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中国经营报》特稿:好莱坞也倒萨?(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月22日 16:22 中国经营报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1944年出品的《飞行之翼与祈祷者》海报


《黑鹰计划》提前上映后的宣传海报

  好莱坞积极搀乎倒萨

  倒萨战争还没开始,好莱坞的大导演和制片人就都已经开始忙活了,他们要做的是找准观众的口味,在适当的时候推出电影,大赚一笔。再来一次911后美国好莱坞战争片的辉煌战绩。这背后不仅有好莱坞的利益,也渗透着华盛顿的苦心。今年三月,好莱坞将推出多部阿拉伯语大片,为布什助战。同时在国内预计也要推出多部战争影片鼓舞美国民众的爱国热
情。而策划和主持这一项目的则是包括老布什、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美国前国务卿詹姆士-贝克(James Baker)等美国政界要人在内的智囊团。

  2002年年初,一个特殊的非盈利性的电视公司真相(Al Haqiqa)公司成立了,该公司的头面人物包括老布什、基辛格、詹姆斯贝克等人,其目的是通过制作和播放各种阿拉伯语影片和电视节目,在阿拉伯国家宣传美国的民主和自由。该公司的总经理是原克林顿内阁驻摩洛哥大使马克·金斯博格,为制作影片,马克金斯博格曾多次与好莱坞的巨头们磋商。马克金斯博格在谈到好莱坞的反映时说:“他们的反应非常热烈,很多制片人说,我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现在你们已经找到路了。”

  金斯博格说服了好莱坞各个领域大批作家、导演和制片人,其中包括《刺激1995》(Shawshank Redemption )的导演法兰克·戴拉本等,并且还成功地为公司募集到1100万美元运营资金。目前该台10套节目正在紧张的制作中。据悉,这十套节目将包括一档滚动播出的新闻节目,另外还有一套节目专门播放阿拉伯语电影以及反映第一代移居美国的阿拉伯移民生活的电视连续剧,另外还有一套节目则主要是转播美国高校橄榄球联赛。在谈到节目制作的宗旨时,金斯博格表示:“我们并不是做宣传,我们只是希望通过这些节目使广大的穆斯林了解和认识美国,了解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了解美国人如何生活、如何工作”。目前该公司已经与中东地区占市场份额最大的中东传播公司签定了协议,由该公司负责所有节目在中东地区的播放。中东传播公司在中东地区拥有1亿两千万观众,可覆盖包括埃及、叙利亚及伊拉克等国在内的大部分地区。

  与此同时,为了对抗越来越成功的阿拉伯半岛电视台在中东的影响,美国参议院还批准了一项5亿美元的投资计划用于建立一个泛阿拉伯卫星电视台,目标观众主要是阿拉伯的年轻人。

  默契合作由来已久

  好莱坞在历史上与华盛顿曾经有过多次默契合作,最为成功的而且至今被奉为典范的是二战时期好莱坞拍摄的多部战争电影。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1944年出品的《飞行之翼与祈祷者》,该片也是福克斯公司出品的系列经典战争片之一,反映了二战中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出动航母引诱日本作战,以及其舰载轰炸机飞行员英勇作战的故事。尽管大部分情节及人物均为虚构,但由于在拍摄过程中场景逼真,部分镜头还采用了真实的战场纪录片手法,使该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成为了二战中激励美国人民士气的一部经典爱国电影,该片中的很多情节伴随着那一代美国人走过了战争岁月,片中的英雄情节也成为了美国式爱国英雄的典范。里根就曾在竞选总统的过程中,多次讲述《飞行之翼与祈祷者》中一个二战时期英勇牺牲者的壮烈故事,来鼓舞当时的美国人民跟随他重振美国经济。

  但越战时期好莱坞和华盛顿的关系则逐步恶化,由于很多导演拍摄的反战电影,对当时的很多军事黑幕暴了光,使白宫对好莱坞极为不满。但在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则成为了一次重大转机。“911”事件两个月后,布什总统的资深顾问罗夫就专门召集美国电影界的精英在洛杉矶比佛利山庄集会,在会上,罗夫号召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巨头们充分发挥丰富的创造力去激发美国人民的爱国热忱。他的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积极响应。美国电影协会主席买克瓦伦迪说:“911"事件后,美国各行各业都希望尽一己之力协助国家走出阴霾,好莱坞电影工业更是一向不落人后,也希望能以实际行动为打击恐怖主义贡献一份力量。好莱坞演艺圈有责任向国际展示美国是一个热爱自由、民主、反对恐怖主义的伟大国家。”与会的众多好莱坞制片、编剧、演员们,在长达三小时的会议中,纷纷建议制作有关避免炭疽热肆虐、有效处理恐怖攻击行动以及增进海外认识美国立国精神的宣传短片。

