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从一战开始,美英就是铁哥们儿,无论英国首相换了多少位,美国大选进行了多少次,两国的盟友关系一点儿都没变。但各位首相、总统之间的关系却有微妙的差别。
.布莱尔:热恋情人还是美驻英大使
最近在英国,有人把首相托尼.布莱尔戏称为“美国驻英大使”,还有人把布什和布莱尔比作“一对热恋中的情人”。比喻虽有点过,但布莱尔和布什确实走得太近了。
在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之后,布莱尔第一个跳了出来,表示要与美国并肩作战,携手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虽然在《北大西洋公约》中有这样的规定,北约成员国中只要有任何一个国家被袭击,就代表所有成员国都受到了袭击。但是,在军事打击阿富汗的时候,仅有英国积极派出飞机、航母编队参加战斗,其它北约成员国都只是趴在自家窗台上观望,时而呐喊助威,“口头支持”一下。
11月7日,英国航空公司的协和客机首次恢复商业运营,布莱尔就迫不及待地登上飞机,超音速横越大西洋,会见自己的亲密战友布什。
对布什,布莱尔可谓“两肋插刀,在所不惜”。由于对阿富汗军事打击的停止之日遥遥无期,英国国内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人们对布莱尔的不满也愈发强烈。然而,竟然连如何缓解国内的紧张局势,布莱尔也一定要与布什先好好商量一番再说。
.丘吉尔:赛过兄弟的亲密朋友
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则更有一种不寻常的亲密关系,他们很早以前就是朋友。在丘吉尔还是英国海军上将的时候,罗斯福就经常给他写信。那时,丘吉尔也经常把英军在大西洋的战况告诉罗斯福,其中有些消息连丘吉尔的长官都不知道。
后来的很多历史学家也说,丘吉尔对美国人有一种特别的好感,经常访问美国,而且在一战时期就坚定地与美国站在一起。
不过,丘吉尔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也帮了他自己的大忙,并最终使得盟军在欧洲战场上大胜德国纳粹。在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后,丘吉尔冒着生命危险,亲自飞往美国会见老朋友弗兰克林.罗斯福。正因为如此,美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立了十分牢固的同盟关系,并且至今没有动摇过。
.撒切尔:唐宁街铁娘子的浪漫
如果说罗斯福与丘吉尔之间还是兄弟情谊,那么冷战时期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的关系就有一些浪漫了。
冷战时期,各国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牵一发则动全局,各国首脑在制定对外政策时都万分的小心,生怕棋错一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美英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陷入外交纠纷,两国对马尔维纳斯(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归属问题互不相让,最终导致谈判破裂。4月1日,阿根廷派出仅有的一艘航空母舰占领了马岛。4天后,“铁娘子”撒切尔在国会演讲中慷慨激昂、以至于痛哭流涕,她高喊:“大英帝国的旗帜一定要在马岛重新升起!”受到撒切尔的感染,英国国会全票通过议案——出兵马岛。
但是,国际社会中支持英国出兵的国家并不多。美国的总统智囊团也多次劝阻里根不要轻举妄动,因为“阿根廷对美国的战略意义更大”。而聪明的撒切尔则放出热气球,向里根暗示“马岛问题是检验美英关系的最好机会”。最终,里根坚定地选择了撒切尔。(张鑫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