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珠海警备区船运大队锤炼综合保障能力纪事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8月28日 15:19 解放军报

  ●叶莹、谭昌训、本报特约通讯员杨小刚

  夏日的某海域,风起云涌,巨浪滔天。满载着人员、武器装备和物资的一支陆军船艇编队,灵活地绕过暗礁、规避水雷,不失时机地运用船载火炮对“敌”还击,全速驶向预定地域。这是珠海警备区船运大队海上演练中的一个镜头。昔日以内河和沿海运输勤务保障为主的部队,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向海上保障的转变?大队领导一语破的:“坚持在变
革中求突破,才能不断创新海上训法、战法。”

  一次考核引发观念转变

  这是一次普通的半年考核。接受抽考的一登陆艇受领任务后,全艇官兵从备航到救生部署等一连串战术技术动作一气呵成,仅用15分钟就完成了所有课目考核,取得优秀成绩。

  然而,这一看似平常的“优秀”,却在大队炸开了窝。按照传统的考核要求,该艇需要完成42个战术动作,而艇上官兵却把42个动作优化成36个。是投机取巧、训练不落实,还是训法创新?有的认为,该艇不按传统的教材施训,擅自修改训练动作,应该扣分;有的则感到,艇上官兵把42个动作优化组合成36个战术技术动作,成绩比原来提高一倍,应该加分……

  大队党委因势利导,一场“摒弃旧思想,树立新观念,积极应对新军事变革”的讨论随即展开。讨论会上,大队政委赵秀书声若洪钟:“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就是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军事领域不断创新战法训法,提高打赢能力。”

  是非越辨越明,道理越说越清。大队官兵形成共识:船艇部队要适应新军事变革求创新,就必须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训练的“老套路”,未来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他们举一反三,对26个传统课目的训法进行了梳理,按照科学、高效、规范的原则,该合并的合并,该优化的优化,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和质量。

  “尴尬事”逼出紧迫感

  这是一次远程机动保障演练,面对海上突然而起的大浪大雾,官兵们一时慌了手脚,船艇编队开出几海里,打了个转又返回了码头。

  面对这件“尴尬事”,大队长蔡伟生心头像灌了铅。未来作战中,对手会选风平浪静的好天气等我们打吗?一番痛定思痛后,大队官兵认真查找原因看到:干部战士的船艇专业技术水平在低层次徘徊,必然出不了远海;加紧培养新型船艇人才,尽快提高船艇部队应急保障能力已迫在眉睫。于是,大队迅速出台了着眼军事变革,加快人才培养的方案,启动了人才培养工程。

  多渠道开放式育才。他们充分借助院校学科专业优势,科研单位的人才技术优势,制造厂家的场地设备优势,先后选送50多名干部、士官前往这些单位深造,接受培训。同时,他们邀请专家教授,来大队传授新知识、新技术。

  依托新装备培训人才。他们把熟悉掌握新装备,作为科技练兵的主课堂,除定期举办新装备培训外,还注重让官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每季度,他们都把船艇拉到陌生海区,组织夜航、雾航、狭水道航行训练,提高官兵驾驭新装备的能力。

  广泛开展“一专多能、一兵多用”练兵活动,通过以航代训、岗位互换等方式,全面锻炼官兵素质,使所有基层官兵和95%机关干部拿到了技术等级,全部船艇长获得一级船艇长证书。

  “尴尬事”逼出了大队人才建设的新跨越。如今,新型水手们具备了各种天候、复杂海况的航行能力,出航率比过去增加了三分之一,保障航程延伸了。

  在挑战极限中跨越

  今年6月,某登陆艇随编队参加保障某海防团进行海上射击任务。出航不久就遇上台风,船艇摇摆已超过极限。很快,大舱门被巨浪震松,大舱瞬间进水达60厘米。危急时刻,艇长潘新宇立即带领艇上官兵,腰系绳索艰难地爬到艇头,一边用粗铁丝固定舱门,一边用潜水泵迅速排水。20多分钟后,险情终于排除。然而,风浪越来越大,3根桅杆支架先后震断落入大海。紧要关头,潘艇长亲自操舵顶浪航行,经过10小时殊死搏斗到达预定码头。

  海上加油是制约陆军船艇部队战斗力提升的“瓶颈”。受海流和风浪的影响,两船在航行中必须控制好航速和间隔,稍有不慎就会产生“船吸”现象,导致两船相撞。为攻下这一难关,大队领导率领船艇编队到复杂海域反复摸索和演练,在高度颠簸的海面上,有时一个动作要练上百遍,终于攻克了海上航渡加油的难题。突破一个个风险禁区,战斗力实现一次次跨越。几年间,大队官兵先后攻克了战时船艇规避、海上抢修和海上加油等十几个重点保障课目,探索出航海保障、防空疏散、联合运输等新战法,实现了由一般物资运输保障向多兵种装备装载航渡保障转变,由单一勤务保障向战斗保障转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