  这之后《黑鹰计划》等多部战争片都比预计提前上映。该影片在制作过程中得到了五角大楼的大力支持,军方为制片人提供了影片所需的很多资料。影片上映之时正值美国向阿富汗、巴基斯坦、也门和菲律宾派出大量的特种部队,为迎合当时的“战争气候”,该片比原计划提前十个星期发行,以期达到最佳宣传效果。《黑鹰计划》的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曾公开向美国陆军副总参谋长约翰肯恩(John M. Keane)夸口说:“这次拍的片子一定会让你和你的军队感到骄傲”。

  在影片中美国大兵的形象被放大,他们的生活、爱情以及梦想在影片中都经过精心的刻画。导演通过各种手法,引领观众去体验这些美国大兵的痛苦以及战斗中的流血牺牲。与此相成鲜明对比的是索马里的军队,他们则被描绘成“杀人机器”,其形象在电影中的典型表现就是毫无理性和残暴成性。电影中如果是一名索马里人被打死,那就只是简单的一个倒下的镜头,绝不会再有跟进对亲人和朋友的回忆镜头,也没有反映任何人性尊严的镜头。美国大兵称此手法叫做“剥皮”,这也是每个要经受战争考验的新兵在训练营地必经课程,即把任何敌方士兵都看成是非人性的。影片所宣扬的战友之间生死之交的兄弟情谊,以及对国家荣誉和所谓的“忠诚”无疑对美国青年有吸引力。

  影片在播出后反映热烈,很多美国年轻人据说在看过电影后都很激动。而全然不顾美军入侵索马里的真实目的。美军士兵被刻画成光荣的完成使命并拯救索马里人民的“英雄”,而事实则是在美军撤离索马里后不久,美军司令就承认战争中死伤1万索马里人,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二是平民包括大量的无辜儿童。

  在“911”后,也许是因为《黑鹰计划》使得白宫的“政治正确”与电影产业的商业利益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媾和,才使得在即将开始的好莱坞与白宫共同发起的“倒萨文化战役”上达成了一拍即合的初步意向。

  拍与不拍商业利益是主导

  制片人和政客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两者都深受所处的社会现实与主流思想意识的影响。好莱坞喜欢不断发掘故事,911的恐怖袭击把阿富汗战场推上了好莱坞的舞台,正如好莱坞的导演们炮制拯救阿富汗的兰博一样,估计不久也将看到拯救伊拉克的兰博从地平线上升起。

  最近这几年美国经济的持续低靡,严重影响了好莱坞的生意。光靠内容空虚的影片已经很难刺激观众的神经了。好莱坞需要好的故事素材,同时他们也要摸准时代的脉搏和美国人敏感的神经。“911”的恐怖事件,使很多好莱坞的导演们都跃跃欲试,不过由于恐怖袭击为民众造成的心理创伤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好莱坞的导演们还不能以此为题材。两个月后随着美国开始向阿富汗派遣特种部队和对阿富汗地面战的不断展开,在白宫的示意下,两部大片比预计的提前了很长时间匆匆推出。这两部影片分别是20世纪福克斯的《深入敌后》和哥伦比亚公司的《黑鹰计划》。《深入敌后》的放映档期从2002年1月提前到了2001年11月30日,而《黑鹰计划》则从2002年的3月提前到了2001年的12月。但令制片人欣喜若狂的是两部影片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黑鹰计划》,共赢利7500万美元。

