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 兵 器 专 区 海 军 论 坛 陆 军 论 坛 空 军 论 坛 枪 械 论 坛 热 点 论 坛 军 史 论 坛
军事首页>>坦克装甲车专题>>战车史话 进入轻兵器专区>>
【战车史话】二战中的“另类”自行火炮(组图)
2004年04月07日 16:37 坦克装甲车辆

  毋庸讳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自行火炮家族中,占主流的是自行反坦克炮(坦克歼击车),占第二位的是自行榴弹炮。但是,自行高炮、自行火箭炮、自行迫击炮等也相继出现在战场上,成为二战中自行炮中的“另类”。它们的出现,一方面,使自行火炮家族“人丁兴旺”;另一方面,又为二战后各类自行火炮的大发展作了铺垫。在这里,扼要介绍二战中几种非主流的自行火炮,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自行火炮”上、中、下三篇文章的补充。

  

自行高炮


利用38(t)轻型坦克底盘改装的20毫米自行高炮

  二战中,往往将自行高炮称之为“防空坦克”。无论从型号数量,还是装备数量上看,自行高炮都算得上是“排行老三”的自行火炮。其中,光是纳粹德国军队装备的各型自行高炮就有近20种,可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由于作战飞机在战斗中大量使用,对空防御成为地面战斗中的突出问题,而牵引式的高射炮机动性较差,能够自行机动的自行高炮便应运而生。装载高射炮的底盘以履带式的为主,但也有轮式底盘和半履带式底盘的自行高炮。这些自行高炮尽管很简陋、很原始,但它们在对空作战中还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毫米Ⅰ型防空坦克


Ⅰ型防空坦克侧视图

  Ⅰ型防空坦克的意义在于,它是德军第一种把高炮装在履带式底盘上的防空坦克(自行高炮)。在此之前,德军研制出以半履带式车辆为底盘的自行高炮。为了提高自行高炮的越野机动性,德军于1940年末提出要以全履带的车辆为底盘来研制防空坦克,而这时Ⅰ型坦克已从第一线退下来。于是,阿尔凯特公司和戴姆勒-奔驰公司联手从事防空坦克的研制工作。到1941年夏天,共改造成24辆Ⅰ型防空坦克。

  Ⅰ型防空坦克的战斗全重约5.8吨,乘员5人,装1门20毫米高炮,仅在火炮的前方有防盾,火力和防护力都不强。这种防空坦克配属给第614防空营,曾用于苏德战场。到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这些防空坦克全部被毁,部队也不复存在。

  

37毫米Ⅳ型自行高炮


德文名为Ostwind的37毫米Ⅳ型自行高炮

  德军于1943年底决定研制装37毫米高炮的自行高炮,由克虏伯公司研制,从1944年2月开始以每月20辆的速度制造。

  Ⅳ型自行高炮(编号为Sdkfz161/3,德文名为Mobelwagen)以Ⅳ型坦克为底盘,战斗全重为24吨,乘员6人(车长、炮手2人、装填手、无线电员、驾驶员),装1门60倍口径的37毫米高炮,高炮可360度旋转,俯仰角为-7~+90度,最大射程4 200米。弹药基数为400发,其中,榴弹320发,穿甲弹80发。高炮的四周有装甲板围起来,装甲板还可以放下来,但顶部没有装甲防护。

  作战时,要由无线电员用炮队镜对空观察敌机,相当于一部雷达的作用,尽管很原始,但比没有对空观察手段的Ⅰ型防空坦克来是一种进步。到1945年底,共制造了240辆。这种自行高炮活跃在东线和西线战场上,直到德军战败。


20毫米四管Ⅳ型自行高炮的3名火炮操作人员,其中两名为装填手

德文名Kugelblitz的30毫米双管Ⅳ型自行高炮

  其实,以Ⅳ型坦克为底盘的自行高炮还有好几种,包括:20毫米四管Ⅳ型自行高炮(编号为Sdkfz161/4,德文名为Wirbelwind)、37毫米Ⅳ型自行高炮(德文名为Ostwind)、30毫米双管Ⅳ型自行高炮(德文名Kugelblitz)。其中,20毫米四管Ⅳ型自行高炮的生产数量达124辆。限于篇幅,这几种自行高炮的性能不再详细介绍。联系到二战后各国广泛研制的双管或四管自行高炮,说明德国军方早在二战时期便认识到提高高炮火力密度的重要性。

  

半履带式自行高炮

  从战车发展史的角度讲,半履带式自行高炮的历史比履带式的还要早些,在德军中就有好几种半履带式自行高炮。一开始,德军曾制造出一批卡车搭载的自行高炮。但是,由于卡车没有防护性,再加上射击时的振动大,所以,德军很快就转向研制半履带式自行高炮。

