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 兵 器 专 区 海 军 论 坛 陆 军 论 坛 空 军 论 坛 枪 械 论 坛 热 点 论 坛 军 史 论 坛
军事首页>>坦克装甲车专题>>军迷谈兵 进入轻兵器专区>>
【战场风云】决战较量—记第三次印巴战争(组图)
2004年04月28日 13:48 坦克装甲车辆

  自巴基斯坦独立后,政局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局面,到了1971年年初,东巴基斯坦以穆吉布·拉赫曼为首的东巴人民联盟,提出了东巴基斯坦自治的“六点纲领”,3月7日,东巴爆发了内乱,宣布改东巴基斯坦为独立、自主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并成立了“孟加拉解放军”。巴基斯坦出动军队进行了镇压。“孟加拉解放军”无力抵抗,大多数逃往印度,还有大批信奉印度教的东巴人也逃往印度避难。自古道,内乱必生外患。东巴局势的恶化,给蓄谋已久、早就想肢解东巴的印度,提供了一个发动战争的绝好机会。

  

厉兵秣马

  按照“蒙巴顿方案”分治后的东、西巴基斯坦,在地理位置上对印度构成夹击之势,这使印度一直耿耿于怀。在第一、第二次争夺克什米尔的战争中,印度一直顾及东巴在其后院放火而不敢全力与巴作战。多少年来,“东巴之忧”一直是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的一块心病。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但英迪拉·甘地夫人却表现得异常的冷静,没有马上采取军事行动,因为她的父亲尼赫鲁由于1962年对华战争的惨败,而从总理宝座上掉下来的事实,犹如一面镜子,使她无法对此事掉以轻心。她深知,这次印巴战争,对印度来说具有决战性质,胜利,印度则可把东巴从巴基斯坦彻底肢解出去,使“叫板”多年的宿敌巴基斯坦大伤元气,从此称霸南亚不再是梦想;失败,自己丢官事小,印度不但会丢尽大国的颜面,而且还有可能长期陷入巴基斯坦的“捣乱”之中。因此,英迪拉·甘地夫人认为,不但要抓住这次机会,而且要一战必胜!同时,甘地夫人还清楚地知道,这场战争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准备,方能稳操胜券。因此,在她的领导下,印度进行了有条不紊的战争准备:


英迪拉·甘地夫人

  第一,制造攻巴舆论,争取广泛的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经过印度一系列的宣传和领导人的出访,成功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第二,签订“条约”,取得了苏联的支持。1971年8月9日与苏联签订了“印苏友好合作条约”,从苏联手中轻易获得了250辆坦克、100辆装甲输送车和萨姆—3地空导弹等大批新式武器装备。这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第三,进行了充分的备战。印巴处于“紧急状态”后,具有敏锐洞察力和卓越指挥才能的印军总参谋长马内克肖就察觉到印巴之间有一场大仗要打,因此,他为印度赢得这场战争进行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储备;秘密举办新兵速成班,征召陆、海、空三军预备役人员服现役;对作战伤亡人员,制定了许多具体的特殊照顾政策,使部队的士气为之大振;成立了联合兵种组织和联合情报委员会,解决了三军联合作战问题。他下达了“紧急状态”动员令:取消军队所有人员的休假,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征用民用车辆,以紧急运送弹药及各种军用物资;迁移印与西巴接壤的边境居民;加强城市民防措施等。马内克肖雷厉风行的做法,使印军在短短的时间内士气和战斗力大增。

  第四,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马内克肖亲自领导并制定了作战计划。按照计划,发起进攻的时间选择在冬季,因为可利用大雪封住喜马拉雅山口的机会,阻止中国军队进攻印度。印军计划战役在东、西两个战线上同时展开,在西巴方向,印军投入的兵力主要用于牵制巴军,并以优势的空中力量打击西巴腹地和克什米尔内的军事目标。而在东巴方向上,印军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计划在三个星期内迅速拿下东巴。印军计划在绝对优势的空军和海军支援下,陆军部队从西面、西北、北面、东面四个方向同时对东巴实施合围,夺取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切断东巴的内部联系。利用向心突击,肢解围歼,一举攻占东巴首府达卡。


