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 正文

资料:美国武器装备采办-维修与保障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7月9日 19:41 舰船知识网络版

  国际合作一直是美国获取高技术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可以获得别国的先进技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外,国际合作还可刺激本国先进武器的生产,保证重要武器生产线的正常开工,不断验证和改进现装备。

  一、国际军事科研生产合作概况

  自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首开国际军事研究领域合作以来,国际合作一直是美国国防科研与生产方针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美国将严格保守国家军事秘密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使国际军事科研合作进展缓慢。不过,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就积极推行武器装备的国际合作。当时的国际合作主要是美国同它的盟国在常规武器弹药上实现标准化、通用化和互换性,以利于联合作战和后勤保障,提高作战效能。以后,随着武器技术的迅速发展,武器系统日益复杂,造价越来越高,致使各国国防开支不断增长,经济负担日益加重。为减少部分军费开支,美国及其盟国都积极谋求国际军备合作。冷战时期,东、西方集团形成之后,由于集团内部的政治、军事利益的一致性,以及技术的复杂性,使东、西方集团内部各国之间的军事科研合作逐渐增多,相比之下,美国与北约、西欧各国的军事科研合作更加密切。

  冷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美国军事力量不断缩减、国防预算也响应削减,使美国国防科研与军工生产进入了二战以来最艰难时期,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减少的防务资源、节省费用、保持技术优势,成为各国军事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要议题。受冷战结束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国都认识到军事科研和生产的国际化,军品采购渠道的国际化,已是一个无法抵挡的世界潮流。目前这种国际军备合作与其说是出于政治和军事策略的考虑,不如说是出于经济上考虑。

  世界两极格局被打破之后,为美国在全球性国防科研与军工生产开展国际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军事科研的国际合作,呈现出新的特点:

  1、合作范围扩大,合作项目增多。美国考虑合作时,不再过多地受集团利益的牵制,而以本国利益为重。因此,在双方利益达成一致的内容上,即可以形成国际合作,如久已存在的美、欧国家之间的合作,美与欧、俄罗斯的合作,美与欧、俄及发展中国家,如印度、韩国、以色列等国的合作,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2、合作方式多样化冷战时期,美国国际军事科研和生产合作以研究项目为主,并且有大型军品公司从事跨国经营。冷战后,军事科研国际合作进一步强化,研究项目进一步增加,同时军品生产的国际合作、合资也逐渐形成为一种新的方式。90年代军品公司跨国兼并、合并和合资二度掀起高潮。

  3、合作项目增多界限的打破,增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机会,使合作研制项目进一步增加。同时,由于各国对武器装备的需求的变化,合作改进已有武器装备亦成为国际合作重要方面。

  4、合作领域向高新技术发展高新技术武器是当今军队质量的重要标志。但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技术复杂、难度大,研制与制造价格昂贵,因此,各国都试图通过国际合作的途径,实现各国技术的互补和集中国际技术力量,从而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获取高新技术装备。例如,西欧国家联合研制战斗机、护卫舰、导弹等。据最近报道,美国陆军战场数字化计划将与英、德、法等国陆军联合实施;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正在协调发展生物战剂探测与分类系统技术,并强调联合生物战防御系统的通信能力。

  二、合作的背景与动因

  1、冷战后,与国际形势的趋缓相适应,美国削减国防预算,武器装备的科研和采办经费大幅度下降,导致国内军工市场日趋狭窄。逐渐萎缩的军事需求给武器承包商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威胁。

  2、面对有限的武器采办经费和研制成本的不断高涨,武器承包商们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需求锐减、生产萎缩、利润下降、研制经费匮乏、高技术发展受阻、武器装备的技术优势与竞争实力难以维持。

  3、80-90年代以来,高技术国际军工合作日益向着高深度、宽领域方向发展,形成全球军事工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业已成为各国确保占领军事技术制高点,谋求军事、经济发展所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

  4、在高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拥有研制高技术武器装备所必需的全部最佳技术资源,要想研制出具有巨大市场和有吸引力的尖端技术武器装备,就必须联合起来,以达到优势互补。