  从选用的半履带式装甲车的底盘来看,有1吨的、5吨的、8吨的等等,不仅型号多,装备的数量有的也相当大。这里仅列举两例加以说明。


演练中的FlaK38型自行高炮

射击状态下的FlaK38型自行高炮

  20毫米FlaK38型(Sdkfz10/4)自行高炮始造于1938年,从1938年到1943年间共制造出610辆,数量相当可观,广泛活跃在东部和西部战线。其战斗全重为5.5吨,乘员7人,主要武器是1门FlaK30型高炮,身管长为112.5倍口径,高炮的俯仰角为-12~+90度,方向射界360度,弹药基数280发。最大速度6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300千米。这种自行高炮的越野机动性相当好,但火力和防护性较弱。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有7名乘员,但在射击状态下还挺忙活。


早期型Sdkfz7/1自行高炮

“赤膊上阵”——德军Sdkfz7/1自行高炮乘员们正处于戒备状态

Sdkfz7/1自行高炮侧视图

执行要地防空任务的德军Sdkfz7/1自行高炮中队

  四管20毫米FlaK38型(Sdkfz7/1)自行高炮采用8吨半履带式装甲车底盘,战斗全重11.55吨,乘员10人,主要武器是四管20毫米高炮,身管长为112.5倍口径,高炮的俯仰角为-10~+90度,方向射界360度,弹药基数600发。作战时,往往要在后部牵引1辆弹药车,携弹药1 800发。无疑,四管高炮的火力密度要比单管的大得多,提高了命中概率。这种自行高炮从1942年到1944年10月共生产了319辆,在东部战场、西部战场和意大利前线均有应用。另有一种装37毫米高炮的Sdkfz7/2自行高炮,也是以8吨半履带式装甲车为底盘,共生产了123辆。

  拿今天的观点看,二战时的自行高炮自然非常原始,没有雷达,没有光电瞄准装置,防护性很差,自动化程度低,操炮的乘员人数较多,但是,比起牵引式高炮来,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自行火箭炮

  “喀秋莎”的发威,显示了火箭炮在机械化战争中的巨大价值,促使在二战中苏联、美国、德国等国家都研制出各自的自行火箭炮。

  

苏联“喀秋莎”(BM-13)火箭炮


正在装弹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

  由于“喀秋莎”火箭炮是装在吉尔-151军用卡车上能自行的,所以它实际上是一种自行火箭炮或火箭炮运载车,不过人们不这样称呼罢了。在二战期间,“喀秋莎”火箭炮是和T-34坦克齐名的立了大功的炮兵武器。

  “喀秋莎”火箭炮有8条发射导轨,导轨上下挂弹,共挂装16枚火箭弹,火箭炮的口径为132毫米,最大射程8 600米。一次齐射时间为7~10秒。苏军一个火箭炮兵营有18门“喀秋莎”,一次齐射可发射288枚火箭弹。火箭弹嗖嗖飞过,火光冲天、大地震颤,一瞬间大地就成为一片火海,往往能给德国鬼子以致命的打击。

  

德国半履带式自行火箭炮


德国Sdkfz4型自行火箭炮

  二战中德军的火箭炮发挥的作用远不如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比较著名的为半履带式Sdkfz4型自行火箭炮。

  Sdkfz4型自行火箭炮,以5吨半履带式装甲车为底盘,战斗全重7.1吨,乘员3人,在车体的后部装10管火箭弹发射架。火箭炮的口径为150毫米,弹药基数20枚火箭弹;另有1挺7.92毫米机枪用于自卫。从1943年4月到1944年3月共生产了289辆。

  

美国“汽笛风琴”自行火箭炮


美国“汽笛风琴”自行火箭炮

  也称为T34火箭发射车。“汽笛风琴”的英文名为Calliope,故也有人音译为“卡里欧波”自行火箭炮。Calliope是美国人制造的以蒸汽汽笛发出刺耳声音的器具,吹响时几英里外都能听见,用于马戏团打场子时招揽观众。用这个名字来命名自行火箭炮倒挺形象。

  “汽笛风琴”自行火箭炮以M4“谢尔曼”中型坦克为底盘,有趣的是,它不是将M4坦克的炮塔去掉,而是在炮塔顶部再加上4排60个火箭发射管,这样一来,整车显得特别高大,不过在战时不用大的改装便能制成,再说在二战时主要用于二线作为火力支援武器,目标高大些问题也不太突出。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权宜之计。火箭炮的口径为114.3毫米,发射筒长度为2 286毫米,发射总成的重量为834.6千克。发射M8型火箭弹时的最大射程为3 840米,到了大战后期改用旋转稳定式的M16火箭弹,最大射程达到4 800米。在诺曼底登陆战役后,这种自行火箭炮广泛用于战场,取得相当大的战果。

  在二战中,自行迫击炮、机动炮架等也有少量用于实战,但其作用在自行高炮和自行火箭炮之后。

  另一个重要的事实是,装备自行高炮和自行火箭炮的国家以德国为主,美国次之,苏联在这方面不太积极。究其原因,主要是苏联重点发展自行反坦克炮,把反坦克作战放到突出位置,而德军则较早认识到各类火炮自行化的意义。各类自行火炮的全面实践,为二战后自行火炮家族的兴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作者:季伏枥)


评论】【陆军论坛】【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