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北京军区某分部创建中心卫生所的调查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 18:17 解放军报

  小病不出所 解决看病难——北京军区某分部创建中心卫生所的调查

  王彦宗 刘培华 本报特约通讯员 丁顺国

  仲春时节,驻地偏僻的北京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500多名官兵,步行10分钟来到某油料仓库中心卫生所进行了全面体检。分部卫生处王处长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每年组织官兵体检都要用车拉到几十公里外的体系医院,既麻烦又不安全,现在分部有了中心卫生所,官兵体检看病方便多了。”

  小病为啥要后送

  一天深夜,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某弹药仓库战士李晓兵发烧到40摄氏度,卫生所医生虽然采取了一些医疗措施,但体温却降不下来,只好连夜派车把小李紧急送到上百公里外的体系

医院

  分部有关部门在调查中发现,类似这种小病后送的现象,在边远地区单位每年都有好几十起。经过调查,他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医疗设备相对缺乏。许多单位卫生所,只有一些听诊器、血压计,没有什么像样的医疗设备器械。官兵平常看病,卫生所医生只能凭经验诊断,遇到复杂的病情只好后送治疗。

  药品品种比较少。分部卫生处对边远地区10多个单位进行了调查,发现基层卫生所的药品品种比较单一,最多的也只有50多种,而且这些药品数量储备不足,难以满足官兵需求。受药品品种和数量的制约,有些官兵平时生病,仓库只能自掏腰包到地方购买。

  医疗人员业务水平低。据分部卫生处介绍,边远地区部队有些医生是护士改行或由士官担任,造成医疗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感冒、拉肚子之类的小病还能治,稍微复杂的病情就无从下手,只能开张转诊单后送。

  独辟蹊径走新路

  这个分部所属部队大都驻山区,普遍离体系医院距离远,特别是遇到夏天山洪暴发冲毁公路,或者是冬季大雪封山,官兵就诊更是困难。

  边远地区部队缺医少药的现状,引起了分部党委的高度重视,部领导带领工作组实地查看了各仓库卫生所的建设情况,面对面听取官兵的意见和建议,并专门召集机关业务部门和所属3所医院领导,研究解决这一难题。最后,分部党委决定创新医疗保障模式,在边远地区部队相对集中的地方,选择3个单位设立中心卫生所。

  分部专门拿出100多万元用于中心卫生所的医疗设施的补充和更新,为每个中心卫生所建起了“五室一房”:值班室、治疗室、输液室、诊断室、理疗室和药房;配备了X光机、心电图机、B超和相关理疗设备。同时,分部每年拿出20万元,设立基层官兵特殊医疗保障基金,平时中心卫生所保障官兵就医时,进行计价挂账,实行成本核算,超支部分从保障基金中进行补助。在此基础上,分部作出规定,由负责帮带的3所体系医院分别安排2名医生到各中心卫生所代职锻炼,时间不少于半年;同时,组织各卫生所医生定期到体系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官兵看病不再难

  这一创新医疗保障模式,使边远地区部队官兵就医难得到了根本改善。笔者在某油料仓库中心卫生所看到,这里医疗设备已初具规模,治疗室、诊断室、理疗室一应俱全。仓库主任吴荣贵欣喜地说:“目前,我们中心卫生所药品已达到200多种,基本满足了驻地部队官兵平时的用药需求。”

  降低了看病成本。过去,官兵们外出看病,仅车票就要几十元,还不包括食宿等其它花销。如今,一些过去需要到医院才能完成的检查、治疗项目依靠中心卫生所就能解决,不仅减轻了部队和官兵本身的经济负担,而且由于后送率低,也减轻了体系医院的看病成本。

  满足了官兵需要。过去,官兵有时连打针、输液等都要走老远的路去医院,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这些检查和治疗。由于平时医疗保健工作到位,官兵发病率下降了20%。目前,各中心卫生所做到了小病不出所,大病能预防,急病能抢救,平时能保健,甚至能开展一些外科小手术。

  增强了保障能力。成立中心卫生所后,较好地形成了区域性保障合力,使该地区部队达到了一般疾病不后送,急、危、重症初期抢救有保证的效果。过去,官兵做检查要往返医院好几次才能取到结果,遇有急诊病人还需要派车后送。现在,前期抢救工作卫生所就能进行,从而为官兵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中国军事 | 军事视频 | 军事图片 | 军备动态 | 周边军情 | 新闻评述 | 军事论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