  5、一个国家(美国也不例外),在一定时期内,其防务资源的供给总是一个既定的有限量,而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资金密集程度和技术复杂程度日益加深,研制周期逐渐延长,风险日益增大,防务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为了缓解防务资源的供需矛盾,使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美国也不得不重新强调借助于国际合作手段来维持和加强军备研制,以求分担费用,共享成果、提高投资效益。并将其视为新时期军事科研、生产和采办方针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加强同盟国联系的重要、有效的纽带。

  6、在新的形势下,美国国防部长在1994年的报告中,开始把国际军备合作同两用技术和经济安全联系起来,着重强调"通过开发最佳的军用或民用技术,军备合作可对经济安全作出重大贡献",明确宣布"国防部保证要振兴军备作"。

  三、政策与措施

  1、政策(1)努力落实计划经费在振兴军工国际合作计划的最初两年,合作项目的经费由计划专款或国防部直接提供,随后,合作项目拟纳入各军种采办计划,经费由军种自行解决。由政府直接提供的合作项目经费称为"种子资金",其目的是促使私营部门出资参与振兴军工国际合作计划。

  (2)加强对合作计划的组织管理美国国防部成立了"军备合作指导委员会",同意领导和协调国防部的军备合作事宜,确保合作项目的全过程符合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在必要时,保证合作项目得到适当的有限安排,并负责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3)明确合作原则

  在与北约盟国以及日本的合作中,国防部负责人提出了"以技术为基础"的合作基本原则。强调合作者在"交换中得到的东西,其价值要大体相等",如在美国和日本的合作细目中,日本提供原为商用而开发的两用技术,美国则提供军用技术。美日双方在导弹防御技术方面开展合作,目的是以美国先进的导弹防御技术换取日本的两用技术。

   为了有效利用减少的防务资源,美国国防科技工业界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日益扩展,如今已形成一种波及全球的军工高技术合作浪潮。为了顺应和利用这一潮流,美国国防部现在决定采取积极行动,大力振兴其曾一度不太景气的国际科研合作事业。

   在军事科研与生产方面,美国同其北约盟国的合作由来已久。1985年,这种合作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正规的新阶段,当年美国国会批准了国防部国际科研合作计划(即所谓"北约-纳恩计划")。这个计划后来扩大了参加者的范围,吸收澳大利亚、埃及、以色列、韩国和日本等国参加。由于项目经费等原因,这种多边计划一度起色不大。近年来,面对武器采办经费大幅度下降和研制成本不断高涨的严峻事实,美国及其盟国要保持军事技术优势,不得不重新强调借助于合作手段去维持和加强军备研制,以求分担费用,共享成果,提高投资效益。

   新形势下,美国军方深知科研合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其看成是武器采办策略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加强同盟国联系的一条重要的、有效的纽带。

  2、措施

   为具体落实新一轮振兴军备合作计划,美国防部近年来采取了若干具体措施。

   (1)明确以"交换技术"为主的合作原则。原国防部长威廉·佩里和原负责采办与技术的副部长约翰·多伊奇提出了"以技术为基础的"同北约和日本的合作方法,即"以技术交换技术",合作者从"交换中得到的东西价值大体相等"。就美日科研合作项目而言,日本要提供原为商用而开发的两用技术,美国则提供其军用技术。并提议在导弹防御技术方面开展合作,试图以美国先进的导弹防御技术换取日本的两用技术。

   (2)确定重点合作领域。美国最近向北约提出的未来合作重点主要在五大领域:

  a、地面侦察(包括飞机侦察和地面站侦察);b、飞机和地面武器用的作战识别技术;c、战区导弹防御;d、两用技术投资项目;e、计算机辅助采办与后勤。

  (3)立足于经济观点合作可以分担大型尖端项目日益上升的一国难以负担的研制费用。在当前极为拮据的武器采办经费来看,这不仅对经济实力较差的国家特别重要,而且对像美国这样实力强大的国家也很有意义。在美国通过签订"谅解备忘录"而搞的30多项合作计划中,其盟国分担的科研经费达40%以上,这对缓解美国经费不足问题不无帮助。

