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南沙六礁,向祖国敬礼!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10:42 中国国防报
南沙六礁,向祖国敬礼!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南沙六礁,向祖国敬礼!





文/李根成 叶文勇 本报记者钱晓虎 本报特约记者徐锋图/本报记者张雷

  

南沙六礁,向祖国敬礼!

  永暑礁就在前面

  

南沙六礁,向祖国敬礼!

  渚碧礁畔的小渔船

  

南沙六礁,向祖国敬礼!

  赤瓜礁官兵在演练

  

南沙六礁,向祖国敬礼!

  华阳礁浅水区官兵合力推艇(右二为龚允冲)

  

南沙六礁,向祖国敬礼!

  南薰礁巨浪滔天

  

  国旗在东门礁冉冉升起

  在浩瀚的南中国海,有一片神奇的国土——南沙群岛。它星星点点,宛如一串串珍珠撒落在万顷碧波之中。这些岛屿所在海域面积为82万平方公里,它与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一样,都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暮春时节,本报记者搭乘海军补给舰随南沙守备部队第77批换防官兵一起千里巡航,登上了南沙官兵驻守的6座美丽的珊瑚礁。

  4月1日星期六永暑礁

  网上读大学,网上看报纸,小小礁盘赶上了信息化大潮

  军港远去了,手机信号消失了。自3月29日上午10时起,战舰一直航行在碧波连天的南中国海。一天,两天,越过美丽的西沙、中沙,第三天我们终于来到了遥远的南沙。

  南沙,令人魂牵梦绕的南沙在晨曦中露出它美丽的面容。随着转运物资的拖船渐渐向礁盘靠近,海上城堡造型的永暑礁开始进入记者的视野。笔直的防波堤、迷彩色的掩体与礁盘边缘激起的浪花互相映衬,颇具气势。楼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国旗下,“祖国万岁”4个字分外醒目。身着海洋迷彩、手持冲锋枪的守礁官兵排列出威武的方阵,洋溢着特有的阳刚之气。

  “立正——”一声口令激活了记者的思路。当双脚踏上陆地的一刹那,记者突然感到心中的南沙其实没有想像的那么遥远。

  永暑礁虽然很小,却处处显示着它与祖国紧密联系的影子。

  在二楼一处不显眼的地方,记者见到了我国最南端的邮局:中国海南省南沙群岛邮政局,邮政编码573101。尽管这里通常3个月才通一次邮,但小小的邮戳确实拉近了南沙与大陆的距离。

  由8台电脑组成的网络学习室正在播放中央电大“八一在线”的远程教育节目。政治处干事袁锋告诉记者,再过几个月,“南沙大学”第一批学员就要毕业,他们将成为祖国最南端“网上大学”的第一期毕业生。

  远离大陆1400公里的永暑礁已被“信息化”覆盖!

  “夏天家书秋日到”,官兵们等信盼信曾是永暑礁一道风景线。然而,如今因卫星电话的配备已大大拉近了官兵和亲人之间的距离。据说,两年多来,卫星电话已成就了七八对小夫妻的美事。官兵足不出礁,还可阅读当天新华社、《解放军报》等媒体发布的新闻,一举结束了过去等3个月才能看到一次报纸的历史。

  小小礁盘融入了我军数字化大家庭。近年来,一批数字化监测系统登陆南沙礁盘,官兵们只需轻点鼠标,即可观天测海,海上情况一览无余。遇到特殊情况,只要手指轻击,相关信息就能实时传到上级指挥机关。

  在礁堡的一隅,面积达1.2亩的防风、防晒、防海浪的南沙“三防”菜地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绿油油的小白菜、红彤彤的小辣椒、密匝匝的空心菜长势喜人,竹竿搭起的架子上还有青翠欲滴的嫩黄瓜呢。这块用3米高的水泥墙围起来的人造菜地有40多块小畦,里面的土是官兵们从全国近30个省市背来的。菜畦的一头,插着小小的白色标牌,上面写着北京、上海、浙江……几乎包括了我国的全部省份。战士们说:“北京离我们很近的,我们可以经常到‘北京’去种菜呢!”

