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 正文

全军“三个代表”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7月3日 15:47 解放军报

  下功夫学深悟透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柏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搞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有助于进一步认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
实质和历史地位,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坚定信念,有益于进一步领会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搞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重在深刻领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在哪里、新在哪里、指导意义在哪里,深刻领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必然性、时代创新性、科学真理性和实践指导性。

  认清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刻领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必然性。透过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能够从它勇于突破前人、超越自我的伟大品格中,领略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本质特征;从它广泛吸纳人类文明成果,特别是科技进步成果的过程中,领略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保持旺盛生机的内在动力;从它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展真理的理论飞跃中,领略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它回答时代课题、推动历史前进的卓越贡献中,领略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发挥巨大威力的根本动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适应新形势,在深刻回答时代新课题中形成的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透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飞跃,深刻领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性。回顾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伟大实践,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其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挥的巨大指导作用,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党要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不断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飞跃。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去学习领会,能够深刻认识到这一理论创新成果是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从宏观上观察、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问题的战略眼光,从历史发展中思考和解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忧患意识,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掌握马克思主义揭示客观规律的理论本质,深刻领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在于为人们开辟探求真理、掌握真理的正确道路。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从革命导师观察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中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一致性。从理论形成的根本源泉上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来源于我们党八十多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来源于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性升华。从理论确立的方法论原则上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样,都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上。从对客观规律的揭示和把握上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都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发展的长河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真理性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彪炳史册。

  把握马克思主义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论功能,深刻领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性。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为实践所检验,并用以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它的创立就是为了指导社会实践、推动历史前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极大地推动了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新世纪执政兴国、强军富民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是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拥有这一理论创新成果,是党之幸、国之幸、社会主义事业之幸,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幸。

  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用科学的方法解读科学的理论,才能全面理解而不片面曲解,客观判断而不主观臆断,科学运用而不机械套用,真正领悟真谛,把握实质;只有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才能自觉地把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只有用创新的精神落实创新的要求,才能以扎实的创新实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形成以创新推动落实、谋求发展的生动局面。

  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庄正轩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主客观世界的改造,是新形势下共产党人面临的紧迫任务。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促进客观世界的改造,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产党人保持本色的必由之路。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主客观世界的改造,才能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科技、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执政50多年,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迫切要求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主客观世界的改造,使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党的先进性要求,是衡量主客观世界改造的根本标准。改造主客观世界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紧紧围绕坚持党的先进性展开。要把主客观世界改造的成效放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去衡量,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内容必须随着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与时俱进精神,是指导主客观世界改造的根本动力。在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时代特征,把握社会前进脉搏,洞察历史发展趋势,努力使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按照实践要求和客观规律做好正在做的事情;把创新作为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治军之道,从改革与建设的实际出发,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陈旧做法,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结合起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加强主客观世界改造的根本目的。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党的宗旨。改造主客观世界能否取得实效,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赞成和拥护,关键看是否把执政为民作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推进社会发展与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把执政为民的要求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强化精神支柱,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准则。科学的理想信念,能使人们自觉地投身于伟大的事业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新形势下,共产党人面临着各种严峻考验,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摆正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自觉地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勤奋工作。

  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艰苦的创业过程,必须清醒地看到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始终按照“两个务必”的要求,牢固确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常敲忧患之钟,常谋发展之策,做到成绩面前不自满,困难面前不躲避,诱惑面前不走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坚持立党为公,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行为准则,认真解决好为谁当官、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决不以权谋私;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努力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性思考

  ●翟秀文、吉永宏、周林、陈兴超

  江泽民同志指出:“新军事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军事信息化革命。高技术战争是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正在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作为新世纪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可以预见,信息化战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这一论述,精辟地阐述了世界军事变革的信息化本质和核心,深刻揭示了现代战争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实践性和科学的指导性,为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使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转到了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大量涌现,引起了作战方式、指挥方式、部队编制体制、战场建设、军事观念和军事理论的一系列变革,成为世界军事变革的主要动因。发达国家军事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条件,适应世界军事信息化发展的大势。我军要完成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必须提高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战斗力,瞄准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把握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中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在加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加速信息化建设是解决我军建设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我军以机械化为基本特征的军队建设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着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严峻挑战,只有加速信息化建设,才能缓解主要矛盾,走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江泽民同志指出:“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必须按照实现信息化的要求,科学确立我军建设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步骤。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式发展,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这是我军建设思路和发展模式的重大创新,是加速我军信息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在明确了目标要求和战略步骤的基础上,强力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应采取以下措施:

  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尽快实现观念转变。妨碍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观念要坚决冲破,束缚信息化建设的做法和规定要坚决改变,影响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弊端要坚决革除。在思想观念上以信息化为牵引,实现武器平台主导向信息系统集成的转变,自成系统的局部建设向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的转变,模仿、跟进向自创、领先的转变。

  指导思路明确,实现跨越式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跃升,努力争取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要从长周期向短周期转变,实现建设时间上的跨越;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实现机制上的跨越;大力研制新武器装备,实现整体作战能力上的跨越。