  另外,美国对国际合作项目的联合研制与生产,一直采取较为谨慎的政策,因为这些合作项目的生产开发中包含一些对关键性技术数据的研究开发工作,而这些技术和数据又不能对外国公司公开。

  例如,外国公司如果想加入"打了就不用管式陶"导弹合作项目,那么参加合作的美国公司必须在美国拥有生产设施、技术或数据保密能力证明,包括接受实施"打了就不用管式陶"导弹工程与生产开发项目及以后产品改进所需关键技术和/或数据的授权。美国公司与外国公司的任何合同组织和许可证协议都必须符合美国现行出口法令、安全要求和国家保密政策。美国政府将对美国公司提供对外保密指南。将来美国政府会要求在符合国家保密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生产,以达到产品"合理化、标准化和通用化"的目的。

  四、国际合作管理机构

  美国军备国际合作是在国防部常务副部长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国防部常务副部长负责协调国防部军备合作计划的有关政策和国防部的采办程序。

  1、国防部北约军备合作指导小组该小组由国防部常务副部长任主席,负责审查合作经费的使用情况和合作项目的进展情况。该常务副部长由一名北约军备合作特别助理协助其工作。

  2、防务合作工作组1987年设立,负责监督国防部与盟国武器装备合作研究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该小组由国防部的北约军备特别顾问兼国防部常务副部长的北约军备合作特别助理任主席,成员包括国防部副部长(采办)办公室负责国际计划与技术的副部长帮办,负责战术武器计划的副部长帮办,国防部副部长(政策)办公室负责欧洲与北约政策的助理部长帮办,国防安全援助局局长及三军负责研究与发展的助理副参谋长等十几人。防务合作工作组的具体任务是:

  (a)指导"谅解备忘录"的谈判;(b)监督合同的签订;(c)确定合作的新领域;(d)了解武器装备合作计划的进展情况;(e)审查合作研制计划;(f)监督三军实施合作项目;(g)研究和解决国防部各部门在经费、技术转让和向第三国销售军火等问题上的分歧;(h)提出执行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的具体规定的建议和指导方针。

  3、陆军的国际军备合作领导机构美国陆军也设立了相应的国际合作领导机构。陆军装备司令部将原来负责国际计划的副参谋长办公室同陆军安全援助中心合并组成美国陆军安全事务局,负责陆军全部的国际军备合作计划,包括同各国的业务往来,采购设备、劳务和培训,签订科研、生产或后勤协议,交流信息、人员,研究技术共享问题等。

  4、驻外使馆国际合作办公室为了更好开展国际军备合作,美国国防部在美国驻北约国家、日本、以色列、南朝鲜和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馆设有国际合作办公室。

  5、建立美-以科学技术委员会1993年,美国克林顿总统和已故以色列总理拉宾建立了包括国防工业在内的、含几家工业部门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设的双边军转民委员会主要为以色列公司将军用技术转化为民用技术寻找美国伙伴。

  从1995年到1997年,由美国商业部和以色列工业贸易部经营的这家委员会在美国得到了总额为1500万美元的资金,在以色列也得到了相同的资金。1997年后,该委员会经费主要来自美-以科学技术基金会。后者是一个非政府机构,董事长凯姆海受美-以科学技术委员会雇用,管理日常事物。凯姆海表示,委员会已启动了8项长期计划,"其中任何一项都获得了成功"。

  6、美日合作机构美日现有的军备合作组织叫"美-日系统与技术论坛",其科研合作项目包括冲压-火箭复合式发动机、高级钢材、陶瓷材料、船舶去磁和毫米波-红外寻的器等。美国正在寻求扩大其同日本的合作范围,希望后者能参加美军的七大科技攻关领域(包括精确打击、全球监视和空中优势等)。

  五、合作方式

  国际军备合作的范围较广,从武器装备的合作研究和研制到生产,从军火的出口到军工技术的转让,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目前,国际军备合作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联合研制、生产和改进武器系统联合研制、生产和改进武器系统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采取的主要形式,即两国或几国联合发展某一种武器系统,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合作形式。合作的双方(或几方)在各自的专长的基础上,相互借助于对方的技术和经验,可以较快地完成科研任务。通过这种形式的国际合作,还可以减少每个合作国的科研经费的开支。不仅可以弥补军事科研费用的不足,而且具有提高合作双方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扩大武器出口市场等多种效益。尤其是在经费不足情况下,发展新型武器装备并是部队保持良好战备状态的有效措施。

