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国际风云 > 正文
综述:战火难平 困扰马其顿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5月21日 01:16 北京青年报

  马其顿安全部队5月18日在马其顿北部山村与阿族非法武装“民族解放军”再次交火。这是马其顿“民族团结政府”5月13日成立以来双方首次爆发冲突。

    其实,自今年2月以来,小小的马其顿共和国国内战火便时断时续,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致使该国一度准备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紧张的局势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成为巴尔干地区新的热点。

    马其顿作为从前南斯拉夫分裂出来的国家虽然经济欠发达,国力疲弱,但与前南其他国家相比,从独立到现在的近十年来一直与战争保持距离,在周边动荡的环境中似一叶小舟独享着和平。然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巴尔干地区的冲突最终还是波及到了马其顿,而且反反复复,打打停停。

    马其顿一再燃起战火,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层面:

  -马其顿的战火是科索沃阿族极端分子以武力争取独立的继续,是近年来西方在科索沃未来地位问题上一直保持模糊政策所埋下的祸根。

    在科索沃阿族极端分子的心中,马其顿北部和塞尔维亚南部阿族聚居区都是大阿尔巴尼亚的一部分。包括鲁戈瓦在内的科索沃阿族各派领导人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寻求科索沃独立和建立一个大阿尔巴尼亚,阿族内部的分歧只是争取独立的方式和手段。

    目前以鲁戈瓦为首的阿族温和派正在积极配合西方推动今年秋季在科举行选举。而科索沃阿族极端分子的军事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在1999年美和西方对南的打击中受到了鼓舞,在随后北约的“维和”行动中摇身一变成了“保安团”,取得了合法地位。阿族极端分子认为科独立已胜利在望,扩张野心也随之膨胀起来。

    2000年南政权更迭后,南联盟政府与西方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迅速改善,阿族极端分子担心西方为扶持南新政府,在科索沃问题上态度转趋明朗,明确支持将科索沃在南联盟内实行自治的主张,使其独立和建立大阿尔巴尼亚的努力前功尽弃。于是科索沃阿族极端分子乘南联盟新政权立足未稳、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西方在科问题上维持模糊政策之际,一方面在科索沃接连制造强化民族仇恨的事件,如袭击塞族扫墓客车,另一方面开始加紧向科索沃行政区域以外地区扩张,造成包括塞尔维亚南部地区在内的边境地区形势吃紧。阿族的目标是力图把势力范围和实际控制区扩大到所有阿族人口占多数的地区,以逼迫北约和南等其他各方承认其造成的既成事实。

    马其顿境内阿族极端分子与科境内阿族极端分子早有勾结,马其顿境内阿族极端分子曾积极参与针对南联盟的渗透活动。在今年2月马其顿与南联盟签署边界协议之后,科索沃阿族极端分子认为南无权与马其顿决定“科索沃共和国”的南部边界,马其顿境内阿族极端分子更是不满,双方携手加紧了从科向马其顿境内的武装渗透,挑起战端。

  -马其顿内部早已存在的民族矛盾也是冲突持续不断的重要原因。

    马其顿在建国之初,在联合国保护部队的干预下才避免了战争,但内部民族问题并未解决。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族人长期以来认为自己受到不平等对待,要求提高阿族人在参政、议政及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要求修改马其顿宪法、更改国名,改变阿族的少数民族地位,使之升格为主体民族,享有同马其顿族同样的地位,把阿尔巴尼亚语也列为官方语言。

    由于阿族的要求一直得不到重视,阿族极端分子便效仿科索沃的同胞,将恐怖行动当做争取权力的一种手段,试图在马其顿也制造一个小科索沃地区。阿族极端分子的恐怖行动使马其顿国内民族关系更加紧张,在非武装冲突地区针对阿族平民的暴力活动也频繁出现。

  -马其顿危机只是巴尔干民族冲突的一个缩影。

    像许多巴尔干国家一样,马其顿也有过强盛的帝国时代和被长期吞并奴役的历史。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之后,马其顿被塞尔维亚、希腊和保加利亚瓜分。1991年马其顿独立之时就引起周边国家不少争议,希腊反对用马其顿做国家名称,保加利亚不承认马其顿族为一个民族,认为马其顿人就是保加利亚人。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进驻才使其避免了战争,顺利建国。

    如今阿族极端分子的大阿尔巴尼亚梦想威胁到了马其顿的领土完整。一旦马其顿边界走向出现某种变动,周边国家也会乘机提出领土要求,在巴尔干引起边界变更的骨牌效应,影响地区稳定。因此在马其顿边境地区两次冲突爆发后,西方都一反在南斯拉夫联盟内部塞阿冲突中袒护阿族的做法,迅速谴责阿族极端分子的挑衅行动,坚决支持马其顿政府采取果断措施稳定局势。阿尔巴尼亚政府及马其顿周边国家也发表公告,谴责所有具有政治目的的暴力行动。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西方在处理马其顿危机时反应迅速。一方面由于马其顿是驻科多国维和部队的后勤基地,其国内稳定对北约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出于对科索沃可能出现同样骚乱的担心,北约增加了马其顿边境国际维和部队的人数,并加强边境巡逻。

