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 兵 器 专 区 海 军 论 坛 陆 军 论 坛 空 军 论 坛 枪 械 论 坛 热 点 论 坛 军 史 论 坛
军事首页>>坦克装甲车专题>>军迷谈兵 进入轻兵器专区>>
【外军采风】“沙漠之鼠”征战记(图)
2003年09月25日 00:26 坦克装甲车辆

  在伊拉克战争中,享有“沙漠之鼠”美称的英国第7装甲旅表现不俗,在围困和攻打巴士拉的作战中,与守城伊军苦战10多日,其中还经历了一场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军战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为英军最终攻占巴士拉立下了赫赫战功。其实,这一战果并不使人感到惊奇,因为对于这个有着“光荣传统”历史的老牌劲旅来说,全然应在意料之中。

  今天谈起“沙漠之鼠”,想必读者首先想到的是英军第7装甲旅,然而,这个雅号最初并不是专指第7装甲旅,而是指它的“母体”——久负盛名的第7装甲师。

  第7装甲师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由当时的英国两个机动作战师之一改编而成,隶属中东英军战斗序列,由克雷少将任师长。该师下辖第4、第7装甲旅和第11装甲轻骑队,装备“圣瓦仑丁”、“丘吉尔”、“马蒂尔达”和“十字军”坦克及装甲车200多辆。第7装甲师是英军中东司令韦维尔将军麾下唯一的装甲部队。

英军 圣瓦仑丁坦克

  1940年6月,意大利为夺取北非,宣布对英、法开战。面对数量明显占优的敌军(意军装备坦克1 500辆),韦维尔不甘坐以待毙,决定主动出击。第7装甲师兵分多路,组成机动灵活的奇袭队,频频越境袭扰,连连奏效。至9月份,英军歼敌3 500人,自己仅损失150人。9月,意军虽集中6个师的兵力,对驻埃及英军发起大规模进攻,但在英军顽强阻击下被迫在马特鲁港一线形成对峙。

英军 马蒂尔达2步兵坦克

  12月7日,韦维尔决定以少击众,主动发起反击。第7装甲师作为主力冲向敌阵。它犹如一把利剑,劈开意军防线,勇猛穿插120千米,绕到西迪巴腊尼西面,然后兵分两路。第4装甲旅掉头向东攻击西迪巴腊尼,第7装甲旅则继续西进,抢占了西迪巴腊尼至边境海岸公路上的布克布克镇,切断了意军退路。10日,意军放弃西迪巴腊尼,仓惶西撤,结果掉进了第7装甲旅在布克布克设下的伏击圈,有14 000人当了俘虏,残余人马逃过边境,退回到利比亚。

英军 十字军巡洋坦克

  第7装甲师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下乘胜追击,于1941年1月相继夺占了巴尔迪亚、托卜鲁克,取得了俘获意军75 000人的战绩。接着,英军马不停蹄把进攻矛头指向利比亚大港班加西。2月3日,英空军侦察发现大批意军想乘机撤出班加西。为消灭敌人,韦维尔立即命令步兵加紧正面攻城,主力第7装甲师迂回班加西以南,建立阻击阵地,断敌退路。

  此时,第7装甲师已连续征战3个月,装备损耗严重,官兵疲惫不堪,全师仅剩下50辆中型坦克和90余辆轻型坦克。但克雷师长毫不畏惧,率第4装甲旅一头扎进茫茫大漠中,33个小时跃进272千米,于5日下午,到达班加西以南100千米的贝达富姆地域,并建立了阻击阵地。6日晨,贝达富姆阻击战全面打响。意军大队人马沿公路向南蜂拥而来,打头阵的是100辆中型坦克。此时,第4装甲旅仅有29辆中型坦克,但官兵们毫不胆怯,巧妙利用起伏地形掩护自己,以纯熟技术准确射击,只见意军坦克一辆接一辆起火爆炸。克雷师长还及时派出轻型坦克从侧翼攻击意军坦克部队,搅得意军阵脚大乱。

英军 丘吉尔坦克

  当夜幕降临时,意军已有60辆坦克被击毁。夜间,意军发起了更加凶猛的进攻,第4装甲旅第1、第2团官兵拼死阻击。经彻夜激战,意军的100辆坦克已全部报销。大批失去坦克屏护的意军步兵和后勤部队缴械投降,战利品堆积如山。