  这种合作形式还对美国的盟国及其工业界很有吸引力。因为合作研制项目一旦形成,将来的产品市场占有量相当大,可以大大降低单位成本。武器系统装备部队后,又体现出标准化的好处,即:可以大批量采购维修更换用的零部件,节省采购费开支;可以提高武器系统操作和维修人员培训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可以简化后勤保障工作;在战场上又便于几个国家分担统一的后勤保障工作。

  合作研制的例子如:1985年法国的汤姆逊-布朗特公司、美国的马丁·马丽埃塔公司和联邦德国的德赫公司联合研制多管火箭炮用的末制导弹头。

  为了更好开展这种合作,美国在国内建立了一个技术专家网,负责确定关键军用技术以及从外国获得这些技术的可能性;确定哪些项目有希望进行合作和如何加强同盟国技术交流。

  90年代以来,美国与西方各国普遍开展了这种形式的合作,如美、德、意三国联合研制下一代反辐射导弹;

  1999年,美将与英、德、法等国陆军联合实施陆军战场数字化计划;美国正在与加拿大、英国协调发展生物战探测与分类系统技术,并强调联合生物战防御系统的通信能力。

  2、合作生产

  合作生产是通过政府间的协定,允许外国政府制造某一个国家设计的某种武器系统的一部分或整个武器系统,或是合作研制某种武器系统的国家进而合作生产该武器系统,其生产费用由合作国分摊。例如F-16战斗机的合作生产:该机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设计研制的。为了扩大该机的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由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和美国合作生产。在这种合作中,各合作国增加了国内的就业机会,并从中获得工业生产、管理的经验。

  合作生产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双方签订长期合作生产协议,由一个国家提供技术或设备,按专业分工生产某种武器系统或其零部件,或由一个国家供应零部件在外国进行装配,产品在外国销售或出口到国际市场;另一种是合作承包,由一个国家在技术上总负责,双方或几方分工制造武器系统和设备。

  3、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生产是建立在技术信息转让的基础上,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的许可下生产后者设计的某种武器系统或设备。如美国M1主战坦克新式的120毫米火炮是在联邦德国莱茵金属有限公司的许可下在美国生产。美国设计的武器系统也有通过这种方式在欧洲生产的,如"霍克"空对地导弹,AIM-9L"响尾蛇"空对空导弹,M-483子母炮弹等。

  4、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目前西方国家在军品贸易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补偿贸易分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直接补偿是卖方将武器装备卖给买方后,从买方购买用于该武器装备上的元部件或原料,以抵偿该武器系统的部分货款。间接补偿是武器装备卖方向买方购买与该武器装备无关的商品作为该武器装备的部分货款,其余的货款用硬通货支付。例如荷兰向美国购买"爱国者"导弹就是采取这种补偿的办法。美国补偿协议大多数是与工业化国家签订的。

  5、无偿援助美国"军品外销计划"是另一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有时美国为了本身的利益,需要加强某一国家的国防力量,而那个国家的国防工业和经济又欠发达,这种情况下美国军品外销计划即采取"无偿援助"的形式,即无偿给该国一笔钱,用来购买美国的武器装备。

  6、技术转让技术转让包括几个内容:专有技术转让,技术专利转让,聘请专家,委托进行研究、试验、改装等工作,图纸和技术资料转让,帮助培训,技术交流等。

  六、合作项目

  1、美、挪联合研制无人驾驶的扫雷车美国陆军航空电子部和空军导弹司令部与挪威赫格隆茨·Moelv公司、及其美国萨玛(Summa)技术和质量研究公司签定了一项合同,探求利用美国机器人技术和挪威探雷系统,研制无人驾驶扫雷车辆。

