏怎么办?我们还得从头研究分析,这不更延长了研制周期?”当时他才二十多岁,就敢坚持自己的意见,其性格可见一斑。

  黄春平说得有理。他总感觉着不像再入飞行器本身的问题。不眠的灯光映着不倦的身影。神奇的听觉触动神奇的神经。黄春平带领工作组成员奋力攻关,一点一滴地查,一环一环地扣,终于查出了再入飞行器低空破坏的原因。得出结论:再入飞行器本身不存在问题,不需要再进行抽检。此后,该型号次次发射成功,直到今天,还保持着良好的稳定状态。

  屡出奇招怪招,拍板就准的总指挥

  黄春平任过好几种型号火箭的总指挥,悲与喜,愁与乐他都经过。别人都觉得犯愁的事,他屡出奇招怪招一一破解;别人眼里挺没谱的事,他却自有主张,并且拍板就准。

  1997年6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火箭发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日子来临。发射当日,火箭燃料已经加注完毕,只待一声令下直冲云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发射场上空突然浓云密布,电闪雷鸣。这种天气是火箭发射的大忌,长征三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与总设计师范士合一致认为,此种天气不宜继续实施发射。

  原定的发射计划就这样被不期而至的雷雨给搁浅了。而火箭上已经加注的液氢液氧燃料此时却变成了极其危险的爆炸物,一旦泄漏,必然箭毁人亡,因此必须尽早泄出液氢液氧。

  同时泄出液氢液氧,以前从未干过。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场硬仗打响了。在总指挥黄春平的亲自组织下,20多人冲到了最前沿。此时,泄出后的液氢液氧贮箱要严防防热层鼓起气泡,一旦这些气泡变大,防热层就会失去原有的作用,导致再发射的失败。这时候,黄春平急了,脑子一转想出了怪招,吩咐从快去拿大头针,然后他把二十几名队员分成了两组,在火箭塔架上分两层排好,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根针,把鼓起的气泡一个一个地扎破并迅速涂上防潮漆,之后再用木槌对整个液氢液氧贮箱敲打检查。两天半的时间下来工人师傅的手都肿了起来。

  看似钢筋铁骨的火箭,其实特难伺候,冷了热了都不成。作为总指挥,除了关心火箭的“冷暖”,更要考虑火箭的方方面面,确保万无一失。于是,他奇招迭出,火箭淋雨受潮了,黄春平组织人用吹头发用的吹风机吹;火箭一级不是喜冷吗,他就组织人员运送大量的冰块敷在火箭底部和火箭一、二级周围各层的塔架上。只要能保证火箭平安,所有能想到的土洋办法都用上了。

   5天之后,晴空万里的发射场重新组织发射,长征三号火箭不负众望,成功地将风云二号卫星送上太空,为当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献上了一份厚礼。

  2000年12月31日,是20世纪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兴奋与不安中守望着新世纪的来临。这一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二号飞船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几天之后即可实施发射。

  下午3点10分,安静的发射队“大本营”里,黄春平房间的电话骤然响起。他刚刚拿起听筒,电话里就传来急促而又带着哭腔的声音:“黄总,不好了,总装测试厂房出事了,咱们的火箭被撞了。”闻听此言,黄春平急急叫上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和年轻的副总指挥刘宇,迅速赶往厂房。

  现场情况比想像的要严重。火箭箭体被撞了十多处,原本直立的箭身也已经有些倾斜了。人们流露出的目光仿佛都在无言地问:“受伤”的火箭还能发射吗?黄春平与刘竹生、刘宇一起爬到90多米高的总装测试厂房顶层,自上而下,一层一层地查看火箭。他们或跪或趴,仔细地看着、记着,力求找准火箭究竟伤在何处、伤势如何。他们深知,如果因为这次意外而影响了发射任务,先不说对火箭研制者将是何等的打击,更主要的是无法向党和国家交代。新世纪的第一天在凝重的气氛中开始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任务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措施。

  火箭属非正常受力,还能不能发射,谁的心中都没谱。轮到黄春平表态时,有人在他耳边悄声说:“你的发言可是要定乾坤的。”关键时刻要敢于拍板,要有根据地表态,这是黄春平的一惯作风。鉴于眼下只看到了火箭的“皮外伤”,还不能做出任何保证,他简单但却干脆地说了一句:“还是先给火箭‘体检’吧。”接着提出了具体检查方案,并保证用4个工作日完成。黄春平的意见得到了采纳。

  会后,黄春平与刘竹生率领研制人员立即投入“战斗”。火箭的关键部位——电器系统通电检查、动力系统气密检查、固体

发动机探伤等全面展开。3天后,厚达50多页的分析报告摆在了众人的面前。黄春平在长舒一口气后作出保证:火箭可以发射!