  中东军团:“从来没有见到这么多的人向这么少的人献上这么多的贡品!”丘吉尔首相闻讯后大喜,并亲自来电祝贺。在贺词中对第7装甲师行动机敏、能攻善守的非凡表现大加赞赏,并幽默地称赞第7装甲师是“沙漠之鼠”。

  从此,第7装甲师—战成名,“沙漠之鼠”的美称也不胫而走。

英军第七装甲师的师徽 著名的“老鼠”标志

  从低谷中奋起

  就在英军大获全胜之际,一位年轻的德国军官来到了这里,希特勒命令他立即率部夺回昔兰尼加,尔后东进夺取埃及。这位将军,就是大名鼎鼎的“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

  隆美尔的到来,使整个战局发生了变化,第7装甲师也一下子跌进了谷底。隆美尔刚到利比亚,就毅然决定发起进攻。英军没想到德军出手这么早,于是仓惶应战,而后又仓惶后撤。在隆美尔一路追杀下,3月31日,撤出阿盖拉,4月3日撤出班加西,4月10日又撤出巴尔迪亚,回到埃及境内。短短10天时间,英军以血战换来的果实全都拱手让给了隆美尔。

被德军缴获的圣瓦仑丁坦克

  此后,英军与隆美尔在埃-利边界长达500千米的狭长地带,展开了持续一年半的拉锯战。双方你来我往,互有攻守,杀得天昏地暗。

  先是英军发起四次攻击,前三次不但没有动摇德军的防线,反而被隆美尔打得一败涂地。英军常常将第7装甲师分兵数路分头突击,但常常遭到隆美尔诡诈的侧击和设伏,损失惨重。12月4日,英军集结力量发起第四次进攻。隆美尔此时仅剩下60辆坦克,只好向西撤退。英军以第7装甲师为先头进行追击,由于格外谨慎,推进速度甚慢,不但没能抓住隆美尔,反被他咬了几口[第22装甲旅(后增编)70辆坦克被击毁]。

被击毁的MK4巡洋坦克

  进入1942年后,隆美尔补充到一些新型坦克,蓄足了力量,很快又反扑回来。5月26日夜,德军乘月光对贾扎拉发起猛烈进攻。隆美尔巧妙地让意军佯攻英军防线的正面,而派主力装甲师从防线南端绕过,猛攻英军侧后。在此防守的第7装甲师虽奋勇拼杀,四处救急,也未能挽回局面,最后被迫后撤。6月21日,托卜鲁克要塞失手,英军全线溃败,一直退到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门户阿拉曼。

  正当隆美尔春风得意之时,英国一位身才瘦弱但眼睛里充满刚毅的将军到达了阿拉曼,并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他一到达就向部队信誓旦旦:“倒霉的日子已经过去,好日子就在眼前!”这位将军就是临危受命、勇冠三军的蒙哥马利!他的到来使英军士气大增,其麾下的第7装甲师又要一展雄风了!

  8月30日,隆美尔对阿拉曼防线发起第二次进攻。其装甲部队从防线最南端打开缺口,然后扑向防线中段最重要的一个制高点阿拉姆哈勒法岭。蒙哥马利早有预防,事先做好了充分准备。第22装甲旅(此时隶属第1装甲师)在正面进行顽强阻击,第7装甲师则绕到德军侧后,猛攻其后卫和运输车队,空军也前来助战,猛轰德军坦克。德军连攻数日,都未能取得进展,损失却与日俱增,补给又迟迟不见踪影,被迫弃攻转守。

英军缴获的德军III号战车

  10月中旬,占据优势的蒙哥马利决定发起大规模反攻行动,将德军彻底逐出埃及。10月23日晚,英军在1 000门大炮和数百架飞机的掩护下,分多路向德军防线猛扑过去。第7装甲师在战线南端展开侧翼进攻,迅速楔入敌阵。10月26日至27日,第7装甲师又被调往北线参加主战场的攻坚战。11月2日,蒙哥马利发起代号为“超级冲锋行动”攻势,第7装甲师与第1装甲师、第10装甲师迅猛突入德军防线,插向纵深,粉碎了德军的一次次反冲击。至4日,德军一线坦克仅剩下90辆。匆匆赶回的隆美尔也无力回天(隆美尔曾于9月间回国养病),被迫后撤。