  挪威扫雷系统装备在该国生产的主战坦克底盘上,使用一种扫雷装置起爆地雷。目前,美国的Panther样机系统装有一个滚柱,而美、挪联合研制的扫雷装置在抵挡地雷起爆强度方面要胜过滚柱型。

  如果这项价值90万美元的扫雷系统合同获得成功的话,该系统将列入2001年的"先进概念技术演示"(ACTD)项目。ACTD项目与工业技术相结合,可以满足军事扫雷的需求,故又称"联合区域清除"项目。

  配合地面扫雷能力的迫切需求,美国陆军研制了Panther系统,这是一种无人驾驶的车辆,专门用于探测和起爆反坦克地雷。该系统在M-60坦克的底盘上安装一个起控制作用的支柱式机器人,机器人前方放置一个地雷滚柱。

  1999年,已经生产了5部系统,其中4部已在波斯尼亚战场使用。第5部用于美国作战训练。此外,美国还研制了一部"微型扫雷装置"样机,属小型无人驾驶杀伤性扫雷系统,这种Panther系统,只适应于非常小的范围,例如狭小的人行道和林道区域。

  2、美、德、法、意四国联合研制新的中程防空导弹系统该项目技术要求苛刻,耗资巨大,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独立完成这一项目。四国在主要要求取得高度一致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已有技术和适用部件,共同承担费用。美国承担50%费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分别承担20%、20%和10%的费用。

  3、发放"爱国者"导弹生产许可证

   海湾战争后,美、意双方很快达成在意大利生产"爱国者"导弹的协议,这一切都有利于提高意大利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为在本世纪末和21世纪初跻身国际高科技产品市场创造条件。

  4、战场数字化领域美国陆军最重要的合作领域是战场数字化方面,如1995年美国与德国国防部签署了一项关于联合进行数字化实验的谅解备忘录。计划从1995年起三年内双方每年将各耗资1100万美元,用于在德国进行数字化部队联合试验。为了实现两国陆军在排、连、营级的信息互通,试验动用了坦克部队。此外,法国陆军也有与美国进行一系列数字化试验的意向。

  七、作用与效果

  1、节约经费可以减少参加国的经济负担,在目前国防预算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国际合作可以给各个参加国带来经济上的好处,可减少部分军费开支。由于大型尖端武器项目研制费用日益上升,一国往往难以负担,。在当前武器采办经费拮据的情况下,以国际合作的形式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这不仅对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国家极为重要,而且对像美国这样实力强大的国家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据统计,在美国开展的30多项合作计划中,由其盟国分担的科研经费达40%以上,这对缓解美国科研经费不足问题不无帮助。对于一些技术要求苛刻,耗资巨大,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独立完成的尖端武器系统的研制,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更有利于节约经费。如美、德、法、意四国联合研制的新的中程防空导弹系统时,美国仅承担50%的费用,德、法、意分别承担20%、20%和10%的费用。

  2、引进别国的先进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盟国的技术和工业优势,提高合作国的技术水平,加强国防工业基础。即国际合作有利于取长补短,获取合作伙伴的先进技术,提高本国的兵器工业实力。技术上各有千秋的美、日、欧之间的合作,各方均能从对方获得对本国有益的东西。

  3、通过合作伙伴占领军品市场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部和英国GKN公司防务系统分部联合向科威特及波斯湾地区未来部队支援工作合同投标,由于GKN公司在该地区的后勤支援能力已被认可,因此,通用动力公司的地面系统分部借助GKN公司的力量在波斯湾开拓武器出口市场。4、有利于与盟国的统一军事行动军工技术的国际合作,促进了北约各国武器装备的标准化、通用化和合理化,有利于美国与北约盟国军队的协同作战或集体行动。

  5、有利于实现武器弹药的标准化武器弹药标准化后,可以提高美国及其盟国部队的战备能力、持续作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此外,国际合作的好处还体现在: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避免武器装备研究与发展工作的重复,从而节省开支;可以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资料来源:1、《Defence Systems Daily》1999.4.292、《Jane's Defense Upgrades》1998.113、《Defense News》1999.5.10,p.27;1999.14、《兵工科研报告》19975、《Defense Daily》1999.46、《军事经济研究》1998,9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