  1月10日,潇洒地矗立在发射塔架旁的长征二号F火箭,满载中国航天人的凌云壮志,将神舟二号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了中国航天新世纪第一飞。这一飞,仅比原计划推迟了4天。

  接设备雪夜闯戈壁,保进度千里一日还的科学家

  2002年末,“神箭”要四送“神舟”。虽说经过多次考验,火箭技术已非常成熟,可黄春平不敢有任何松懈,他知道,火箭上有几万只元器件,有一个“发脾气、闹毛病”就会影响整个发射计划。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11月16日上午,进行单元测试时,科研人员发现外安系统的连续波应答机备份产品发射部分无功率数输出。

  按飞船发射任务计划,18日连续波应答机要参加在发射场的对接测试,如果不能及时更换和分析出结果,将直接影响整个发射进度。火烧眉毛,时间不到两天。

  黄春平听完情况汇报,顾不得午休就召集有关人员开会研究,亲自与在成都的设备生产方联系,确定产品的更换方案。可是,成都至兰州再转嘉峪关的航班时间不合适,算来算去,把产品送到发射场都要到18日以后了。

  黄春平在心里思谋着救急方案,一个个方案被否定。他突然想起,上午在发射场,基地张司令说过从发射场到银川有一条新修的路。如果把产品先空运到银川,同时派车到银川去接,不就能更快些了吗?紧急查询,成都上午到银川有航班。黄春平决定:派车到银川去接产品,同时把故障应答机交给厂方来人。此时,已是下午4时。

  时间紧,路况差,路途远,来回近两千公里,派谁去?黄春平手一挥:“各忙各的,我去!”哪能让60多岁的老总冒这个险,遭这个罪?同志们纷纷阻拦他。黄春平主意已定,不亲手把应答机抱在怀里,装在火箭上,让他留下来,他也吃不下,睡不着。

  基地张司令听说后,立即派出对沿途比较熟悉的后勤部杨处长领路护驾。试验队选派驾驶经验丰富的李先明、朱炳京两位师傅开车。顶着晚霞,他们勿勿上路。

  这是在与时间赛跑,一路狂奔,在夜幕完全包围这个世界时他们到达了150公里以外的额济纳旗镇。简单用过晚餐,就又蹬上了征程。大漠的冬夜,奇冷,昼夜温差达二十七八度。下一站,阿拉善盟,560公里。寒意刺骨,天地漆黑。车灯刺破黑夜,射向黑夜的深处。此去一路无人烟,中间只有部队一个边防团的检查站。

  黄春平是个乐天派,车窗外,无边的荒凉滚滚而来,车内他侃侃而谈,说笑话讲故事调解气氛,实际上他内心却心急如焚……22时,汽车进入一片山区,连绵的山脉如同黑骆驼队卧在道路两侧。冷气逼人的山风在窄逼得只能容下一条几米宽的公路的谷底冲撞着,发出困兽般的尖历嗥叫,时不时能听到碎石块被震荡滚落的声音。

  就在这时,汽车油表报警指示灯瞪大了血红的眼睛。这个时候,这个地段断油,其中的凶险不言而喻,人人都意识到孤独和无肋。黄春平也静默了,焦急地向黑乎乎的远方眺望,企盼着能快点到检查站或能遇到一辆往的车辆……苍天有眼,检查站到了。在极度兴奋的黄春平眼里,这夜色中的营房显得极不真实,那闪烁的灯光就像是幻觉。检查站的战士了解到这位老人的身份,得知他们的惊险经历后,不由得露出敬佩的目光。他们冲出戈壁,安全抵达阿拉善盟。第二天上午,他们绕过正在铺修的道理,赶到了银川。到机场时,离飞机降落仅有18分钟。

  仪器的交接,是在中午饭的饭桌上匆匆进行的。黄总他们还要马不停蹄地往回赶。返回的路上,黄春平一边计算着路程和到发射场的时间,一边打电话安排试验队何时准备开始测试工作。傍晚,他们又一次来到那个边防检查站加油,一位小战士惊奇地问黄春平:“你们怎么这么快就从银川赶回来了?”黄春平笑笑:“小伙子,不快不行啊。”不快不行,晚饭顾不得吃了,嚼着从试验人带的干粮,就着已经结冰的矿泉水。星星隐没了。戈壁起风了。大漠下雪了。柏油路看不清了。天地一片混沌。茫茫雪夜中的汽车,如同风景中大海里的一叶孤舟,起伏颠菠着,奋力前行着……好在风有情,雪有意,没有过多地耽搁他们。17夜20时40分,黄春平一行平安地赶回了发射场。跨出车门,望着前来迎接的同事们,黄春平觉得艰辛和疲劳一扫而光,脸上透溢出一种特别的自信和异常愉悦的自豪,哈哈笑着说:“我可尝到了唐僧西天取经的苦头了。”故障排除了。黄春平“接设备雪夜闯戈壁,保进度千里一日还”的闪电行动,成为“神舟”飞船发射场中的一段佳话。发射那天,他们又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当地气温接近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7度,超过火箭最低发射条件好几度。黄春平立即组织人员采取保温措施,确保了“神舟四号”发射成功。