  第7装甲师和第1装甲师飞速向西追击,但连日的暴风雨大大降低了进攻速度,德军乘机逃脱。尽管如此,英军仍取得了数天歼敌近6万人的胜利,收复了埃及西部和整个利比亚

  海湾逞威

  1990年8月8日,美国决定出兵海湾。当天,英军第7装甲旅(隶属于第1装甲师)也接到出征令。8月21日,先遣支队全副武装从德国不莱梅港启航,驶向波斯湾。12月份,英军整个第1装甲师全部开抵海湾。部队到齐后,编入美第7军序列,并在空袭阶段,悄悄进入沙、伊、科三国交界处的进攻出发位置。

  2月24日晨,地面进攻战役打响。25日晨,第l装甲师利用美军第l机步师在萨达姆防线最西端打开的缺口全面进入战斗,在美第7军进攻队形的最东翼展开。其任务是沿南北走向的科威特西部边界北进,掩护第7军右翼,击退科境内的伊军可能向西发起的反冲击。该师的两个装甲旅并肩向北实施突击,一路未遇大的抵抗。当天下午,该师转锋东进,与发动反冲击的伊军第12装甲师迎面相遇。在英军第1装甲师强大火力打击下,伊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回原进攻位置

  26日,天空突降大雨,战场上一片迷茫,能见度极差。位于第7军南翼的第1装甲师顶着风雨继续推进,途中遇到一股企图逃窜的伊军,第4装甲旅和第7装甲旅展开队形分头包抄上去,用先进的瞄准仪牢牢锁住对手,一通猛打,炮弹像长着眼睛似的飞向目标,伊军坦克连连中弹起火。此战,击毁伊军40辆坦克,并俘获1名师长

  27日,第7军向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3个装甲机械化师(塔瓦卡尔那师、麦地那师和汉谟拉比师)发起了一场大规模联合进攻。英军第1装甲师从南翼一举攻入敌阵地,“咬住”了一个师并与其发生遭遇战,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举歼灭其大部,余部逃遁。而后,该师马不停蹄向纵深继续发展进攻,在伊沙边界附近包围了伊军第52装甲师,经彻夜激战,将其消灭。之后该师从行进间又冲垮了伊军3个步兵师。

  28日,英国第1装甲师继续东进,肃清了途中伊军。至当日战争宣告结束时,该师推进到科威特东海岸,完全控制了科北部地区。

  在这场100小时的战斗中,英军第l装甲师歼灭伊军3个装甲师,击溃4个步兵师,毁、伤、缴获坦克200辆、装甲车100辆、火炮100门,自己无—辆坦克被伊军击毁。但出人意料的是祸起萧墙,就在战争结束前几个小时,第4装甲旅的两辆“武士”步兵战车被美军攻击机报销了,9名士兵冤死疆场。这是海湾战争中第1装甲师蒙受的唯一的重大损失。

  围攻巴士拉

  美国开动“倒萨”战争机器后,英国作为其“铁杆”同盟,毫不迟疑地派出4.2万人的部队参战。第7装甲旅作为“沙漠之鼠”的“传人”(现隶属于英军唯一的装甲师——第1装甲师。第1装甲师辖第4、第7和第20装甲旅),以及作为有着丰富的沙漠地作战经验的部队,首当其冲被调往海湾。该旅约有6 000名官兵,装备约100辆“挑战者”2主战坦克和约90辆“武士”步兵战车。该旅于2003年3月上旬到达科威特北部营地,随即投入备战,以尽快适应沙漠地的各种作战环境。

伊拉克战争中的英军进攻场面

  伊拉克时间3月20日凌晨5时30分,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战争打响。美英联军在加紧空中打击的同时,于21日2时45分,分中、东、西三路从科威特攻入伊拉克。第7装甲旅被编入东路部队,和英军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第42突击旅以及部分美、英军特种作战部队(共2万名英军士兵)一同作战,当前任务是夺取法奥半岛的港口城市乌姆盖斯尔,而后伺机夺占巴士拉。

  3月22日,美英联军沿通向巴士拉的80号高速公路推进,遭到了伊拉克军队“像样的抵抗”,伊军用火炮和重机枪冲着来犯之敌猛烈开火,造成一名美军陆战队员死亡。接着,美英联军发起了强大攻击,上有“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猛烈轰炸,下有数百辆坦克隆隆开进,仅用几个小时,美英联军便粉碎了伊军抵抗,并乘势夺占了巴士拉郊区的一处机场和一座大桥,兵临巴士拉城下。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军为保持进攻速度,迅速绕开巴士拉北上,把攻城任务交给了英军第7装甲旅和海军陆战队的两个突击旅。英军受领任务后,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将三个旅分成两路从巴士拉西、南两面将其围住(第7装甲旅部署在巴士拉西面),依托有利地形建立了包围阵地,对出入巴士拉的交通要道进行了重点设防,并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英军的意图是,以围待变,不断打压,以压促变,在战术上虚留生路,让伊军突围,城外歼之,尔后伺机夺占全城。