  哦,南沙并不遥远!南沙与祖国紧紧相连。

  4月2日星期日华阳礁

  闯暗礁,涉险滩,“南海第一哨”官兵用血肉之躯捍卫着脚下这片蓝色国土

  晨曦中,补给舰又起锚出发了,前往位于北纬8度51分的华阳礁。那儿是我人民海军驻守南沙的最南端哨卡,被誉为“南海第一哨”。

  翠绿色的华阳礁盘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散发出迷人的风姿,但由于水下暗礁、浅滩遍布,大型补给舰不能靠近,承担运送人员和物资的任务交给了补给舰上的几只小艇。

  一切准备完毕,记者和换防官兵分乘两艘满载物资的小艇向华阳礁开进。虽然天气不错,但礁盘附近无风三尺浪。小艇像一片树叶,在海面上颠簸着。海底世界越来越清晰,眼看前面的2号艇距离华阳礁只有十几米了,突然,一声怪响传来——

  “不好!搁浅了。”2号小艇开足马力,还是在原地打转。只见部队长龚允冲向列队在礁堡上的官兵一招手便跳进水中,华阳礁上的守礁官兵和操纵小艇的2名补给兵也跟着跳了下去。他们踩着珊瑚礁,在齐胸深的海水中用肩顶、用手推,但小艇纹丝不动,倒是海浪一次次地劈头盖脸地向官兵们打来。

  “大家一起使劲!一、二!”龚允冲喊着,小艇一点点地挪动。这位年近半百的“守礁王”,尽管早已走上领导岗位,但南沙勇士那种特有的吃苦和实干精神始终没有变。

  20分钟后,在大家的努力下,小艇终于挣脱礁石的阻碍,获得了前进动力。

  “华阳礁距离大陆1500多公里。当年,首批6名守礁官兵曾在这里齐腰深的海水中捍卫主权碑和五星红旗,人称‘华阳六虎’!”华阳礁礁长、某守备连连长周小林说起光荣“礁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华阳六虎”如今又有了新传人。全礁官兵人人能使用六七种作战武器,连做得一手好川菜的炊事员陈家刚都是“神枪手”。机枪手马海军说起话来也像打机关枪:“2001年5月部队大比武,让我打火箭筒,成绩是4发4中;2003年7月搞实弹射击,我将海漂气球打得一个不剩!”好率真的小伙子!一旁的战友补充说:“去年部队组织高射机枪打海上目标,事先在1000米处海面安放了2个浮筒,没想到马海军只用两个点射就给全‘报销’了,训练不得不中断。”

  和南沙所有礁堡一样,华阳礁官兵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他们说起脚下守卫的这片蓝色国土,个个眉飞色舞:

  “南沙的海水太漂亮了,20米深仍清澈见底,七彩鱼类游来游去,真应该让全国人民都来看看。”

  “南沙的太阳不是升起来的,而是一不小心跳出来的。”

  “南沙除了‘龙卷风’经常光顾外,也常有成群海豚在我们礁堡四周嬉戏、跳跃。”

  ……

  刚换防上礁的某守备连指导员吴本谦说:“全国13亿人口,能来南沙守礁的有几人?在南沙守华阳礁的又有几人?我们是幸运的!”

  4月3日星期一渚碧礁

  生命灯,避风港,矗立在汪洋中的礁堡是渔民们最可信赖的家园

  从华阳礁北上,蓝色天幕下,船影点点。

  “渚碧礁就在前面不远了。”补给舰舰长陆新龙指着影影绰绰的渔船向记者介绍,“这里是天然渔场,我国渔民世世代代在这里捕捞。”

  果然,一座乳白色的灯塔出现在视野里。灯塔附近的海面上,有两条渔船在这里抛锚休整。海天迷茫,对于南海的渔民来说,大海中的一座座乳白色灯塔犹如一盏盏生命之灯,为他们指引着航向。而我军驻守的礁盘、礁堡不仅是天然的“避风良港”,更是渔民最可信赖的家园。

