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 正文
审视中国安全环境:“最低威慑”战略开始动摇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5月21日 09:06 中国经济时报

  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使中国的国家安全理念,即“和平与发展”,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尽管中国的领导人和外交问题专家们经过冷静的思考后仍然认为中国遭遇像南斯拉夫那样的主权遭到野蛮侵犯而毫无反击之力的机会,在短时间内不会大大增加,但中国显然已经不可能再回到以前的那种感觉轻松的状态中。毫无疑问,中国审视其周边安全环境的眼光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国际关系的游戏规则并没有进入文明时代,因为一个国家的主权仍然可以被肆意践踏。

  2.目前全球力量的“单极”(或“一超多强”)格局对超级大国的制约能力极其微弱,因此,只要超级大国下决心真的想干预地区安全事务,确实可以达到其目的。而惟一能够阻止这种干涉最终取决于国家的实力,特别是威慑能力。

  3.超级大国通过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而对“绝对安全”的追求正在使中国的“最低威慑”战略方针发生动摇。

  这些新的眼光显然更加符合实际,但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国家安全环境的理解有可能重新陷入“寻找威胁”的怪圈中去。也就是说,我们对周围安全环境的变化会“过于敏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使我们的判断更加悲观。这种对安全环境的过于悲观反过来又会导致我们的安全政策反应过度,从而使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

  国家安全环境本身是一个系统。在一个系统内,某一个环节上的变化必然影响另外的环节,一个事件对安全环境的影响也不能被孤立的评估,因此传统的就事论事无法真正地理解国家安全环境。要评价国家安全环境,我们需要一个系统的方法,考虑到决定国家安全环境的四个主要因素,即地理环境、国家间的相互作用、国际结构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对国家安全环境的综合影响,才能相对客观和准确地评估国家的安全环境。

  一、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和解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中国的周围,对中国的安全环境最有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发展恐怕要数朝鲜半岛上发生的一切。金正日主席在成功访问中国后,实现了和金大中总统的历史性会晤。这一发展不仅基本上消除了半岛上的紧张局势,而且为塑造一个长期和平与稳定的东北亚地区提供了可能性。其对东北亚未来的影响恐怕不会亚于柏林墙的倒塌对欧洲的影响。

  首先,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进程为中美日俄四大国间,特别是中美之间达成一种战略理解提供了最现实的机遇。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意味着中美日俄任何一方都不愿看到统一的朝鲜半岛落入另一方的势力范围。因为统一后的朝鲜半岛和任何一方结成同盟都会恶化另一方的“安全困境”,导致另一方采取反措施,最终使各方都变得更不安全。相比之下,一个有中美日俄四大国支持和安全保障的、中立的、统一朝鲜半岛则能为整个东北亚地区带来永久和平的机会,并为四大国之间的多边合作开创先例。

  其次,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首脑的历史性会晤还消除了美国在这一地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借口。在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进程已经不可逆转的形势下,美国继续顽固地推行导弹防御系统只能被解释成是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的。这一发展意味着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在亚洲获得支持的可能性和力度都有可能下降。

  二、中国和俄罗斯继续共同维护欧亚大陆的稳定

  叶利钦总统戏剧性的新年引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俄罗斯在普京总统的领导下,正在走出过去十年的阴影。俄罗斯的经济开始恢复,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也要比过去高得多,这些都为普京总统推行一些必要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俄罗斯在普京总统的领导下,仍然积极发展并巩固和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因为中国和俄罗斯都意识到中俄关系对两国都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因为不管中国和俄罗斯各自多强大,如果彼此不和,则双方的战略地位都将大大削弱。反之,如果双方能相互支撑,则双方的战略地位都将大大加强。

  与此同时,“上海五国”正在稳步向一个成熟的多边组织过渡。五国在涉及能源、打击恐怖活动、打击跨国犯罪等许多领域都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各方都意识到只有加强合作,才能面对多种出现的新问题。更重要的是,“上海五国”正在酝酿中的更广泛的经济合作有可能成为未来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起点,而这将成为该地区未来稳定的又一个重要支柱。