    不仅如此,西方还加强了外交斡旋。针对马其顿危机,西方在设法孤立闹事的阿族叛乱分子的同时敦促马其顿政府使用政治解决的办法。北约和欧盟一方面支持马其顿政府打击阿族极端分子,宣布提供军事援助,另一方面限制冲突规模,劝阻马其顿政府不要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为展开政治对话留有足够的空间。同时支持马其顿反对党提出的组建广泛的民族团结政府的主张,向马其顿阿族政党施压,极力促其参加民族团结政府。在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援下,马其顿军队两次发动大规模全力反击,边境局势已趋向稳定,费尽周折的民族团结政府也成立了,但如何解决民族矛盾仍是个难题。

    为安抚科索沃阿族,加速推进科索沃选举和自治的步伐,尽管在涉及科索沃实行自治的关键问题上联合国特派团与当地塞族人或阿族人达成全面的一致,但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团长海克鲁普还是于5月15日公布了“科索沃临时自治宪法框架”。根据该框架,今年11月17日将在科索沃境内举行议会选举。科索沃议会将设立120个席位,其中100个席位属阿族,10个席位属塞族,10个席位属其他民族。在未来的科索沃政府中不设国防部和外交部,司法和安全仍由联合国警察和北约维和部队负责。

    对于西方的做法,阿族并不买账。科索沃民主联盟主席鲁戈瓦对“框架”中未规定科索沃人民有权就未来命运举行全民公决表示“遗憾”。科索沃民主党主席、前阿族非法武装“科索沃解放军”司令萨奇则声称,“框架”“违背了科索沃人民的意愿,是实现科索沃独立的障碍。”而塞尔维亚方面也担心在未明确科索沃未来地位的情况下,“框架”可能会恢复科索沃的国家权力。

  -从南联盟政权变更后西方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出,西方在巴尔干地区的政策走向已由挑拨事端和制造混乱向维护稳定转变,但目前尚无最终解决地区冲突的明确方案。

    西方前一阶段的政策是打击米洛舍维奇政权和抑制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其真正目标是针对俄罗斯。在将俄罗斯的势力排挤出巴尔干地区之后,西方迫切需要保持该地区的稳定,消化吸收胜利果实。

    从马其顿危机的处理方法上可以看出,西方改变了挑拨是非的做法,竭力试图避免激化矛盾,力保稳定局势与和平解决争端。

    虽然目前科索沃及马其顿局势有所缓和,但短期内无法实现真正的稳定。包括大阿尔巴尼亚主义在内的分裂势力以及改变巴尔干地区现有国与国之间边界的企图仍然存在,并已成为巴尔干地区稳定的最大威胁。

    西方国家在科索沃最终地位问题上仍在执行模糊政策,无明确方针和一致意见,科索沃和前南地区的民族问题仍会保持一定热度,但难以酿成新的大规模冲突。

    首先,这一地区新的大规模动荡不符合西方、特别是西欧国家的利益。以美为首的西方不会允许科索沃在维和部队控制下出大的乱子,在向阿族和阿尔巴尼亚施加压力的同时,也会尽力避免与阿族极端分子爆发大规模正面冲突。北约行动是以保护阿族为借口,行干预南内政之实,其出发点是排挤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势力,由美和西方取而代之。西方纵容阿族极端分子的行动仅是为了暂时利用,不会坐视阿极端分子完全控制该地区。但北约部队身处阿族聚居区,对伊斯兰教极端分子不得不有所顾忌。一旦与阿族爆发正面冲突,其保护阿族的出师之名将不复存在,在士兵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同时也难以自拔。正因如此,维和部队的行动总是小心翼翼。

    其次,阿极端分子的活动离不开外部支持,但包括阿尔巴尼亚在内的该地区各国都无力违背以美为首的西方的意志。阿尔巴尼亚官方或明或暗的政治、道义和物质上的支持是阿极端分子不可或缺的,而阿目前对美依赖严重,不会与美闹翻。此次北约对阿尔巴尼亚也给予了某种警告,收到了一些效果。从形势发展过程来看,在科索沃及其周边地区发生的冲突中,南(塞)及马其顿均按照西方意图谨慎从事。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即便发生冲突,有关各方也都会有所节制。

    美国与西欧共同排挤了俄罗斯后,得到了巴尔干地区事务的主导权。由于这一地区的民族积怨很深,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如同一个死结,一时难以解开,稍有不慎还会引起连锁反应。大国势力介入未能给这里的人民带来和平,偏袒一方的政策反而使各民族旧怨未解又添新仇,地区局势日渐复杂,昔日高压下达成的和平十分脆弱。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巴尔干地区仍将是欧洲动荡和引起世人关注的焦点。


军事论坛】【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马其顿为何不发动攻击 (2001/05/19 08:23)
马其顿无限期延长停火 (2001/05/18 18:15)
对阿族最后通牒生效 马其顿延长停火 (2001/05/18 15:46)
北约秘书长强调政治解决马其顿危机 (2001/05/18 07:04)
北约将向马其顿提供军事援助 (2001/05/18 00:42)
新闻分析:马其顿新政府面临严峻挑战 (2001/05/14 23:39)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