  登上渚碧礁采访,记者被挂在墙上的一面面锦旗所吸引。每面锦旗的背后,都有一个救助渔民的精彩故事。

  前年春节刚过,一艘海南渔船在南沙作业时主机发生故障,雷达失灵,失去动力的渔船在海上漂泊了两天才到渚碧礁。早已得到上级通报的渚碧礁派出油机分队长龚平和雷达分队长张琪迅速对渔船进行抢修。龚平、张琪带领两名战士连续加班两天两夜,在没有配件和缺少加工工具的情况下,凭着过硬的修理技术让渔船的主机重新发出了欢唱,让雷达恢复了运转。船主十分感激,抓了两筐好鱼送给守礁官兵,却被官兵们谢绝了。

  渔民长时间在海上作业,一旦患病,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守礁官兵。去年8月,有一位海南渔民突患盲肠炎,急需手术。渚碧礁得到求援信号后,立即派出值班船顶着九级风浪将病号接到礁上,让军医将所剩不多的消炎药剂全用于抢救。由于手术及时,渔民终于得救了。

  记者看到,装卸补给物资时,在礁旁休整的渔船也派出人员前来帮忙。上百吨物资很快就被转运进礁上的仓库。补给完毕,几个渔民还划着小船依依不舍地前来送行,一直到我们乘坐的补给舰驶出好远还望见他们在挥手……

  4月4日星期二南薰礁

  12级台风刮不倒,25米高巨浪冲不垮,南熏官兵堪称南海擎天柱

  一路航行,记者发现南薰礁官兵在补给舰上住的都是“头等舱”(条件最好的兵舱)。

  南沙守备部队部队长龚允冲说:“南薰礁的自然条件最恶劣。我们要在舰上给他们最好的待遇。在南薰,12级的台风可以连着刮几天,10级台风持续半个月是常有的事。由于礁堡紧挨深海区,浪大的时候足有25米高,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果然,刚踏上礁堡,记者就领教了南薰礁风浪的厉害:一个巨浪劈头盖脸打来,把站在小码头上的记者被淋了个半透。

  “现在可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呢。”礁长李军眼望着滔天的海浪,无奈地向记者介绍。

  去年10月份,台风来袭。巨大的涌浪像脱缰的野马,嘶吼着席卷礁堡,原先堵在地下库房10多个通风孔中的泡沫塑料都被冲得不知去向,海水攒足了劲往礁堡里灌。官兵们试着用床板顶,可不一会儿连床板都给冲断了。

  “需要组织一支‘敢死队’!”礁长李军果断做出决定,由他和指导员向晓东带领士官高滨到礁堡外侧用水泥填堵。3人在齐胸的海水中相互搀扶着前进。到达第一个通风孔,他们艰难地竖起梯子,却发现运送水泥实在太难了,接连5个水泥桶都被海浪冲走了。最后,指导员用雨衣包住水泥桶绑在身上才将水泥搬上梯子。礁长在海水中扶着梯子。高滨接过水泥桶,用手一点点抓着往通风孔上糊……他们在风浪中奋战了3个小时,终于将通风孔封堵住了。

  记者走进底层仓库,伸手抚摸经过改装后的通风孔,耳畔传来呼呼的海风声。南薰礁官兵与风浪搏斗的一幕幕画面闪现在脑际,记者不禁心生敬意,这礁堡真可谓南海擎天柱啊!

