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军事评论:打造适应新使命要求的后备动员力量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 21:10 中国国防报

  曹寅 孟永军

  国防后备力量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围绕提高军队履行使命能力,打造新型国防后备力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

  着眼平战结合——拓展后备力量任务与使命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安全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特点,必须对后备力量的任务职能进行及时调整,在保持原有应战职能的同时,赋予其更多的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应急职能。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军遂行新时期历史使命的能力。在这方面,可借鉴一些西方国家的做法,如《美国法典》(军事法卷)就规定,预备役部队战时和紧急状态时主要配合现役部队作战和动员扩编,平时主要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而且强调“能用预备役的不用现役”。而我国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98抗洪”和2003年防治“非典”行动的实践证明,后备力量这支“平战结合、寓兵于民”的武装力量,完全有能力在平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坚持科技主导——紧扣战斗力提升的关键

  自有战争和军队以来,科学技术就一直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在军事活动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并促使武装力量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据统计,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实现战斗力增长的比例高达60%,比20世纪初增长40%。科技将成为未来战争实力的主宰,这一趋势从质的方面决定了后备力量的发展方向。未来后备力量战斗力的强弱已不再主要取决于人多势众,而主要取决于相对意义上的“精兵利器”,后备力量的“强大”并不以“庞大”为标志。因此,加快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制、强化教育训练、提高人的素质、争夺质量优势,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后备力量建设的基本取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国防后备力量也必须调整建设思路,牢固确立科技主导、整体推进的观念。不断提高后备力量兵员、装备的科技含量,争取早日实现由人员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

  趋向小型多元——创建新型的编成结构

  历史表明,军队的组织结构从来都是与其所处的时代的经济特征相适应的。工业时代经济的增长呈粗放型,靠的是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与此相适应,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也是靠扩大规模,以数量的优势来弥补质量上的不足。信息时代,经济的发展呈集约型,战争对抗更呈现出体系对抗特点。庞大的军队已无法适应变化了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方法。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军队组织结构均呈缩小趋势。可以预见,在未来以体系对抗为主的战场上,只有建制级别低、功能全、分层次的后备力量组织结构,才能在动员后实现与军队内部各职能单位的全方位衔接和多功能兼容。未来后备力量组织中,不仅要求单个兵员的综合素质较高,而且是多专业类型人才的集合;武器装备不仅要能适应有形战场的作战,更要能适应无形战场的对抗;兵役类别不仅是多层次的,而且各层次兵役的转换也将十分迅速。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建设“小型多元”的后备力量成为大趋所势。

  保持适度规模——确保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在战争消耗与日俱增的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谁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更强的综合国力,谁就更有把握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更好地解决国家武装力量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在资源投向上的矛盾,建设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相结合的“总体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奉行的国防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常备军将日趋精干,将国家资源更多地应用于经济建设;与此同时,为不使国防实力下降,保持适度规模的后备力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目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后备力量规模普遍相当或大于常备军规模。如美国现役部队约137万,预备役部队约120万;英国现役部队21万,预备役部队32万。当然,保持适度规模的后备力量,既要考虑到国防建设的需要,也应考虑到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要根据后备力量平时和战时遂行任务的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后备力量的种类、规模和结构,致力于建设一支质量效能型的后备力量,以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中国军事 | 军事视频 | 军事图片 | 军备动态 | 周边军情 | 新闻评述 | 军事论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