  工作中对质量问题一路否定,下班后请工人们吃饭的副院长

  黄春平有一句名言:“对待质量问题要一路否定,才有在关键时刻的肯定。”2003年初,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黄春平表示,事故并不能阻挡人类开发太空的脚步,但火箭研制队伍必须进一步树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思想。载人航天“火箭的飞行全过程不过600秒左右,我们的要求则是产品必须达到600小时的水平。”要千方百计想办法,绞尽脑汁找点子,对前四次成功的地方进行充分认真细致的分析,在成功的过程中要敢于一路否定自己,戴着放大镜找问题。为了确保“神舟五号”万无一失,在加严基础上,他又组织制订了强化质量的18条超常保证措施,对问题要翻箱倒柜地查,一查前科,从前出现过的问题是否都彻底解决了,大大小小76个又重新捋了一遍。有一种继电器从曾发现过多余物,这次检查虽没什么问题,但还是不惜工本,投入60多万元重新更换;二查“亲属”,举一反三别的型号火箭出现过什么问题,分门别类列出了309条,又找出和长征二号F有关系的121条逐一比对进行责任签字;三查单故障点,对出现一度故障就影响发射成功、影响航天员安全的元器件都严格控制质量,有的加了“双保险”,逐一检查一处也不放过。有人给黄春平开玩笑说:“黄副长,你这是揪住尾巴不放,还要株连九族。”为模拟发射,他们还把发射场的操作人员请来,进行出厂前的测试工作;为安全性可靠性进行数据采集和评估,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保证载人火箭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黄春平可谓绞尽了脑汁,他从火箭的“细胞”——元器件抓起,紧紧把住元器件的源头,抓住工艺关,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元器件“五统一”,统一组织订货、筛选、监制验收和失效分析。他不仅毫无遗漏地不放过任何一次的产品订货会,而且跑了全国许多的元器件生产厂,每到一处他都要下到生产车间,提要求、参与讨论、解决问题。正是他有“早备料、备好料、打胜仗”的豪迈气概,才被冠以“元器件副院长”的美誉。黄春平十多年为了元器件的高质量,费尽心思,并通过答谢拜访,与这些厂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神舟五号发射期间,他又邀请几十个元器件厂所长代表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亲睹发射盛况。一个研制队伍就是一个小小的“联合国”,那么多的单位,那么多的人,作为副院长和总指挥,黄春平每天面临的不仅有技术问题,还要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他在研制队伍里的威信很高,他的部下面对的似乎不是一个威严的院领导和总指挥,在每次的发射现场,他那壮实的身影会出现在各个角落,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位亲切和蔼的大伯,这与他运筹帷幄的大将之风、果断利索的办事方法、关心、体谅、爱护下属的工作作风都不无关系。黄春平深知,火箭研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他发射成功的背后,有着更多设计、生产和试验者付出的辛劳。他只是他们的代表。所以,他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在试验现场,如果试验队员遇到技术问题“堵”住时,在既保进度,又保质量的前提下,黄春平会设身处地帮助对方解决困难。难怪年轻的试验队员悄悄说,别急,黄总“侠肝义胆”,会帮你在一大堆繁琐的数据中找出关键点,提醒你,点拨你,让你“守得云开见月明”。为保证火箭研制进度,一线工人有时要加班加点,其间还常常遇到卡壳的难题,非常非常的辛苦。作为副院长,看着工人们熬红的双眼、疲惫的面容,又拿不出更多的钱给予奖励,于心不忍的他对工人们夸下“海口”:“干好了,我请你们吃饭。”院领导、老总请吃饭的情,工人们是领了,饭桌上就表示拼死拼活也要把活儿干漂亮。在座的管生产的领导与车间主任们则公开提出“抗议”:“黄总你这哪是请客呀,整个一个‘鸿门宴’!饭桌上提的那些个要求,让我们直嘬牙花子。”黄春平闻听哈哈大笑:“你小子,这是‘鸿门宴’,你别来啊。”“不来,那不给你省了吗?你说说,你下次什么请客,可别忘了我。”聚餐中弥漫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有时候,遇到重大攻关任务和发射试验,休息时黄春平会邀上几个一线科研人员,来一场“拱猪”扑克大战,既自我调节又调节了一线人员的情绪。牌场上,有时他会使使眼色,做做小动作,牌友发现了就会嚷起来:“黄总,赖皮。”黄春平笑了,“说赖皮就赖皮,只要你们工作中不懒皮,我多画个小猪行不行。”他三句话还是不离本行。工作者是美丽的。工作者是年轻的。黄春平献身航天事业近40年,是航天系统工程管理和再入飞行器技术专家,是再入飞行器技术开拓者之一。他先后参加或主持了9种再入飞行器的研制、定型批生产和4种运载火箭研制。在多的功劳簿上有多项首次和第一,首次创造性地解决飞行器局部回收难题;首次实现飞行器多项升级换代和重大技术改进,为飞行器小型化、轻型化、高精度和全天候做出了突出贡献;领导了中国第一枚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组织编写的《航天经济技术学》,填补了航天领域的空白……飞天梦悠悠,飞天事业年轻。飞天梦已圆,黄春平心中还有好多梦。他说:“载人航天事业,让我始终觉得自己是年轻的,有着没完没了的幻想,有着用不完的劲。”古老的民族正在进行着伟大的复兴。航天老兵为这伟大复兴的奋斗中永葆青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