  尽管白宫有意和好莱坞合作,但最终对这些金钱当家的电影公司起作用的还是预期的票房收入。在比利佛山庄的会议虽然开的很“成功”,好莱坞的制片人也都表了决心,到真要让他们出手的时候,没有金钱,他们也不太愿意干。据报道,前不久白宫和好莱坞的几大制片公司商议,希望他们能为开往伊拉克前线的士兵免费提供一些电影,但却没有人响应。这无疑使白宫很失望,尽管最终有几家小公司免费提供了几部,但恐怕也是想趁机宣传一下。现在的美国娱乐业已经不是40年代的几家大型电影公司一统天下的情况了,美国娱乐业如今的竞争异常激烈。经营者如今必须向股东解释每一笔开支的情况。即使一小笔开支也要汇报,更不用说投下大笔大笔的钱去制作注定要陪钱的阿拉伯电影和电视节目了。派拉蒙公司CEO罗博富莱德曼就曾明确表态:“这样做不行,我们的任务就是制作赚钱的电影”。

  好莱坞制片人现在的想法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市场部的负责人乔富莱德曼所说的“目前的挑战就是怎么能既迎合白宫的口味同时最重要的是也能赚钱”而美国环球电影公司的副主席汤姆波拉克(Tom Pollock)表达得更为直接:“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本万能的社会,影片生产的最终动力还是钱”。

  演员政治态度影响受欢迎度

  12月13日,好莱坞著名影星西恩-潘前往巴格达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巴格达之行。西恩-潘的行为明确表达了反对美国对伊拉克作战的还不止西恩·潘一人。12月10日,著名演员迈克·法雷尔和安吉里卡·休斯顿刚刚公布了一封由百位演艺界知名人士签名的致布什总统的公开信,敦促布什停止战争论调。在这封信上签名的好莱坞大牌明星已经足以吸引公众的眼球,其中包括因饰演《蝙蝠侠》而名声大噪的性感女星金·贝辛格、“好莱坞金童”马特·戴蒙、《黑客帝国》中的黑人男星劳伦斯·费什伯恩、还有因《蓝天》一片而获得第67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杰西卡·兰格等。

在好莱坞100名明星反战发布会上,美国影星迈克尔·法雷尔发表讲话

  不过更多的好莱坞明星不愿意明确表态,在目前大部分民众都支持倒萨的时候,他们担心会被贴上反美的标签。2002年10月美国歌星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在为民主党筹措资金的演讲中由于不当的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警惕那些敲响战鼓的领导者”后,遭到了公众的普遍批评。在演艺事业和政治运动的抉择中,很少有演员愿意承担风险。2002年好莱坞的民意测验表明,象简-方达、亚力克·鲍德温(Alec Baldwin)和芭芭拉-史翠珊这样的明星,由于他们的政治态度而影响了他们的受欢迎度。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和演员汤姆·克鲁斯曾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态说:“假如布什攻打伊拉克的原因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不能支持萨达母”后,很多媒体随后的报道把他们二人说成了布什的跟班,以至于斯皮尔伯格立刻有公开表态说“我并没有开出一张保票”。

  文化分析人士指出:好莱坞演员中确实有很多人有反叛的性格,一旦好莱坞再陷入当年越战时反战的旋涡之中,白宫期望的政治与商业的完美媾和,就有可能被指责为“政治在强奸艺术”。

  “倒萨文化战役”背后的文明冲突

  除了好莱坞的大片,布什倒萨的文化战略名单上还有广告、MTV以及各类电视和广播节目,由美国国务院负责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的副国务卿夏洛特比尔斯亲自主持。事实上,“911”后美国在中东地区展开的大规模反恐战,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却加剧了阿拉伯国家穆斯林的反美情绪。而随着美国囤兵海湾地区,准备另一场海湾战争之时,穆斯林的反美情绪也几近白热化。

负责公共外交事务的美国副国务卿夏洛特·比尔斯亲自主持节目

  土耳其、巴基斯坦等众多地区的穆斯林在元旦期间纷纷举行大规模反战示威和游行。而街头巷尾的反美情绪更使驻扎在当地的美军胆战心惊。在倒萨的关键时刻,布什内阁感到了形象宣传的迫切性,在积极部署军事倒萨的同时,文化战略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这项计划据悉亮点很多,被普遍看好的是正在紧张制作的名为SAWA的音乐节目。据报道该节目专门为阿拉伯青年定制,播放的歌曲除了一些阿拉伯的著名艺人外,还邀请在美国出道的一些亲美穆斯林乐团,当然还有很多阿拉伯青年耳熟能详的美国音乐大腕明星。另外在播放歌曲的同时则穿插一些新闻和访谈节目。