印度萨姆-3防空导弹

向战区开进的印度T-55中型坦克

  印军具体的兵力部署如下:在西巴基斯坦战线上,针对巴基斯坦部署的兵力(陆军10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2个独立装甲旅,2个炮兵旅,2个独立步兵旅和2个装甲团;空军有20个中队,作战飞机200余架,其中包括24架“幻影”3E式以及“米格-19”、“F-86”式等飞机;海军有舰艇20余艘,总兵力25万人),印度部署了稍微占优的兵力,陆军有12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3个炮兵旅,2个独立步兵旅,2个装甲旅和1个独立伞兵旅;空军部署了20余个中队,300余架作战飞机(大部分为“米格一21”、“苏-7”、“蚊”式、“猎人”式战斗机);海军有20余艘舰艇。总兵力约30万人。


印巴双方都曾使用的俄制PT-76水陆坦克

PT-76水陆坦克侧视图

巴基斯坦“幻影”3战斗机

  在东巴基斯坦战线上,印军的兵力绝对优于巴军。巴军仅部署了4个步兵师(装甲部队主要包括1个“霞飞”式坦克团,1个独立的“霞飞”式坦克营和1个“霞飞”、PT一76坦克混编特别中队),2个空军中队(辖17架“佩刀”式喷气战斗机和少量用于通讯的直升机)及少量的海军炮艇。印军部署了:陆军3个军,下辖7个师,3个装甲团(其中1个团装备T一55坦克,1个团装备PT一76坦克,1个团装备AMX一13坦克和“白鼬”装甲侦察车)、1个伞兵旅(第50独立伞兵旅);空军14个飞机中队(含4个导弹中队)、200架战斗机;海军舰艇计26艘(含1艘航空母舰),舰载机33架。印军总兵力约17万人。

  另外,印军还频繁地举行以进攻东巴为背景的大规模陆空联合演习,攻占了巴军的前沿哨所,掩护其调整兵力,截至11月下旬,印军参战的兵力基本到位。就这样,战争弩弓悄悄地张满,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印巴西线鏖战


印度萨姆-2防空导弹

  1971年12月2日,印军对东巴发动了全面进攻。面对印军的“不宣而战”,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总统宣布全力迎战印军,并授权巴军在西巴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进攻行动。对于国小、实力弱的巴基斯坦来说,无疑这是理智的选择。因为,这场战争对于巴基斯坦更具有决战性质。所以,巴总统决定先敌行动,争取在西巴战场上获得主动权,以策应在东巴作战的巴军。

  12月3日,巴基斯坦军队从空中和地面对印军实施全线出击。巴军集中几个师的兵力从向昌布和苏莱蔓基两个方向向印军发动了钳形攻势,企图合围部署在克什米尔和帕坦科特地域的印军第7、第36、第26步兵师。由于在苏莱蔓基、费罗兹普尔方向作战的巴军投入的兵力不够,被印军很快扼住了进攻势头,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双方互有攻防,陷入僵局。而在班赤、昌布地区由于巴军投入了相当大的兵力(几个师),并得到巴空军多次有效的空中支援,巴军在几天时间内占领了印度150平方千米的领土。但在印军预设阵地的阻击下,巴军进攻的势头没有继续,被迫与印军在班赤、昌布一线对峙。