  英军通过侦察发现,防守巴士拉的部队只有装备比较落后的伊正规军第3军。说是一个军,实际上只有第51机械化师的第31机械化旅(装备老式坦克不到100辆)和第11步兵师的第47旅。另外,在巴士拉城内,还有约1 000名伊准军事组织——“萨达姆敢死队”。这更增加了英军夺城的信心。

  为配合城外英军作战,美英空军22日对巴士拉进行了猛烈轰炸,还使用了数十枚集束炸弹,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巴士拉立即陷入缺水断电的严重局面。守城伊军已感觉到,在巴士拉缺水断电的情况下,一味的“守株待兔”,无疑等于坐以待毙,于是决定主动出击。他们乘夜暗多次派遣小股“萨达姆敢死队”,对英军的外围阵地进行偷袭,但每次都遭到装备大量先进夜视器材的第7装甲旅先行射击,落得个“偷鸡不成蚀把米”,丢下多具尸体逃之夭夭。

被英军缴获的伊拉克加农炮

  25日,英军与伊军在巴士拉郊外展开了激烈战斗。当日,英军部队在一排水沟对面发现伊军装甲目标,于是开火射击。战斗中,第7装甲旅的“挑战者”主战坦克利用射程远的优势,一举将两辆伊军T-55坦克击毁。英军的炮兵还炮击了伊军的BMP—1装甲运兵车和D-30牵引式火炮阵地。其间,伊军第51师利用30多辆坦克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作战,突击方向直指巴士拉南部英军阵地。第7装甲旅和第3突击旅主动迎击,在美军空中火力的支援下,大约20辆伊军坦克和装甲车被摧毁,20多名伊军士兵被打死,残部被迫撤回城内。

  26日,英军经历了一场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战。伊军大约有120辆坦克装甲车辆,从巴士拉出城后直扑东南方向的英军海军陆战队阵地,目的是想给英军造成更大伤亡。伊军的这一行动,虽然在一出城时就被英军的先进侦察器材发现,但英军海军陆战队阵地仍然感到吃紧。于是英军急调第7装甲旅增援,同时迅速召唤空中力量进行支援。在美英联军的A-10攻击机经过几十轮的空中打击后,只见伊军一辆辆坦克装甲车辆被“小牛”式反坦克导弹击中起火,伊军反击的“钢铁洪流”顿时动弹不得。英军第7装甲旅和第3突击旅乘势出击,又是一通猛打,伊军伤亡惨重,残部退回城内。

英军激战中

  真正的一场“坦克战”发生在28日。这天,第7装甲旅的一个连奉命前往巴士拉南部支援友军。出乎预料的是,就在英军这支坦克部队行进时,在其北方突然扬起滚滚沙尘。侦察员透过沙尘发现大约有14辆苏制T-55坦克向他们疾驰而来。于是坦克连指挥官立即下达迎敌命令。只见14辆“挑战者”2坦克迅速变换成两组,一组向敌人正面迎去,另一组迅速绕到敌翼侧。在两面夹击下,短短几十分钟内,伊军14辆坦克全都趴在了沙漠上,伊坦克兵也无一生还,而英军自己无一损失。

  战至4月6日,伊军守城部队所剩无几,对英军难以构成大的威胁,于是英军决定主动进城寻歼伊军。当天派出了约40辆坦克和装甲车首次突入巴士拉市中心,进行试探性进攻,结果并没有遇到激烈抵抗。而后,第7装甲旅分派三个战斗分队,分别向巴士拉市中心推进,控制了城内的部分街道。7日,英军进入了巴士拉老城,控制了巴士拉的大部分地区。由于害怕遭到隐藏在城内的“萨达姆敢死队”成员的袭击,英军开始逐门逐户进行搜查,并逮捕了那些他们认为可疑的伊拉克人。8日,英方在巴士拉选定当地一名“酋长”组建“临时自治政府”。至此,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英军第7装甲旅和其他部队围困巴士拉的战斗基本结束,取得了一场“代价极小,收获巨大”的胜利,在其光辉史册上,又加添了浓重的一笔。


评论】【陆军论坛】【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