  加快构建信息化作战体系。以军事创新为先导,构建面向信息化战争的作战体系,是应对新军事变革的迫切需要,更是军事斗争准备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在作战理论上,必须加快对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非对称作战”规律的研究;在现有体制基础上,优化各种资源的配置;在武器装备建设上,以发展“杀手锏”武器为重点带动武器装备全面跃升;在后勤保障上,建立和完善三军一体、平战结合的联勤保障体制;在军事指挥上,强化联合作战意识和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指挥能力。加快适应军队信息化要求的编制体制调整和组建数字化部队。为适应信息化对部队体制的新要求,必须实现机械化体制向信息化体制的转化。坚持适度够用的精兵原则、提高指挥效能原则、优化结构增强战斗力原则,对我军体制编制进行调整,对各作战系统进行重组,对作战力量进行整合。同时,要加快我军数字化部队的组建和发展步伐,并使之达到一定的规模。

  加快军事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选拔,确保人才的合理使用。这是新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重要保证。要大力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智囊型参谋人才、创新型科学人才、专家型技术人才和得力的士官队伍;加强院校建设,加快信息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速度,提高人才质量;加快对军队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的引进速度;强化军民结合力度,充分利用国家信息产业的科研力量;合理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做到人尽其才;加快军队指战员信息化武器装备操作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部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能力。

  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易金务

  战略机遇期是指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和境遇并对其世界地位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本世纪头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分析国内外战略态势及其未来走向,作出的战略判断。弄清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内涵,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有利条件,对于凝聚党心、鼓舞民心、振奋军心,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战略机遇期至少必须具备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时间的长期性。战略机遇期是一个长达10年以上乃至数十年的历史时期,如果期间过短,比如数年、数月、数日,那仅仅是一般的机遇而不是战略机遇,或仅仅是一次战略机遇而不是一个战略机遇期。第二,空间的世界性。战略机遇期是世界范围矛盾运动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当今时代的展现,是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机会和境遇。第三,主体的集团性。战略机遇期是对于国家、地区或社会集团而言的,它不是无足轻重的小单位,更不是势单力薄的个人。第四,内容的综合性。战略机遇期的“飞跃”发展通常是科技革命引发生产力的质变,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文明程度的提升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第五,影响的全局性。能否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事关国家、民族的历史命运及其世界历史地位,其影响是全局的、长远的、决定性的。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个强国的崛起、民族的振兴,都与抓住某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密切相关。

  战略机遇期是同社会大变革相联系的,大机遇孕育大转折,促进大发展。20世纪60年代,亚洲“四小龙”抓住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的机遇,及时推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创造了经济奇迹。战略机遇期是和战略决策同在的,能否把战略机遇期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取决于执政集团的战略指导和战略抉择。20世纪后20年,我国坚决推进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列世界第6位。战略机遇期是与战略风险并存的,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贫富差距的拉大,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带来传统产业的萎缩等等。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经济继续处于低迷状态,为什么说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呢?

  从国际经验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是经济起飞的一个重要战略起点,我国正处在这个战略起点上。如果把经济起飞势头持续到2020年以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完全有可能跃上一个新台阶。

  从市场需求看,庞大的国内市场是经济快速发展最大的战略优势。市场容量的大小,市场需求的多寡,市场运行的优劣,是经济繁荣或经济萧条的直接原因。我国现在已初步建立了能与国际接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国际投资和国内消费品生产提供了庞大的市场。

  从人力资源看,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几分之一,这种情况还可以维持若干年,这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从科技发展看,新技术革命至今方兴未艾,其“后发优势”,将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多的战略选择。

  从经济结构看,制造业全球大转移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信息化进程,用信息化改造制造业,实现扩大经济规模、调整经济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从对外开放看,加入世贸组织可以使我国更充分地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从国际环境看,其基本态势仍将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这就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领导力量看,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战略指导,中央领导集体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民对党的领导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综观全局,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起飞期”,是市场体制继续培育的“成熟期”,是人力资本急剧增长的“积累期”,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创新期”,是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提升期”,是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适应期”。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就一定能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盛期”。

  与时俱进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新内涵

  ●岳守平、包振惠、陶金泉

  与时俱进,不仅抓住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而且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内涵。十六大报告把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三个范畴是相互贯通、密不可分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强调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实际本身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用以指导我们的行动;强调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强调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着眼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善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强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指导自身行动的总的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反映了我们党对待自己的理论、事业和党自身的根本态度和根本要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把握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本质特征。

  从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是认识发展、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与时俱进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与时俱进从时代的高度,赋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所要把握的“实事”,应着重把握当今的时代特征、时代条件、时代发展趋势及其给我们的机遇;所要求的“是”,应该是既符合自身实际又顺应时代潮流的客观规律。坚持解放思想,就是要做到“三个解放出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历史的、具体的,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和具体要求。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才能深刻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真谛,才能使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代同步,与实践同行。

  与时俱进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动态性和无限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时间的长河中,客观世界的一切无不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不存在任何终极真理,人们的认识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就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探索真理。与时俱进深刻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观点。把与时俱进纳入党的思想路线,实质上是把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灵魂和精髓,深深地融入到党的思想路线之中,在思想路线中更加彻底地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革命性和实践性。

  与时俱进强化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要求。创新是通过破旧立新、除旧布新,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不论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还是邓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道路,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新发展。与时俱进进一步凸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要求。在与时俱进中,“时”是前提,是条件;“进”是归宿,是目的。“进”就是创新,就是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同时,他总是把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联系起来强调,指出我国20多年来改革发展的历程,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的进程;指出与时俱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就告诉我们,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必须着眼于开拓创新,努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样,才抓住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关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把与时俱进纳入党的思想路线,必将为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必将极大地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使我们党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