  因此,中国北部陆地的安全应该是乐观的。

  三、印度和南亚地区

  印度的核试验后,中印两国都作出了相当的努力以使两国关系重新回到和解的轨道上去。纳拉亚南总统的成功访华给中印关系改善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总的说来,中印关系仍是非常不尽人意的。

  印度政府的行为基本上没有脱离核试验前后的理念。印度把中国作为其安全战略中的重点对象没有改变,其几乎所有的主要外交活动都在围绕着中国展开。

  在对美政策上,在俄罗斯和中国都强烈反对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的形势下,印度政府对布什政府的导弹防御计划几乎是全面支持,采取了“搭美国便车”的策略。但印度最终能从美国哪得到什么样的实惠仍是一个未知数。

  中国在1999年印巴克什米尔冲突中采取的中立立场也没有带来印度对巴基斯坦更加灵活的态度,印度反而似乎变得更加强硬。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尤其是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目前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僵局仍未被打破,小规模冲突不断。

  因此,中印关系在短期内的前景是不令人乐观的。从目前印度国内的战略思想看,离具备中印和解的战略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要改变印度对中印和解的得失判断大体上需要四个条件:(1)印度发现能从美国哪得到的支持是有限的;(2)印度和中国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间的敌意能基本消除,而彼此都能更加理性地面对过去的历史;(3)中印间的共同利益,比如经济利益不断扩大,以至于目前中印间的政治关系无法满足经济关系发展的需要;(4)印度必须认识到谋求南亚霸权只能招来南亚各国联合对抗印度。在目前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情况下,中印两国更多的是在相互竞争,而不是合作。

  四、日本、东盟和东亚的未来

  对东亚的未来影响最深远的恐怕不是中美关系,而是中日关系。这是因为如同一个没有建立在法国和德国良好合作基础上的欧洲将是极其脆弱的一样,一个没有中国和日本良好合作关系的东亚的未来也不可能光明。

  不幸的是,中日关系因为两国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严重分歧,加上中美日三边关系始终未能跳出三角关系的恶性动态相互作用,中日关系似乎看不到能够真正“正常化”的前景。这些日本的精英们在日本在近十年的经济颓势后试图在民族主义里寻找凝聚国民的理念更使得中日关系的前景暗淡。

  与此同时,东盟的活力和信心都在金融危机中遭到重创。东盟内部的一些国家在国内面临的许多问题更使得东盟作为一个整体的行动自由受到很多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日韩三国和东盟国家在10+3框架下取得的合作就凸显其对东亚的重要性。10+3框架下取得的进展不仅为遍体鳞伤的东盟带来一定程度的支持,更可能使东盟在一个更广大的空间内找到新的位置,脱胎换骨而获得新生。

  在10+3框架内,中日两国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中日两国能在10+3的框架内达成良好的工作关系,一个“东亚共同体”才有了坚实的基础。10+3框架的存在使得东盟国家有可能扮演一个新的,极其重要的角色:即,促成中日两国更加紧密的合作。在这一点上,无论是美国还是韩国,可能都无法替代东盟的位置。

  10+3框架不是要将美国排挤在亚太事务之外,这一机制不是要取代当前主导亚太安全事务的中美日三角关系,而是要在经济合作和区域化等问题上,用一个多边的机制取代矛盾重重的三角机制。

  五、美国在亚太地区

  维持冷战后的“单极时刻”是美国安全大战略的根本目的。因此,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防止一个能对其国际“领导”地位构成挑战的大国或国家联盟出现。在这一点上,美国的战略不仅仅是针对中国的,也同时针对其他大国,但美国把中国视为最可能的对手。