巴基斯坦M24轻型坦克

  面对巴军猛烈的进攻,印军一方面组织力量抵挡巴军的进攻,另一方面在局部地区实施了反击,还出动了大批的飞机对地面作战进行了支援。印军第26、39步兵师从查谟向锡亚尔科特方向发动了进攻;第36、54步兵师从帕坦科特向萨克加尔地区出击,在空军强有力的支援下,在巴军钳形攻势的中部“开花”,一举夺得西巴1 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包括西巴边境城市萨克加尔和锡亚尔科特等重镇。在印度西部地区,第11、12步兵师对纳亚加尔、恰奇罗地区实施了进攻,由于这里巴军防守薄弱,印军进展顺利,一举攻占巴基斯坦信德省2 600平方千米的土地,在以后几天的作战中,巴军试图夺回这一地区,但由于印空军猛烈的轰炸,直到战争结束也没能从印军手中夺回。另外,印军还集中兵力对在克什米尔地区巴军的前沿阵地发起了攻击,虽然伤亡很大,但一举抢夺了巴军50多个哨所。印巴双方在西巴方向重兵对峙,互有攻守,互有得失。印军在西巴的行动主要是牵制巴军,并未计划向巴基斯坦更深远的腹地推进,在战果“非常满意”后,立即见好就收,于12月17日,宣布在西巴实行“单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政府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议,战争遂告结束。


中国产的歼-6型战斗机在此次战争中表现还不错,曾在一次空战中使用“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单机击落两架印军的苏-7战斗轰炸机

俯冲攻击的印军苏-7战斗轰炸机

被击毁的印军T-55坦克

一架巴军的F-86战斗机被击落的连续镜头

  从12月3日开战至12月17日停火的14天中,印巴双方都动用了大量的飞机,双方空军空袭与反空袭、空中格斗尤为激烈,成为西巴战线上的一大亮点。交战双方在战争中,都以相当的空军力量袭击对方的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在交战的第1天,印空军出动“苏-7”式、“猎人”式等战斗轰炸机670架次,袭击巴基斯坦的机场和雷达;第2、第3天又接连出动300~400架次,试图一举将巴空军摧毁于地面上,以夺取制空权。但印空军的作战企图和作战行动,均为巴军所掌握。因此,印空军每一次突击行动,均遭到巴空军飞机的截击和防空火力的打击。在交战的前3天中,印空军仅摧毁巴空军7架飞机,而自己却付出32架的代价。印空军遭到挫折后,被迫放弃对巴机场的袭击,改对巴军一些防御较薄弱的目标进行袭击。巴空军在“先发制人”作战中,也以印空军基地作为主要攻击目标,但因印军采取了应对措施(部署雷达网、防空导弹和高炮;疏散作战飞机并设置假目标;增修、加固机场和飞机掩体等,再加上巴方自己又未能集中兵力,每次只出动2~4架“幻影”3E式战斗轰炸机),从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仅起到一定的牵制与干扰作用。在相互袭击机场和其它地面目标的战斗中,往往会引发被袭击一方歼击机升空拦截,于是便出现双方攻击机、歼击机激烈空中厮杀的场面。战斗中巴军主要使用F-86和米格一19战斗机,印军主要使用米格-21和“蚊”式战斗机。双方战机性能相差无几,互有得失,各有数十架飞机被击落。

  印空军在企图摧毁巴空军基地的计划遭受挫折之后,更多的作战行动便转向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包括攻击巴军交通运输线、作战物资仓库和坦克部队等目标。作战中印军使用苏-7、“猎人”式等战斗轰炸机携带的火箭弹、炸弹共击毁巴军坦克100多辆。印空军几乎每天都出动从几十架次到200架次的各型飞机,对巴军后方的铁路、车站、桥梁,以及油库、弹药库进行袭击,对巴地面部队进行战场孤立和釜底抽薪,以阻止巴军发动重大的攻势。巴空军在12月8日以后也加强了对陆军提供直接支援。战争期间,巴空军共出动3 000架次,其中900多架次是遂行地面支援任务,给西线印军地面部队造成较大的伤亡。

  

