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外军新闻 > 伊拉克战争 > 正文

3月28日战局分析与预测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3月28日 22:40 舰船知识网络版

  作者:达鸣

  战局分析

  1、战局基本平静,主要战斗依然发生在纳杰夫、纳西里耶和巴士拉周围。据称美军将在卡尔巴拉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攻城战役。

  2、美军加紧调动后续兵力,首期包括步4师等共3万人。美军目前在伊境内共有12万人,南线约为6~8万人,其中作战部队约为4~6万人。

  3、美军轰炸伊拉克通讯和电视转播系统,宣告心理战告一段落,今后公众所能获取的战事信息可能会逐步减少。

  4、南线美军后勤出现困难,包括弹药和食品。

  5、国际社会开始试图施加影响,包括针对战争的公开辩论和提交“恢复石油换食品”计划的议案。

  基本判断:

  1、美军号称将在沙尘暴天气结束后实施大规模的进攻,但24小时之内没有动作。卡尔巴拉是南线美军的顶点,在战线过长,后勤遭遇困难的情况下,在此处实施攻击不符合常理。估计有如下两种可能:一是通过进攻改善美军当前的战术态势,为后续部队的投入与展开提供良好条件。二是故作迷雾,在急促攻击后迅速撤退,这是战役劣势一方撤出战斗的常用方法。笔者认为美军主力过于疲惫,后勤不济,但战力未损,因此两种预测均有可能。但在卡尔巴拉实施大规模战役的可能性较小。美军中路(海军陆战队)继续在纳西里耶以北发展攻势,但其目标不明显,此路美军态势值得注意。

  2、伊军指挥体系基本恢复,各线部队行动相互配合,英雄冒险的战法逐步被多变灵巧的战术应用取代。伊军主力将逐步加强南线要点,保持对美军后勤线的压力。

  3、总体判断:伊军在沙尘暴天气中的进攻造成美军后勤更加困难,但对美军人员的杀伤效果不佳,这再次说明美军是一支守强于攻的部队。在火力差异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伊军应该规避主力部队与美军主力的交锋。

  预测

  1、由于前线美军极其疲惫、补给不济,已成强弩之末,该轮攻击基本告一段落。美军今后几天主要兵力将用于巩固交通线,改善战役态势,等待后续部队。战斗将发生在纳杰夫、塞马沃和纳西里耶,卡尔巴拉的战斗将是试探性的。

  2、由于南线美军转入守势,伊军有可能将注意力转到中线的美军身上,加强纳西里耶的攻势作战,破坏该路美军后勤,并调集两河之间的主力部队进行短促突击。

  该轮战役的遗留点:

  1、美军在距离巴格达100~200公里处获得稳定的前进基地,将会在纵深建立攻击直升机和空军基地,囤积弹药,为后续作战做准备。

  2、伊军在战斗中获得自信,将会调动相当的主力部队到南线,支持针对美军后勤的游击战。

  3、针对美军前进地域的空军和后勤基地的攻防战将会十分激烈,伊军缺乏突击能力,将会采用地对地导弹和喀秋莎火箭等长距攻击武器进行攻击。

  对战争前景的基本判断

  1、美军拥有绝对的空中和地面火力优势,但由于美国发动战争的理由不充分,必须扮演好解放者的角色,因而不能随意攻击平民,这样导致美军无法顺利攻占城市。伊军采用城市坚守作战的方式不违背人道原则,AK-47和T-55坦克在美军飞机和重装甲坦克面前和一根木棍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不能采用惯常的人道价值观念判断战力上处于极端劣势的战斗方行为,具有更强大、更精确的美军应该担负更多的人道责任。今后的作战将更多的围绕政治和人道主题。

  2、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美军拥有绝对之绝对的优势,如果不计战役时间和人道限制,美军攻占巴格达是无法逆转的结局。但这次战争已不仅是单纯的军事演绎,而是关系到民众心理、国际法则、人权价值、宗教冲突、大国政治和经济资源等多方面的复杂攻防,虽然布什能够强行开战,并且一再表示其作战到底的决心。但是以上因素并不都在布什的掌握之中,布什的一意孤行只会在消除一个“独裁”国家的同时锻炼出一支残忍嗜杀的军队以及备受道德指责的孤立国家,并将国际社会导入分裂和仇恨,其历史后果将是极其可怕的。

  3、伊拉克战争能否成为越南战争,并不取决于地形、外援和军事实力,而是取决于伊拉克的民心向背和民族的抗战决心。如果说美军第一轮攻势的挫败在于过分低估对方实力的自欺欺人,那么美军的第二轮攻势即使能够打下巴格达,还会进而挫败于对伊拉克人民长期抗战决心的误判上。无论萨达姆的死活,巴格达的沦陷与否,从目前伊拉克人民对于战争的态度上,美英必然陷入长期战争和冲突的泥潭,伊拉克起码会成为一个阿富汗,将极大的损耗美国的经济和国际地位,但我们能够指望布什自动停止这场战争吗?未必。

  (本系列文章根据公共媒体信息,结合军事常识分析当前战局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伊拉克战争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