  4月5日星期三赤瓜礁

  孤礁,战位,守礁官兵个个是深谙水陆作战的两栖精兵

  一座白色的海上堡垒——赤瓜礁静静矗立在翡翠般的水世界中。

  赤瓜礁因附近盛产赤瓜参而得名。在礁盘的一侧,锚泊着一艘我人民海军的导弹护卫舰——它的使命是和南沙卫士一起守卫这方蓝色国土的安宁。见到祖国威武的战舰,大家齐声欢呼起来,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兴奋。

  登上赤瓜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英雄礁”3个红色大字。当年,我海军官兵曾在这片海域创造过英雄的业绩。如今,那段光荣的历史仍然在激励着守礁官兵。与官兵交谈,我们不时被荡漾在官兵心头的那份荣誉感和自豪感所感染。

  “学习英雄,精武练兵已经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现任指导员艾然向我们介绍。这位5年前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小伙子,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英气。

  “沧海孤礁,不是度假别墅,而是战位。兵练不精,对不住‘英雄礁’的名声!”礁长李明玲的话语掷地有声。别看他长得瘦小,名字有点女性化,可提起军事训练,谁也不敢小瞧他。5公里越野、投掷手榴弹、武装泅渡,他样样过硬。特别是游泳,整个南沙守备部队无人能比。强将手下无弱兵。记者看到,即将换防离开赤瓜礁官兵个个精神抖擞。他们说,这得益于“六个一百”:每天必须完成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引体向上、举100次哑铃、100次蹲下起立、爬100级台阶。

  艾然告诉记者,在赤瓜礁,官兵们个个是深谙水陆作战的两栖精兵。就是在漆黑的深夜,官兵们也能在1分钟内从宿舍准确进入战位。

  4月6日星期四东门礁

  升国旗,看地图,官兵们说:咱中国的形状还像一柄壮美的火炬

  登上东门礁,一个袖珍型的海上花园让记者眼睛一亮。官兵们将采来的珊瑚、海石花、虎斑贝拼成各式各样的造型——假山、亭台、花木、流水,布局精巧,惟妙惟肖。

  东门礁官兵在荒礁孤堡上开展了“礁容、礁花、礁园、礁联、礁歌、礁书”等“礁堡文化”建设。礁上随处可见官兵们撰写的誓言警句:“走上哨位,你是在为中华民族戍守千秋家业”、“常思国家安危,即感东门小而大;深感人民厚爱,便觉南沙苦亦甜”、“守东门卫国门东门国门守卫有我们,思前方想后方前方后方共同为国防”……

  今天一早,东门礁官兵在礁上举行升国旗仪式。

  蓝天白云下,官兵们手持钢枪、整齐列队。两名升旗手挺立在旗杆下,挂旗、甩旗,与此同时,官兵们唱响了雄壮的国歌。歌声中,象征着主权和尊严的五星红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南沙群岛东门礁上空冉冉升起!

  敬礼!举手礼、注目礼、持枪礼,在场的人不约而同向祖国致敬!

  尽管旗杆只有5米高,尽管仪式非常简单,尽管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各种场合的升旗仪式,但是在远离大陆的南沙,鲜艳的五星红旗给人的震撼力的确非同寻常!

  亲手升一回旗、与国旗合个影已经成为每批官兵下礁前的习惯性举动。2005年10月底,东莞籍战士吴康临退伍前请求带走一面在东门礁升挂过的国旗。经批准后,他在褪色了的国旗上郑重写下“人在礁在国旗在,誓与礁堡共存亡”的誓言,请同期守礁战友一一签名后,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囊。他说:“今后无论走到哪里,东门礁永远在我心中,祖国永远在我心中!”

  离开东门礁,记者耳畔突然响起南沙守礁官兵的一段对话:

  “你说,咱中国的形状像什么?”一名老兵问。“像公鸡。”新兵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看还像火炬!”老兵认真地说。“火炬?”新战士接过老兵手中的地图。

  “你从南沙这个角度看过去,像不像火炬?”新兵仔细一看:“啊,真的,是火炬!”

  是啊,这是多么壮美的一柄火炬啊!大陆,是火炬的火焰;南沙,是火炬的柄;驻守沧海孤礁的南沙卫士,正是高擎共和国火炬的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中国军事 | 军事视频 | 军事图片 | 军备动态 | 周边军情 | 新闻评述 | 军事论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