  此次美国这些主持公共外交事务的智囊团的干劲绝不亚于中世纪的传教士。在印尼、埃及和阿富汗美国已经投资了2000万美元。除上述计划外,美国高层官员也非常重视在阿拉伯的媒体上做宣传。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多次在阿拉伯著名的半岛电视台上露面鼓吹民主和自由。“反恐同时也要用言语”,这成了拉姆斯菲尔德的名言。而象美国穆斯林协会这样的团体也已经开始在中东各国举办讲座。

  尽管有很多穆斯林青年和全球其他地方的年轻人一样对美国大片着迷,对美国各种摇滚乐歌手更是耳熟能详,但是他们并不喜欢的美国的外交政策。对于吃着麦当劳、看着美国大片,脚穿耐克鞋的新一代穆斯林年轻人,尽管他们对美国的文化欣赏甚至崇拜,但在内心深处他们的反美情绪并不比他们的先辈少。在沙特首都利雅德到处都可以看到很多戴着美国式棒球帽,穿着乔丹运动衣的年轻人,但也正是他们争着排队购买本拉登的小册子和录音带。一位采访这些年轻人的美国记者说:“他们吃着麦当劳,想上美国大学,但他们却认为本拉登是民族英雄。”在埃及的著名音乐网站6arab.com的论坛里,年轻人痴迷的聊着自己崇拜的欧美歌星。但一旦谈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问题,几乎所有的怨恨都指向了美国。

  面对这些棘手的情况比尔斯似乎早有自己的打算,她把自己的计划概括“求同存异”,即避开争议问题而强调共同价值观念的策略。据悉,该战略的制定基于阿拉伯美国协会组织的一项名为“阿拉伯人怎么想”的调查结果,该项目由詹姆士佐格比主持。该研究发现与以往美国人把中东地区的穆斯林看成政治狂热不同,中东穆斯林其实和美国人有着很多共同之处:即家庭、工作和信念。大多数穆斯林对美国只是怀疑,并不是完全敌视。根据该项研究的成果,比尔斯充满信心的说:“我们就是要拼命地宣传我们之间的共同点,绝不能每个谈话都围绕着外交事务和美国政策”。比尔斯的策略也反映了目前美国一些公共事务专家的观点,这就是:“把传播美国的外交政策和观点溶入到阿拉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大众娱乐节目中去”。

  但“倒萨文化战役”的现实结果也许并不象老布什和比尔斯他们想得那么简单,一些研究文明冲突的学者指出:在好莱坞搀合“倒萨”的背后,存在着更为深刻的超越商业利益的和文化的文明冲突。中东、北非、中亚、印尼的石油系美国的国家利益所在,恰好处在伊斯兰居民占绝大多数的地区,美国人把生活放在汽车轮子上,如果在享受廉价汽油的同时,把拍阿拉伯语大片的资金变成给这些地区送去的道义和物质援助,缓解这些地区复杂的冲突和加剧的贫困,从经济学意义上看,还可能获得更大安全收益。至少目前很多欧洲人在对待文明冲突上,没有美国人那么一根筋。(北斗工作室供稿)

  本稿为北斗工作室独家供给《中国经营报》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相关链接
分析:美国能否以最低代价解决伊拉克问题(2003/01/22/ 18:47)
俄军总参匿名高官称美已决定2月下旬进攻伊拉克(2003/01/22/ 17:28)
布莱尔认为英国民众终将支持对伊拉克动武(2003/01/22/ 17:15)
对伊作战计划披露 美疑炒作舆论倒卖石油(组图)(2003/01/22/ 17:13)
美国民众支持对伊拉克动武的比例已大幅下降(2003/01/22/ 16:19)
长篇特稿:美伊开战将对世界经济产生什么影响(2003/01/22/ 16:18)
美国海陆空精锐齐上阵 第二次海湾战争一触即发(2003/01/22/ 15:37)
组图:英国青年举行反战游行 美女青睐萨达姆(2003/01/22/ 15:02)
英国已决定派出陆军四分之一兵力前往海湾备战(2003/01/22/ 15:02)
澳大利亚军事先遣队即将开赴海湾 国内反战升温(2003/01/22/ 14:40)
美国大军压境 海湾战云密布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