  美国是惟一的超级大国,其地位在相当时间内不会动摇。由于美国相对离亚太地区较远,加上亚太地区各国的不信任感很强,因此都想借助美国的力量对比来相互牵制,使得各大国都在某种程度上均有求于美国,这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亚太地区的大国关系框架。

  在这样的框架下,美国没有任何必要在亚太地区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多边安全合作框架。其拥有的双边军事同盟或合作足以维护其利益。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一方面继续维持其前沿军事存在,强化军事同盟和双边军事合作,同时充分利用亚洲其他大国间的不信任感,使其他大国相互制衡。在中小国家中,维持或树立“公平的局外人”形象,防止它们落入任何其他大国的势力范围。

  美国发展和部署某种形式的导弹防御系统将不可逆转。在这一点上,我们只能是在发展对抗手段的同时,团结国际社会力量,影响美国国内有关导弹防御的争论,从各个方面制约美国的行动自由。最好的结果是使美国在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后,部署的系统无法形成真正的防御力量或者是计划最终无疾而终。

  结术语:展望地区安全格局

  在全球范围内,对国际安全最为严重的威胁是美国正在发展的导弹防御系统,一旦导弹防御系统被成功部署,它将从根本上动摇二战以来的国家安全理念:即国家的安全是基于相互依赖和相互威慑上的安全,因此国家的安全是相对的。导弹防御系统将打破建立在相互核威慑上的相互依赖的安全概念,并将使进攻重新压倒防御,从而大大增加国家之间的安全困境,导致新的军备竞赛。

  另一方面,科索沃战争显示了精确制导武器的完善,这意味着在常规战场上,进攻又一次压倒了防御。与此同时,信息战的到来也将使安全困境恶化。这是因为信息战中,进攻和防御的手段几乎是无法区分的:信息的传递速度远远超过以往所有的军事力量延伸,使地理的距离变得毫无意义。这两者也都有使安全困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在诸多使进攻压倒防御的因素下,恐怕惟一能让人类“庆幸”的是,在导弹防御系统不完善时,核武器仍将是“绝对武器”。因此,在充分估计新军事技术对国家安全环境的冲击时,也无需过高地估计这些因素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大国之间仍存在的核威慑能够在相当程度缓解常规战场上的安全困境。也正因为如此,人类最应该警惕的能使安全环境恶化的两个因素是:导弹防御系统和可能出现的太空军备竞赛乃至战争。

  中印之间的安全困境因为喜马拉雅山的存在,远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严重。而在安全困境最有可能恶化的地区,最近的发展又是利用改善我们的安全环境的。比如在没有地理障碍的中俄之间,两国关系的进一步稳固能够消除许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而朝鲜半岛事务的发展也给改善中国的安全环境和中美关系带来了契机。

  同时,在我国的周边地区,东盟国家将继续执行在大国之间搞平衡的战略,不会追随美国明确地和中国对抗。新西兰对安全的理解离美国越来越远,而澳大利亚在野党也明确表示反对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布什支持日本修改宪法却不支持韩国的“和解”政策更让韩国民众无法接受。因此,美国在亚太地区最有可能获得的坚强盟友仍只会有日本。但日本国民对其宪法第九条的支持率在70%以上。日本新政府在这一点上能走多远都是不确定的。因此,布什政府目前强硬的现行政策在亚洲能获得的支持将是有限的。

  因此,总体来看,由于亚太地区安全框架的系统内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一些对我们不利的发展效果将被一些对我有利的发展的效果所抵消,所以,尽管我们必须时刻关注事态的发展,但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对国家的安全环境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唐世平(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


军事论坛】【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美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称愿与中国一起促进亚洲安全 (2001/05/18 21:31)
“周边看中国”:三国鼎立-三种安全观的较量与冲突(2) (2001/04/24 21:15)
“周边看中国”:三国鼎立——三种安全观的较量与冲突(1) (2001/04/23 21:30)
“周边看中国”:印度的经济安全和中国的经济挑战 (2001/04/19 20:37)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