初露锋芒

  战前,印度海军总兵力4万人,作战舰只74艘,其中包括1艘“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装备有“云雀”型直升机、“海鹰”式战斗轰炸机),并新增加了4艘F级潜艇,5艘“别佳”级快速护卫舰和一批“黄蜂”级导弹快艇(前苏联制造,210吨,配备“冥河”导弹)。相比之下,巴基斯坦海军只有1万人,作战舰只30艘,且没有航空兵。巴海军司令乔德里也不得不承认:“巴基斯坦没有足以同印度相匹敌的海军力量。”开战后,印度海军利用其优势的海军力量从东西两面出击,切断了东、西巴基斯坦之间的海上联系,封锁并瘫痪了东、西巴基斯坦沿海的主要道路,有力地配合了陆军对东巴军队的围歼。


印度“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

  印度海军首次参加对巴基斯坦海军作战,便初露锋芒。12月4日,印度宣布对巴基斯坦实施海上封锁,他们首先封锁了吉大港、查尔纳港、库尔纳港和孟加拉湾,并于当日深夜对巴基斯坦西南部的机场进行轰炸,破坏其跑道,使卡拉奇海军基地和港口陷入瘫痪。与此同时,印军以2艘护卫舰和3艘“黄蜂”级导弹艇组成的突击群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向西驶往卡拉奇海军基地,准备偷袭巴海军舰艇部队。

  5日凌晨,突击群驶抵卡拉奇附近距岸约20海里水域,2艘护卫舰停泊,监视周围情况,并引导导弹艇继续前进。当导弹艇离袭击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时,却被巴海军基地观通站发现,但由于夜色的掩护,使观通站辨别不清目标的类别。于是,巴海军立即指派一艘正在巡逻的驱逐舰“开伯尔”号(标准排水量2 325吨,满载排水量3 316吨)前去查明。可怜这艘驱逐舰还未等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导弹击中,舰上立即陷入一片混乱,驱逐舰顷刻之间便沉入茫茫大海之中。原来,印军确认巴基斯坦军舰后,导弹艇在护卫舰的引导下高速接敌,并迅速占领攻击阵位。前导艇随即瞄准目标发射了2枚“冥河”导弹,两发两中,巴驱逐舰应声中弹。此后,另1艘导弹艇将巴基斯坦海军的“穆罕菲兹”M163号扫雷艇击沉,第3艘导弹艇则驶近海岸,对卡拉奇港口发射了2枚导弹。与此同时,印军的2艘护卫舰也以高速抵进卡拉奇港,对港内的设施和军舰进行了炮击,击毁了“开伯尔”号同型舰“巴德尔”号,击伤扫雷艇1艘。偷袭成功后,印军突击群迅速撤离,由于打击突然,巴军还没有来得及还手,印军便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印度“黄蜂”级导弹艇

巴基斯坦“开伯尔”号驱逐舰

  9日,印军故计重演,又派遣舰艇部队进行第二次袭击。参加这次袭击的兵力编为两个突击群。由2艘护卫舰和4艘导弹艇组成的第1突击群,对卡拉奇海军基地的油库发射4枚导弹,并对其进行了炮击。由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组成的第2突击群,对印度河口以西、西巴南海岸的许多军事目标进行了炮击。经过这次袭击,巴基斯坦的34座油库中有12座被炮击焚毁,岸上的军事设施也遭受较大损失,4艘巴基斯坦商船和1艘英国商船被击伤。这两次海上袭击战,印度导弹艇先后发射了13枚导弹,其中12枚成功地命中舰艇和油库,而印度导弹艇却无一损失。印海军这一成功战例也堪称是现代海战中以小打大的典范。另外,在此期间印军还派海、空军部队多次袭击东巴的海军基地和机场,使东、西巴海军的作战能力受到削弱,印军从而牢牢掌握了海上战场的主动权。(作者:刘学道 王印楼 吴自安)(未完待续)


评论】【陆军论坛】【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